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思唯尔(Elsevier):与中国科技一起成长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yuguo 科学出版人

博文

中国科技期刊为什么要国际化? 精选

已有 5571 次阅读 2007-10-26 23:05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10月25日,受浙江大学学报负责人张月红老师的邀请,我有幸在西子湖畔参加了第七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主论坛之后设有分论坛,其中一个主题就是中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化。大家非常关心这个话题:之江饭店六和轩里原摆了50多张椅子,眼看着不够,服务员不停地往里加椅子,很多人不得不挤在门口。
 
我应邀作了一个演讲,主要介绍爱思唯尔运作世界最大科技期刊集团的经验,讲完后忙着赶中午的飞机,有些话没有来得及跟大家交流。这篇博文是在机场候机时写的。
 
首先困扰我的是: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化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非要国际化不可?大家谈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其中不乏充满爱国激情的发言。最振聋发聩的当属:中国科学家拿了国家那么多钱搞科研,文章却发表在帝国主义的期刊上!(我相信发言专家是半开玩笑的)。很显然,占据主流的是一种民族主义或者国家利益至上的观点。
 
我不反对国家利益之上。相反,我第一本学术专著就是讨论《国家利益与文化政策》。但是,当我们代表国家想问题的时候,要从大处着想,还要学会换位思考。中国科技期刊做大做强了,出几个像Science、Nature或Cell这样的名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固然对中国形象有好处。但这是中国科技界最关心的问题吗?这是国家利益在科技方面最大的表现吗?
 
我看不完全是。在科技方面最大的国家利益,不如说是促进科学研究高速发展,贡献国民经济增长,给世界和中国人民代来长久的福祉。“嫦娥奔月”工程是重要的,至于奔月之后的科学发现和成果发表在中国期刊上还是外国期刊上,并不重要。如果发表在国际一流科技期刊上,我看对中国科技的影响力反而有利。科技期刊做得再大再强,能给国家带来多大收益?
 
这里再换位思考一下,我觉得论坛应该邀请几个一线科研工作者参加,听听他们的意见。科技期刊到底是为科研工作者服务的。据我所知,很多具有专业精神的中国科学家并不关心科研成果发表在中国期刊还是外国期刊上,他们关心的是发表在本领域同行最认可的期刊上。如果把有限的时间精力和资源分配给科技界,让中国科学家产出更多更优秀的科技成果,是不是比科技期刊成长带来的收益要大?
 
硬给期刊划分国界是没有道理的。演讲中,一位专家把Cell划分为一本“美国期刊”,让我啼笑皆非。Cell是爱思唯尔集团旗舰期刊,爱思唯尔总部在荷兰,母公司励德爱思唯尔总部在英国,Cell总部在美国的波士顿。你说Cell是一本英国期刊呢,还是一本美国期刊,抑或一本荷兰期刊?科学是无国界的。科技期刊也应该是无国界的。现在是全球化的时代,别说科学这样远离意识形态的领域,就是文化产品,也很难分清是哪个国家的。席琳·迪翁在Sony公司出了一张唱片,如果你要为这个文化产品定个国别,那麻烦就来了:歌手本人是加拿大人,唱片公司是日本的,出唱片的工厂在美国。你说这张唱片是哪个国家的?
 
我不是反对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化。如果中国能出一、二个像爱思唯尔这么大的期刊出版集团,那当然是好事。那时候,“中国的爱思唯尔”很可能要出海兼并收购几家外国期刊或出版社,那时候再谈强调“中国身份”,可能就会引发麻烦了。
 
科学是世界性的。爱思唯尔从来没出版过一本荷兰语的科技期刊,也不把自己定位于荷兰出版商。她是一个Global Publisher,员工分属59种不同国籍,CEO是瑞典人,科技分部CEO是荷兰人,医学分部CEO是美国人,有一位副董事长是韩裔美国人!
 
我们支持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化,爱思唯尔随时准备提供专业性的咨询和建议。其实我们在这方面已经做了不少事。就在8月份,我们分别安排了一个科技部的高级代表团、一个中科院的高级代表团就科技期刊运作问题访问了我们在英国牛津的分部和美国的Cell。我只是觉得,在发展科技期刊这个问题上,科技期刊界不能自说自话,应该多听听科研工作者的意见。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686-9751.html

上一篇:理想的生活方式
下一篇:中国大学校长的英语水平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07: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