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健身和健身器械的随想
史仍飞 文
今天健身器材、器械,以及健身理论和方法已经非常普及,从拉力器、哑铃,到跑步机、健身单车等,再到各种智能健身设备也像雨后春笋般的涌现。究竟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健身器械?可能具体的日期无从考证。今天我们参与运动,我们会选择什么鞋子、服装、器械、以及各种智能穿戴设备,也借用流行的一句话,对运动周边的关注,往往多余运动本身。可是在过去谈运动时却不会考虑那么多。
尽管古代中国,也鼓励人们进行身体运动,认为身体静止会导致疾病,虽然没有涉及专门的器械,最初也只是传统武术的传播,结合对动物之间争斗动作的模仿。最为著名的关于健身的传说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陶侃当官时,闲来无事,曾经在自己家里放了一大摞砖,每天早上的时候把砖搬到外面,傍晚的时候又把砖搬进来,在今天看来可能就是一项真正的“健身运动”,这则故事就是著名的“陶侃运甓”的典故。
当然,古人的健身方式与现在不同,健身的目的也有差异。古时候关于运动锻炼的认识还是依靠出汗的多寡来评判运动的辛苦程度,并且所有的运动也是以为了生计、为了实用而流传下来。如古时候没有自来水必须自己挑水一天3~5公里基本上算有氧运动,自己种菜养活自己,有牛有马算富农了,没有的话人力耕田就算极限运动了。有氧训练和无氧训练的认识也是逐渐随着生命科学知识传播,才得以被大众接受,但是有关更深层次的运动人体科学的知识还停留在口口相传,没有真正普及。
健身器材的演进
原始的人类并没有健身的概念,他们的身材完全是在日常的生活中,为了生存而练就的。到了进入新石器时代,开始学会耕种,不在疲于奔命,有了固定的家园,但依然还是为了生存而劳作;再后来由于战争,争夺资源和领地,为了强壮身体而进行身体训练。再后来的后来,工业革命的发生,机器的广泛应用让人类的活动量对的减少,随之兴起的是人类自主地对身体的锻炼,但还是处于非常原始运动,如一些使用的运动技巧和力量训练等,健身器械还是到了二十世纪才逐渐兴起。
健身器材发明在工业社会之前并没有,而只有到了机械化代替了人力劳动,逐渐发展起来的,从最初力量训练器材开始,逐渐进入健身器材的制造行列。可以说健身器材也是一种舶来品,多功能和单功能的健身器以及跑步机、划船机、按摩机和蒸汽浴等,逐渐取代了只靠杠铃、哑铃等传统器械的时代。
到了上世纪90年代,美国的健身器材大量涌入国内市场,品牌和数量越来越多,同时新的健身理念也不断的传入中国。杠铃、哑铃、拳击沙袋这些器械已不新鲜,机械跑步机、腹肌板、椭圆车一应俱全。这种组合器材具备多种功能,包括扩胸、引体向上、仰卧推举、仰卧起坐等器械的功能。我们现代人去健身房练习力量,采用的各种针对性的训练肌肉方案,也正是古人拉锯、砍柴、划船的体力劳动而已。只是这些劳动的方式被今天赋予更多的意义,比如结合人体解剖学、生理学,以及人体工程学和训练学等方面的技术和理论。也正是这些理论进一步推动了健身器材行业的快速发展。1913年,美国人Claude Lauraine Hagen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跑步机,不过它依然是依靠人力驱动的。直到1949年,Dr. Robert A. Bruce才改造出电动跑步机,将其用于医疗诊断,让病人在上面行走并监测其心肺状况。在1936年,美国“健身之父”杰克·拉兰内在旧金山以东的奥克兰市建立了第一家健身俱乐部,并开始研制第一代健身器材。
2000年后运动健身器械,从健身需求走向健美需求,而且训练也越来越科学化,现在比较兴盛的如跑步机,可以锻炼腿、臀、腰、腹部肌肉及心肺功能;划船器,主要用来增强手臂力量及动作协调;健美车主要用来增强腿部力量,增强心血管功能;健步车主要用以锻炼腿、腰、腹部肌肉及心肺功能,当然还有很多尚在研发的运动器械。
这几年以及今后,以健康为主导的健身器材的研发应用逐渐被热捧,AI和智能穿戴的应用让健身更为可控和科学化,可穿戴领域突破了传统的功能性思维。未来高科技将引领我们的健身器械的研发,也许为运动健身增添了更多的亮点。如内置了EMG运动传感器的智能运动服也应运而生,它能够感应和追踪到肌肉纤维内部的活动,并通过应用程序告诉用户各个部分肌肉的运动状态。
似乎今天,我们比人类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更了解自己的身体,更关注自己的健康。尤其是生活在城市里人们,拥有健身器材、寻找健身场所并不是难事。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思考另一个问题,我们掌握不计其数的健身方法,拥有先进的健身器械,为什么现代人的身材还不如先辈人?
(图片来自网络)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史仍飞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74215-1075908.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