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开来
Angiotensin II human 别名:Angiotensin II; Hypertensin II; Ang
2025-10-28 13:13
阅读:535

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 II human)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中的一种关键生物活性肽,作为一种有效的血管收缩剂,它在心血管调节、体液平衡以及多种疾病模型中扮演着核心角色。

一、基本特性与化学性质

分子量:1046.18

CAS号:4474-91-3

中文名称:血管紧张素Ⅱ

纯度:99%

厂家:AbMole

溶解性(仅列举部分溶剂):Water 5 mg/mL;DMSO

储存条件:-20°C, protect from light, sealed

运输方式:冰袋运输,根据产品的不同,可能会有相应调整。

在溶液中,血管紧张素II的精氨酸(Arg2)和脯氨酸(Pro7)残基在氧化应激环境下可能发生氧化修饰,转化为谷氨酸,形成氧化型血管紧张素II,这可能介导新的细胞信号通路 。

二、作用原理与生物学机制

血管紧张素II是RAAS系统的核心效应分子,其生物学作用主要通过激活两种G蛋白偶联受体——血管紧张素II 1型受体(AT1R) 和 2型受体(AT2R) 来实现,其中大部分已知作用由AT1R介导 。

主要生理作用:通过与遍布于血管平滑肌、心脏、肾脏和肾上腺等组织的AT1R结合,血管紧张素II能引发一系列生理反应 :

血管收缩:直接导致血管平滑肌收缩,迅速升高血压 。

醛固酮释放:刺激肾上腺皮质合成和释放醛固酮,促进肾脏对钠和水的重吸收,增加血容量 。

交感神经刺激:增强交感神经系统活性 。

促进细胞生长: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心肌细胞的增殖与肥大,并增加成纤维细胞中胶原蛋白的合成,导致血管壁和心肌增厚、纤维化 。

信号通路:AT1R的激活会触发复杂的下游信号,包括激活NADPH氧化酶产生大量活性氧(ROS),以及激活NF-κB等炎症通路,从而在慢性高血压、器官纤维化和炎症等病理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

三、科研应用

在科学研究中,血管紧张素II是构建疾病模型和进行机制探索的重要工具。

1.动物疾病模型构建

高血压模型:通过微型渗透泵给小鼠(如C57BL/6)持续输注血管紧张素II(例如每天1.46 mg/kg,持续28天),可以稳定地诱导出高血压状态,并伴有心脏重塑等并发症,是研究高血压及其靶器官损害的经典模型 。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模型:在给予β-氨基丙腈(BAPN)破坏弹力纤维的基础上,输注血管紧张素II(1000 ng/kg/min),可在短时间内(如72小时)诱导小鼠发生主动脉夹层或腹主动脉瘤(AAA)。研究表明,肥胖背景会加剧血管周围脂肪组织的炎症,从而促进血管紧张素II诱导的动脉瘤形成 。2.细胞水平研究

在体外实验中,血管紧张素II被用于刺激各种细胞系,以探究其细胞效应。例如,用特定浓度(如1 μM)的血管紧张素II处理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HA-VSMCs),可以研究其在血管炎症、氧化应激和细胞迁移、增殖中的作用 。

四、实验参考

稳定性:配制成溶液后,建议分装保存于-20°C或-80°C,并避免反复冻融,以防肽类降解失效 。

溶剂:虽然易溶于水,但在细胞实验中若使用DMSO母液稀释,需确保工作液中DMSO的终浓度低于0.1%,并设置溶剂对照组 。

体内实验:进行动物实验时,若化合物在生理盐水等水溶液中溶解不佳,可考虑使用羧甲基纤维素钠、PEG400等助溶剂,或配制为均匀悬浊液使用 。

血管紧张素II human作为一个核心的生理调节因子和强大的科研工具,其价值在于能够高效地模拟人类心血管疾病的关键病理过程。通过理解其化学性质、作用机制并掌握其在体内外实验中的应用,研究人员能够更深入地探索高血压、动脉瘤等疾病的发病机理,并为潜在的治疗策略提供实验依据。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开来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646309-1507811.html?mobile=1

收藏

当前推荐数: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