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开来
2-Deoxy-D-glucose 别名:2-DG; 2-Deoxy-D-arabino-hexose; 2-脱氧-
2025-10-28 11:19
阅读:516
概述

2-脱氧-D-葡萄糖(2-DG)是一种葡萄糖类似物,其化学结构与葡萄糖的唯一区别在于第2位碳原子上的羟基(-OH)被氢原子(-H)所取代。这一微小的结构改变使其能够被细胞摄取,但却无法被正常代谢,从而成为一种经典的糖酵解抑制剂。它在生物医学研究、药物开发和代谢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化学性质
  • 化学名: 2-脱氧-D-葡萄糖

  • 别名: 如上所列,2-DG 是最常用的简称。

  • 化学式: C₆H₁₂O₅

  • CAS号: 154-17-6

  • 结构特点: 与葡萄糖(C₆H₁₂O₆)相比,缺少一个氧原子。

  • 物理性质: 通常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可溶于水。

  • 化学行为:它可以通过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s)进入细胞,竞争性地抑制葡萄糖的摄取。在细胞内,它会被已糖激酶磷酸化,生成 2-脱氧-D-葡萄糖-6-磷酸(2-DG-6-P)。

  • 关键点: 由于缺少2号碳上的羟基,2-DG-6-P无法被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识别和催化,因此不能进一步转化为果糖-6-磷酸。它也无法被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识别,因此无法进入磷酸戊糖途径。

  • 纯度:99%

  • 厂家:AbMole

    二、核心作用机制

    2-DG的核心作用机制是充当“分子诱饵”和“代谢阻断剂”。首先,它能被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识别并摄入胞内。接着,它会像葡萄糖一样被己糖激酶磷酸化,生成“2-脱氧-D-葡萄糖-6-磷酸(2-DG-6-P)”。然而,正是由于缺少了2号碳上的羟基,2-DG-6-P无法被后续的代谢酶(如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识别,因此既不能进入糖酵解途径产生能量,也无法进入磷酸戊糖途径合成生物大分子前体。这个磷酸化产物会在细胞内大量累积,从而引发一系列下游效应。

    三、引发的细胞效应

    2-DG-6-P在细胞内的累积会引发多重负面效应,最终导致细胞功能受损和死亡。首先,它直接造成能量危机,因为糖酵解被阻断,快速增殖的细胞(如癌细胞)无法高效产生ATP。其次,它抑制了生物合成,糖酵解中间产物是合成核酸、蛋白质和脂质的重要前体,其断供严重阻碍了细胞生长与增殖。再次,它会引发内质网应激,干扰蛋白质的正确糖基化修饰,导致未折叠蛋白积聚。最后,它还会导致氧化应激,因为磷酸戊糖途径受抑制,使得维持细胞抗氧化系统的NADPH生成减少,细胞更易受自由基攻击。

    四、主要实验与应用

    在科学研究领域,2-DG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工具。在基础研究中,它被广泛用于抑制细胞糖酵解,从而研究能量代谢途径及其在细胞功能中的作用。在癌症研究中,它常被用于探究癌细胞的“瓦博格效应”(即偏好糖酵解的代谢特性),并测试其与放疗、化疗的联合治疗效果。在神经科学中,其放射性标记类似物[18F]FDG是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成像的标准示踪剂,用于显示大脑中活性区域的葡萄糖代谢情况。在病毒学中,它也被用于研究抑制病毒复制的方法,因为许多病毒劫持了宿主细胞的糖酵解系统以供自身复制。

    五、临床潜力与挑战

    2-DG作为一种潜在的 therapeutic 药物已被探索数十年。在抗癌方面,多项临床试验尝试将其与传统疗法联用,旨在选择性地饿死癌细胞,但结果显示出疗效有限和潜在的神经系统副作用等挑战。在抗病毒方面,特别是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2-DG因其广谱抗病毒潜力受到重视,并在印度获得了针对新冠肺炎的紧急使用授权,但其更广泛的临床应用仍需更多证据支持。此外,它在治疗肺动脉高压、癫痫等疾病方面的可能性也在探索中。总体而言,2-DG的临床转化充满潜力,但也面临着提高疗效和选择性的重大挑战。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开来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646309-1507790.html?mobile=1

    收藏

    当前推荐数: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