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ecell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orecell

博文

PNAS | 内皮细胞“乳酸风暴”驱动病理性血管新生,神秘蛋白“液滴工厂”是关键开关!

已有 504 次阅读 2025-8-1 21:31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导语:失明元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缺血性眼病,核心在于失控的“病理性血管新生”。传统抗VEGF疗法遭遇瓶颈,耐药性、疗效不足问题凸显。中山大学团队在《PNAS》发表重磅研究,首次揭示内皮细胞(EC)内一场由乳酸堆积引发的“表观遗传风暴”,及其核心引擎——Semaphorin 6A (SEMA6A) 蛋白的“液液相分离”(LLPS),如何共同推动血管疯狂生长。这为开发全新疗法照亮了道路!

1️⃣ 缺氧之后,乳酸与组蛋白乳酸化的“罪恶同盟”

背景痛点:缺血性视网膜病变中,缺氧虽短暂,但病理性血管新生(NV)却在缺氧缓解后持续爆发(如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模型P14-P17期),传统VEGF/HIF-1α轴无法完全解释。

核心发现:

  • 乳酸堆积: 在OIR小鼠病理性NV高峰期(P17),视网膜内皮细胞(EC)内乳酸水平显著升高。糖酵解酶(如PFKFB3, LDHA)表达在EC中同步上调。

  • 组蛋白乳酸化修饰爆发: 乳酸不仅是代谢废物,更是信号分子!研究首次在体内证实,OIR模型EC中,组蛋白H3第9位 (H3K9la) 和第18位赖氨酸 (H3K18la) 的乳酸化修饰在病理NV起始阶段(P14, P15)特异性显著升高。免疫荧光显示其富集于病理性血管簇(Tufts)。体外实验证实,外源乳酸可剂量依赖性诱导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MECs)H3K9la/H3K18la。

关键数据:OIR EC中乳酸↑;H3K9la/H3K18la在P14/P15特异性↑(非H4位点);乳酸处理HRMEC直接诱导H3K9la/H3K18la↑。

方法亮点:磁珠分选(MACS)纯化视网膜EC;OIR小鼠模型(P7-P12高氧诱导中央血管闭塞,P12后常氧诱导病理性NV);Western Blot检测位点特异性组蛋白修饰;免疫组化/免疫荧光空间定位。

内皮细胞角色:EC是病理性NV的执行者,其代谢重编程(糖酵解↑→乳酸↑)和表观遗传修饰(H3K9la/H3K18la↑)是驱动NV持续的核心细胞事件。

图 1. 在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模型中,内皮细胞(ECs)的乳酸生成以及 H3K9 和 H3K18 的组蛋白乳酸化水平升高

2️⃣ H3K9la/H3K18la“点亮”关键基因PRMT5,启动恶性循环

科学问题:H3K9la/H3K18la在EC中究竟调控了哪些基因?如何影响病理进程?

核心发现:

  • CUT&Tag联合scRNA-seq锁定靶标: 对纯化的视网膜EC进行全基因组H3K9la/H3K18la结合位点分析(CUT&Tag)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scRNA-seq)联合分析。

  • PRMT5脱颖而出: H3K9la/H3K18la结合峰在OIR EC基因启动子区显著富集。功能富集分析指向“蛋白甲基化”通路。交叉分析锁定 PRMT5 (Protein Arginine Methyltransferase 5) 为关键靶基因:其启动子区有强H3K9la/H3K18la信号,且在OIR EC中(P14)mRNA和蛋白水平特异性显著上调。ChIP-qPCR证实乳酸处理促进H3K9la/H3K18la在PRMT5启动子区富集。

关键数据:CUT&Tag揭示 >23,000个差异H3K9la峰;GO分析核心通路为“蛋白甲基化”;PRMT5是核心靶基因(启动子区富集,表达在P14 EC特异性↑)。

方法亮点:创新性联合应用CUT&Tag(高灵敏度组蛋白修饰定位) 和 scRNA-seq(细胞类型特异性基因表达) 技术;生物信息学分析(GO, GSEA);ChIP-qPCR验证特定启动子结合。

内皮细胞角色:EC内H3K9la/H3K18la修饰直接“编程”了PRMT5基因的转录激活,为后续恶性循环埋下伏笔。

图 2. Prmt5 是 H3K9 和 H3K18 乳酸化的靶标

3️⃣ 内皮PRMT5缺失——打破“乳酸-乳酸化”死亡循环,抑制血管新生!

核心发现:

  • PRMT5是EC病理NV的推手: 内皮细胞特异性诱导性敲除 Prmt5 (*Prmt5-EC-iKO*)。在OIR模型中,敲除显著抑制了病理性血管簇(Tufts)形成(减少56.9%)和无血管区(VO)面积(减少31.6%)。

  • PRMT5维持“乳酸-乳酸化”正反馈: PRMT5缺失导致EC糖酵解酶(如PFKFB3)表达↓,乳酸产量↓。更重要的是,H3K9la/H3K18la水平也显著降低。这表明:乳酸↑ → H3K9la/H3K18la↑ → PRMT5↑ → 糖酵解↑/乳酸↑ → H3K9la/H3K18la↑ 形成了一个自我强化的正反馈循环。PRMT5是循环的关键节点。

关键数据:*Prmt5-EC-iKO* 使病理性NV减少~57%;EC内乳酸↓;H3K9la/H3K18la↓。

方法亮点: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模型 (*Prmt5 flox/flox; Cdh5-CreERT2*);他莫昔芬诱导(P12-P14);视网膜铺片量化NV/VO;EC乳酸检测;WB/IF检测糖酵解酶和乳酸化水平。

内皮细胞角色:EC特异性PRMT5是病理性NV的核心驱动因子。靶向EC-PRMT5可有效打破其内部的“乳酸-乳酸化”恶性循环,抑制血管过度增生。

图 3. 内皮细胞中的 Prmt5 通过乳酸与组蛋白乳酸化的正反馈调节病理性新生血管形成(NV)

4️⃣ SEMA6A相分离“液滴工厂”——招募“工人”,激活乳酸化引擎P300

科学问题:上游是什么机制感应乳酸堆积并启动H3K9/K18乳酸化?

核心发现:

  • P300磷酸化是关键:乳酸处理诱导EC中组蛋白乳酸化“书写器” P300 的磷酸化水平升高。敲低P300显著抑制H3K9la/H3K18la、PRMT5表达及乳酸产生。

  • RHOA/ROCK2通路参与:乳酸也诱导小G蛋白 RHOA 及其效应激酶 ROCK2 表达↑。Co-IP证实乳酸增强RHOA与P300的相互作用。

  • SEMA6A是核心组织者: 乳酸特异性诱导跨膜蛋白 SEMA6A 表达。Co-IP揭示SEMA6A直接结合RHOA和P300,且乳酸增强此互作(Fig 4H-I)。内皮特异性敲除 Sema6A (*Sema6A-EC-KO*) 显著降低P300磷酸化及H3K9la/H3K18la。

  • SEMA6A C端“变身”液滴 (LLPS):预测发现SEMA6A C端含 固有无序区 (IDR)。在细胞(293T, HRMEC)和高乳酸环境中,全长SEMA6A (SEMA6A-FL) 或其IDR片段 (SEMA6A-IDR) 能形成动态的球形“液滴”(凝聚物),而缺失IDR的突变体 (SEMA6A-ΔIDR) 则不能。FRAP(荧光漂白恢复)实验 证实这些液滴具有液体般的快速融合和恢复特性。

  • “液滴工厂”招募“工人”:Co-IP和共定位证实SEMA6A(尤其其IDR)在液滴内招募RHOA和P300。P300对SEMA6A相分离至关重要。体外纯化实验进一步验证:SEMA6A-IDR蛋白可在含PEG(模拟拥挤环境)或乳酸的缓冲液中形成液滴,且P300蛋白促进其形成。

  • IDR驱动血管新生:在 *Sema6A-EC-KO* 小鼠的主动脉环体外血管新生模型中,回补SEMA6A-FL或SEMA6A-IDR(而非ΔIDR)能挽救血管出芽能力。这证明SEMA6A-IDR的相分离是其促血管生成功能所必需的

关键数据:乳酸诱导P300磷酸化↑、RHOA/ROCK2↑;SEMA6A结合RHOA/P300;*Sema6A-EC-KO* 抑制P300磷酸化及乳酸化;SEMA6A-IDR形成直径~5μm动态液滴;FRAP显示液滴快速恢复(半恢复时间秒级);IDR回补挽救血管新生。

方法亮点:Co-IP验证蛋白互作;相分离研究全套技术(活细胞成像、FRAP、体外重组蛋白液滴形成、浊度测定、1,6-己二醇破坏实验);IDR缺失/回补功能验证;主动脉环体外血管新生模型。

内皮细胞角色:EC膜受体SEMA6A是感知乳酸并启动相分离的核心分子。 其IDR形成的“液滴工厂”物理性地将RHOA和P300招募到一起,促进P300磷酸化激活,从而高效催化H3K9/K18乳酸化修饰,是恶性循环的“放大器”。

图 4. 在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的视网膜血管中,P300 的磷酸化通过与 RHOA 和 SEMA6A 相互作用调节 H3K9 和 H3K18 的乳酸化水平

5️⃣ SEMA6A-PRMT5轴——相分离驱动乳酸化循环的完整拼图

核心发现:

  • SEMA6A调控PRMT5表达: *Sema6A-EC-KO* 显著降低视网膜EC中PRMT5的mRNA和蛋白水平。ChIP-qPCR显示敲低SEMA6A降低H3K9la/H3K18la在PRMT5启动子区的富集。

  • PRMT5是SEMA6A功能的下游执行者: 在主动脉环模型中,SEMA6A-FL或IDR过表达对 *Prmt5-EC-iKO* 小鼠的血管出芽无促进作用。这表明SEMA6A的促血管生成作用完全依赖于内皮PRMT5的存在。SEMA6A-IDR过表达也上调PRMT5及糖酵解酶,而 Sema6A 缺失则抑制EC糖酵解和乳酸产生。

关键结论:SEMA6A-IDR相分离 → 招募RHOA/P300 → P300磷酸化激活 → H3K9la/H3K18la ↑ → PRMT5转录↑ → 糖酵解↑/乳酸↑ → 进一步促进SEMA6A相分离与P300激活。由此,一个由相分离驱动的、自我维持的组蛋白乳酸化-PRMT5-乳酸正反馈循环在病理性血管EC中建立。

内皮细胞角色:EC内SEMA6A相分离与PRMT5驱动的代谢/表观遗传循环紧密偶联,共同构成了维持病理性血管新生可持续性的核心机制。

图 5. Sema6A-IDR 通过 Prmt5 介导的乳酸生成与组蛋白乳酸化之间的正反馈调节血管生成

总结与展望:开辟抗血管新生治疗新疆界

本研究首次阐明:

  1. 内皮细胞特异性组蛋白乳酸化修饰 (H3K9la/H3K18la) 在病理性血管新生中的核心作用。

  2. PRMT5是乳酸化修饰的关键下游靶基因和循环放大器。

  3. SEMA6A蛋白通过其IDR发生液液相分离 (LLPS),形成“分子液滴工厂”,高效招募并激活乳酸化酶P300,是启动和维持整个恶性循环的上游引擎。

  4. 揭示了“乳酸积累→相分离→表观遗传重编程→代谢重编程→更多乳酸”这一全新的、不依赖于HIF/VEGF的EC内在致病循环。

转化意义:

  • 全新靶点: PRMT5抑制剂(已在癌症临床试验中)和靶向SEMA6A-IDR相分离(如开发相分离破坏剂)是极具潜力的抗病理性血管新生治疗新策略。

  • 克服耐药: 靶向该独立于VEGF的通路,有望克服当前抗VEGF疗法的耐药性问题。

  • 精准干预: 针对内皮细胞特异性机制,可能减少全身副作用。

这项研究不仅解开了缺血性视网膜病变中血管疯狂生长的深层密码(乳酸风暴、表观遗传编程、蛋白液滴工厂),更重要的是,它点亮了征服“血管幽灵”(病理性新生血管)、守护光明的全新希望。内皮细胞,这个血管的“守门人”,其内部精妙而危险的“分子舞蹈”,终于被我们窥见一隅,为未来精准打击病根奠定了基础。

论文出处:PNAS 2025 Vol. 122 No. 16 e2423677122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640335-1496146.html

上一篇:PNAS | 科学家揪出致盲“元凶”AMD新机制,双靶点疗法曙光初现!
收藏 IP: 111.85.252.*| 热度|

1 王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8-3 07: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