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山居士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艾云灿 活得明白、独到见解、与世无争、与人为善、独善其身的居士。

博文

教学十年路(4)互动

已有 6541 次阅读 2009-4-10 10:17 |个人分类:教学十年路|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教学十年路

 
本文(4)为在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及全体教授会议上的学科发言稿(珠海,2001.7
补记:同年秋天在美国发生了举世震惊的“911”事件,随后连续发生多起“生物恐怖事件”(巨毒白色粉末邮件袭击)。《微生物学》已经被证明并且将继续被证明不是一个可以用来开玩笑的课程。



 
 
心、情、德、能

——2001年度《微生物学》大课堂基础课教学总结
 
 
艾云灿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 广州 510275)
 
 
一、 用“心”教
 
  本学期为全院3个系4个专业(1999级)共200余人(含进修教师、副修生)讲授了《微生物学》理论课(60学时)。根据今年的特殊情况,我们除了继承往年发展起来的系列做法[1~3]外,还进一步改革创新了一系列教育教法活动。简要列举如下:

  自费近千元购置录音器材,完整的收录了全学期的课堂讲课情景。每节课的课堂情况反馈都能够帮助我们提高后续课程的讲课水平,同时也开始积累了全程课堂讲授的真实情况的音响资料。

  根据学生学习实际困难,把课程考核调整为“实验考查”(30%)、“平时课堂表现”(10%)、“期中考试”(20%)、“期末考试”(20%)、“课程论文I”(10%,分论)、“课程论文II”(10%,总论)等多个部分。使得200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真实水平有多层次展示的基础,考核也有了客观公正的依据。为此,我们完成了400份考试试卷的评阅,还阅读了400份课程论文(共约200万字)。以教师的心血和辛勤劳动,换来了全体学生的整体进步。保证了没有一个学生因为学习困难而掉队!

    这些努力,都为在下年度在珠海校区顺利开新课,积累了较好基础。
 
 
二、用“情”染
 
  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学习本门课程时,不仅存在着实际接受能力上的困难,而且有着不正确的学科歧视心理。作为专业教师,我们注意在全程中激发学生学会欣赏微生物世界,学会欣赏“微生物学”。用自己多年来积累起来的教学科研经历中的桩桩故事,以及正在世界各地发生着的鲜活事件,启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爱国热情。使他们明白,眼前接受的高等教育和学科专业训练,绝对不仅仅是个人自私的享受,更不是以所谓的“素质教育”为幌子就可以藐视一切系统的专业教育。更重要的是,他们要意识到将来要担当起的国家和人类进步的专业责任。只有当学生们发自内心的渴望学习这门重要的课程知识时,他们才会焕发出无限的主人翁精神和自制精神来。

  有一个同学的故事,令我们感动。99药学的谢XX同学,本学期中有且只有2次缺课。可是,他却专门写了一封非常诚恳的“自白书”,大约3000字,亲自送到我们办公桌上。为什么呢?事情是这样的,由于人数太多,我们从来不搞课堂考勤。即使要填表之类的,都交由各班长代劳了。但是,在课程进行中间,我们会抽查点名让同学回答问题。其实,这个同学的两次缺课都是有原因的:一次是发高烧(事后知道班长已受到他的请假条还没有来得及报告给我们的),另一次是在模拟学术讨论会上,没有能够及时赶到教室(原因是前天晚上开夜车准备应付全国大学英语升级考试,时间搞的太晚了,一觉醒来时已是下课时分了)。按照常理,教师都不会计较200人的大课上缺了谁没来上课的。可是,当我们看到他那认认真真一笔一画工工整整的道歉书信时,令人深受触动。
 
  他在信中这样写道:“……当我醒来上第三节课时,有同学把上课的情况告诉了我。为了这一次缺席我感到无比内疚。据说,老师是抽出一部分写的比较好的同学,请他们上台宣讲的。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老师的确为了批改或阅读我们的论文作业付出了精力和辛勤劳动的。我感觉到自己是在浪费别人的劳动成果,不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内疚之极。也据说,老师在药学系里的同学只点到了一个,那就是我,而我却不在!所以,这个缺席,不仅关系自己的品行,而且关系到班里的集体荣辱。老师,我真的好希望你能够原谅啊!……其实,我真的很喜欢上你的《微生物学》课,我为了写这篇论文,花了一整天时间上网查资料,又化了5个多小时打字。……我记着妈妈教我的一句话“做得好与不好都不要紧,最重要的是尽力去做了!””

  接着,他还讲述了关于他爸爸的故事:“……大二的时候某一天,我忙着写作业,请爸爸带回几个英语本。当爸爸回来是带的是双行本,根本不是我要的英语本。于是,我气的很,跑出去买了几个英语本回来,冲着爸爸喊——你看啊,这才是我要的英语本!结果爸爸当着很多人的面,狠狠地给了我一巴掌……现在,通过这一次,我终于明白了爸爸那一巴掌的含义,他是要我记住尊重别人的劳动!老师,现在我好象也是在浪费着一个尊重自己劳动成果的老师的劳动成果。我太过分了,对不起!请你原谅……我真的很喜欢你的课,虽然书本上的内容要考试的并不多,可是你让我们增长了不少课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们不少做人的道理。”

  这个故事,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记忆——我们感受到了发生在师生之间“心”与“心”交换,“情”与“情”通融的强烈共鸣!
 
 
三、“德”为先
 
  作为学科性的公共基础课,我们刻意培养学生们正确的学风和学科观念。在课程教学、课程论文和课程考核等其他环节上,都十分注意纠正学生们所表现出来的种种不良倾向。特别注意在反浮躁、反抄袭等不良倾向方面,注意激发起学生的自觉精神。

  有这样一个例子:99生物班曹X同学写了一封信,放在了我们办公桌上。信中说:“……老师,现在我发现我的论文和许多同学的论文都很相象,可能我们都是从同一网站上下载的资料,都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就成文了。若不是发现有人的论文和我的一样时,或许自己还在沾沾自喜,觉得论文写得不错。但现在是明显的有偷东西人脏具获的感觉,真是感到可耻!”

  另一个例子是,99生物技术II班的荆X同学,也给我们来信中写道:“……上您的课觉得还是比较有意思的。其实扩招后带来的教学质量问题,特别是大家对许多课程的照本宣科都很反感,但是《微生物学》是大家都很喜欢的一门课,在课堂上经常可以听到一些感兴趣的消息。另外您比较注意锻炼大家的自学能力,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使我们明确学习内容,掌握学习方法。同时正如您所说的,身为一名生物科学工作者,要有民族意识,要热爱自己的祖国,也要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感谢您为我们所做的一切,真心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再上您的课!”

  老师和学生都互为一面“镜子”,通过教学相长,经常在镜子面前照一照。我们的心灵会干净许多,安宁许多。
 
 
四、“能”为上
 
  根据我们十几年来做学生和做教师的多重亲身体验,我们觉得,要想培养具有竞争力的新一代中国青年专业人才,根本点应该落实在学科专业“能力”训练上。因此,几年来在本课程教学中,我们不仅仅重在传授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方法。为此我们系统地建立了“Active-Study-Teaching”教法体系[1]、改进了课程考核综合素质要求[2]、改进了大课堂教学艺术[3]、编著了课程补充教材(有兄弟单位索要和使用)[4]。这些工作都受到同行和学生的肯定。

  今年,在使用往年编著的学科进展补充教材基础上,我们着重强调了“课程论文”写作。通过这个环节,加强学生们的自学能力锻炼。部分优秀学生通过Internet收集学科最新进展资料,综合分析提炼科学主题,追踪相关发展趋势,科学规范的写作科技文献综述等方面,能力得到较大提高。许多同学通过论文的形式比较深入的涉及到了远远超出本课程目前所能达到的深度要求。然后从学生优秀论文中挑选5~10%的好文章,请同学自己上讲台向全体同学宣讲,模拟学术会议讨论形式,不仅共同扩充了同学知识视野,也具体生动地教给了学生在学术会议场合的行为规范。

  有一个同学的故事,使我们感到特别欣慰。99级生物技术I班的钟X同学通过自己的独立学习,写出了一篇非常出色的课程论文,文中综述了葡萄球菌中青霉素抗药性系统的分子机制。内容包括调节控制耐药性机制的6种蛋白分子、6个基因构成的蛋白之间、基因之间、以及蛋白与基因之间的复杂网络调控机制(素材来自当年新刊出的NATURE上的综述文章),其深度已经大大超过了高年级本科水平。更重要的是,她还能够亲自上台给她的同学们讲解了45分钟,其讨论答疑过程也很成功。在老师的引导和指点讲解示范下,整个模拟学术会议活动,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都给学生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当这场模拟学术会议结束时,全体同学自发报以热烈掌声,持续良久。

  我们想,一个大学二年级的同学,能够经过本课程的学习训练,其综合素质达到这样的水平,只要假以时日,他们今后在参加正规的学术活动时,不仅能够作到行为得体,而且能够打破现在的哑巴听会状况,真正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参与讨论,都应该是没有太大问题了。果真如此,则吾等教师当欣慰矣!
 
 
 
  致  : 感谢生命科学院1995~1999级全体本科生约500名同学的积极参与本课程改革和建设工作。感谢学校和学院本科教学督导组成员的多次听课肯定和帮助。中山大学重点建设课程和国家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资助。
 
 
主要参考文献
 
 
  [1] 艾云灿,改革《微生物学》教学方法体系,微生物学通报,1999,2,67-70
  [2] 艾云灿,《微生物学》教学考核突出综合素质培养的几点做法,微生物学通报,2001,6,97-99
  [3] 艾云灿,改进《微生物学》多专业大课堂教学效果的体会,教学研究与实践,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p135-140
  [4] 艾云灿,《现代微生物学进展》(英文),补充教材,(1998~2001年连续使用4年)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8104-225323.html

上一篇:教学十年路(3)多专业大课堂
下一篇:教学十年路(5)教学策略
收藏 IP: .*| 热度|

4 刘玉平 曹广福 yanchuan vanillaMM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07: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