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鹏翔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毕鹏翔

博文

迈向第五代质量中的社会满意度——可持续性模型

已有 184 次阅读 2025-10-27 17:50 |个人分类:质量|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一、背景

1.背景

质量概念从“以正确方式做事”演进为“可持续解决方案的开发与生产”,组织需为整体可持续发展做贡献(含社会效益);现有质量管理模型难以适配快速变化的环境,需补充以支撑社会满意度。

2.核心目的

回顾质量管理的四代演进历程,明确第五代质量(Quality 5.0)的崛起逻辑;基于2012年和2018年两次瑞典德尔菲研究的纵向趋势分析,提出通用的“可持续性模型”;助力各类组织(公私、大小)实现可持续组织成功与未来可持续发展。

二、质量管理的四代发展回顾 

代际

核心时期

核心导向

关键特征与技术/方法

第一代质量

前工业革命

生存导向

生产者=消费者,聚焦自给自足,依赖个人技能与材料

第二代质量

早期贸易

时代

手工艺导向

生产者消费者(village范围),定制化产品,重视功能与工匠pride

第三代质量

工业革命

时期

标准化导向

引入统计过程控制(SPCShewhart1931),实现零件互换性,规模化生产;代表理念:标准化、公差控制、精益生产(后续发展)

第四代质量

二战后至今

客户满意度导向

核心为全面质量管理(TQM),整合内外部客户;关键工具:六西格玛、Kano吸引力质量理论、卓越模型(如马尔科姆・鲍德里奇奖、EFQM模型、ISO 9000

 质量概念的发展.png

三、第五代质量(Quality 5.0)的提出:以“社会满意度”为核心

1.提出逻辑

全球挑战(人口增长、粮食安全、气候变化等)推动质量概念从 客户满意度”拓展至“社会满意度”;

可持续性定义基于1987年布伦特兰报告:“满足当代需求,不损害后代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需平衡经济、社会、环境三维度。

2.核心特征

衡量指标:从“客户满意度”升级为社会满意度,将“未来世代” 视为“当前客户”;

利益相关方范围:突破单一客户,涵盖社会、环境相关方;

核心目标:组织成功需同时满足客户需求、社会需求及环境可持续性。

四、两次德尔菲研究的趋势分析(支撑第五代质量)

通过对比2012年和2018年的德尔菲研究(样本均为瑞典公私部门的质量专家、CEO、中层管理者等),明确“可持续性”成为第五代质量的核心驱动因素,具体对比如下:

 

维度

2012

德尔菲研究

2018

德尔菲研究

关键趋势变化

受访者数量

357

481

样本规模扩大,代表性增强

核心关键主题

1.提升组织适应性与流程稳健性;

2.客户协作与长期关系;

3.质量问责(从质量部门转向管理层);

4.变革领导力

1.客户/利益相关协作与商业模式重构;

2.多维度可持续性(经济-社会-环境);

3.战略层系统QM知识;

4.运营适应新环境(如数字化)

可持续性从2012年的 边缘挑战(排名30/31位)升至2018年的Top5关键挑战,成为战略核心

可持续性相关表述

将可持续性整合到工作方法中”“承担更多社会责任(低排名)

推动业务向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转型(核心挑战)

可持续性从 附加项变为 战略必需项

      五、可持续性模型的构建与核心逻辑

1.模型框架

约束条件:法律要求、客户需求、社会需求、环境要求;

核心维度:经济可持续性(财务可行性)、社会可持续性(社会责任、利益相关方需求)、环境可持续性(生态保护);

目标输出:社会满意度与可持续成功。

2.运作逻辑(“可持续窄带”理论)

组织需在“三维度平衡”的“窄带”内运营:

若偏离(如组织 C):接近非法区域,运营难持续;

若某维度失衡(如组织B):环境/社会表现好但成本过高,面临财务风险;

若三维平衡(如组织A):成为市场领导者,实现可持续成功。

六、研究意义与实践启示

1.理论意义

拓展质量管理的学科边界,需整合社会学、商业伦理、心理学等多学科理论;

提出“Quality 5.0”概念,补充现有质量管理范式。

2.实践启示

质量管理者角色重构:从“ISO 9000/环境体系管理者”转为 “三维可持续性整合者”;

管理团队转型:需与竞争对手、客户、社会方协同,成为“价值共创者”;

绩效衡量升级:从“客户满意度指标”补充“社会满意度指标”(如 CSR、ISO14001、OHSAS18001整合)。

七、局限性与未来研究方向

1.局限性:仅基于两次瑞典德尔菲研究,地域与样本范围有限,结论需进一步验证。

2.未来方向:验证其他战略挑战(如客户协作模式、战略层QM 知识)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人工智能(AI)与机器学习在第五代质量决策中的作用;深化可持续性与QM体系的整合机制,开发具体工具与方法。

原文:Deleryd, M., & Fundin, A. (2020). Towards societal satisfaction in a fth generation of quality the sustainability model.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 Business Excellence. https://doi.org/10. 1080/14783363.2020.1864214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7332-1507693.html

上一篇:中小企业实施 ISO 9001:2015 标准要求面临主要困难的评估方法
下一篇:流程绩效测量系统:支持流程型组织的工具
收藏 IP: 1.80.55.*| 热度|

1 王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0-31 04: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