周少祥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周少祥

博文

基于“0”论的儒道比较

已有 1837 次阅读 2023-11-9 16:45 |个人分类:认识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基于“0”论的儒道比较

 

x0=1——道生一

 

所谓“0”论,就是基于0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参见【“0”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和方法(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8693-20219.html)】。儒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内容博大精深,演化历史精彩纷呈。要全面深入开展分析,笔者目前实在没有这个能力和精力。由于“0”论是认识论和方法论,具有普遍意义,但要证明这一点,是有必要把儒道作为对象进行分析的。因此,本文的目标仅在于证明“0”论的有效性,因而只求简明扼要,挂一漏万实属必然,甚至存在很大程度上的偏颇,如有冒犯,敬请见谅。

 

人常说,“儒家入世,道家出世”。从“0”论的视角,就是道家站在0位,而儒家站在1位。儒家站在1位,就是讲他们置身原生民族或国家的整体,以原生民族或国家整体的视角看待世间万物。而道家则置身其原生民族或国家之外看待世间万物。

 

站在0位,道家超越甚至远离世俗社会,不易被利益纠葛羁绊,往往对世间万物有更全面的认识和看法。站在1位,儒家要发挥作用,往往需深度介入世俗社会,这难免会被利益纠葛所羁绊,影响对世间万物的看法和认识。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也许也正因此,道家往往会批评儒家。(史料记载,孔子曾请教于老子,但严格讲,相当于孔子被老子一通教训,而孔子未做任何申辩,甚至都未有一丝抱怨,对老子的“教诲”反而高度评价。笔者揣度,孔子除了佩服老子站在“0”位的深刻见解外,还极有可能是因为遵循自己所倡导的“礼”。世间万物,原本都是一事多面,站在不同角度和立场,势必有不同看法,老子申斥孔子的东西,孔子未见得没有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把原生民族或国家建设好、维护好,让人民安居乐业,应该是每一个成员的根本愿望。无论道家或儒家,从根本上讲,对于自己的原生民族,也不可能不管不顾。然而,世事的发展不完全取决于一个民族或国家本身,还受外来因素的冲击,有时充满艰辛甚至苦难。无论哪一家,也可能都无力扶社稷于将倾,救黎民于水火,甚至都难以自保。可是,孔子却提出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无论孔子当年出于何种缘故提出的如此悲壮的誓言,无可否认,这是人世间最难能可贵的责任担当。笔者这里所要表达的意思是,只有切身站在民族或国家整体的1位上的人才可能具备这样的家国情怀。文天祥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儒家人物的典型代表,是孔子“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精神的践行者,虽然他并没有能就救万民于水火、扶社稷于将倾,但人民却始终铭记着这位民族的英雄。

 

道家出世,就是居于“0”位,不介入世俗社会,自然只能强调凡事顺其自然。为宣示其价值,美其名曰“道常无为而无所不为”。无为,却能无所不为,这原本不符合逻辑。然而,把它放在治国之道上,这句话的逻辑是,作为统治者,什么都不用管,老百姓自己就会把一切事情都干好的。不可否认,这在开国之初或原生民族发展的初期是合适的。因为,开国的过程多经历人间浩劫,民生凋敝,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都遭到了极大的破坏。这时,社会原有那些不可调和的矛盾已在建国过程中基本得以消除,恢复生产力及修复生产关系成为首要任务,国家所面对的基本都是建设性问题,矛盾小,需求简单明确,统治者完全可以少介入甚至不介入,社会会自然而然地构建起新的秩序。这就是道家所谓的统治者的无为,可以换来社会的无所不为。最典型的案例是汉初,经过多年的战乱,民生凋敝,即便是当时的统治者想有所作为也非常困难,这时,让人民休养生息成为必然选择,更不可能像暴秦那样奴役百姓了,因为暴秦快速败亡的前车之鉴尚殷鉴不远。而在统治者“无为”即“不管”的宽松氛围之下,民众自然图存、求生、求发展的生产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从而创造出统治者所希望的局面。显然,“无为而无所不为”是不做过多的干涉,让所辖民众自主发挥的行政管理模式,绝不是什么“自己啥也不做,也什么都做了”。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新的矛盾会不断涌现,会不断侵蚀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作为统治者,应该主动参与调节社会矛盾,不能继续坚持所谓的无为。社会需要改革,但这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限于篇幅,这里不展开论述。另外,一个民族或国家,还会面临外来民族或国家的威胁和冲击,无为之策,实无利于国家安危,中国的历史上有大量的教训。

 

问题在于,从秩序的角度讲,自古代以来,一个国家的真正统治者只有一人,比如皇帝或国王。只有统治者才有采用“无为”政策的资格,其他人无论居于何种地位,都只能受皇()权的支配和利用才能发挥作用,无论他是否以道家自居。道家想实现自己的想法,需借助于他人之力,往往不能亲力亲为地达成目标。道家强调顺应“道法自然”,因而决不可能产生“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家国情怀。仅从这个角度,道家不及儒家。

 

儒家站在1位,必然偏于务实。道家站在0位,自然趋于务虚。对于具体社会现实事务,来不得一丝的虚与委蛇。而对于未来的规划发展等事宜,则往往是超越现实的事务,以务虚的形式进行探讨与分析更合乎“道”理。显然,一个国家的发展,其实离不开儒道的虚实结合。

 

如果刻意去挖掘儒道的不堪,自孔子以来的两千多年,会有多如牛毛的例证,最突出的莫过于儒家被指责为“犬儒”。而对于道家,被讽刺最多的则是“死道友,不死贫道”,背后的逻辑显然符合居于0位的价值观。“道貌岸然”一词的寓意深刻,无论对于儒家还是道家,都不乏贴合词义的不肖之徒,但字面意思显然是针对道家的,尽管儒家也不遑多让。——不能这样掰扯下去了,否则势必演化为泼妇吵大街,那就没有意思了。

 

就写这些了。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8693-1409065.html

上一篇:气候变暖物理机制的真相
下一篇:不能将气候变化默认为气候变暖
收藏 IP: 111.198.227.*| 热度|

10 农绍庄 尤明庆 郑永军 宁利中 杨学祥 杨正瓴 孙颉 黄河宁 杜占池 高宏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 19: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