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伟
再读《项脊轩志》
2025-8-10 06:24
阅读:481

  项脊轩,是明代官员、文学家归有光的书斋名。奈何人家确实有文采,可能闲来没事,可能情之所至,为自己的书屋写了这么一篇短文。你觉得文章语言朴实像记了一笔流水账;你读着感受到作者有悲伤之情,又是"泣"又是"长号",但不知道他在悲情什么。语文老师说文章情真意切,老师说情真意切那就情真意切吧。生活在十六世纪的归有光给自己的书屋写了一篇散文,到二十一我们坐在教室里学习他,都过了五百年了。这能耐?你看看你们写的所谓文章。前脚刚发表,后脚就踢进故纸堆儿里了。

  当然了,天下文章林林总总。比如有些新闻类文章,本来就不追求存活很长时间,也不打算在历史中留名。一些技术类的,传世?什么?什么技术这么牛,不就是一篇说明文档似的SCI,还要传他几百年。不可能的,绝对不可能的……奈何屈原的《离骚》,不知道谁作的《山海经》等等中华典籍中的数不过来的种种……这些都传世上千年,大几百年的经典,数不过来,真的数不过来。经典么,当要永流传,流传嘛,就是一直一直有人有不少人在学在看在用,要藏起来、供起来那种……

  闲话不扯了。说项脊轩。挺好奇这宅子的格局啊。没啥空间想象力,真不知道这宅子咋造的。文中又是北,又是南,又有狗,又有鸡的。对二十一世纪学这文章的娃娃们来说是有些头疼的。别说娃娃了,就是我再读,也没想清楚归有光的这老宅长啥样?还好奇江苏那边有没有古迹,以后有机会去游玩时看一看。重庆主城边上也有一些明清的古宅,我想大体有相通的。但江南的水土跟你大西南比,肯定有别的。没有空间想象力,又好奇作者到底在说啥。我想说不准大模型能帮上忙,人家读了读这一堆古文,以文绘图,说不准就把那宅子的大致布局给勾勒了出来。要杂植的什么兰桂草木,不就是像素值的调整嘛。有,都可以有。

  从四书五经,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条线上看文学,文学的文就是文字的文。这浩瀚的文学宇宙平行得以声音和视频来重现,这不就像时光倒流了嘛。只是粗制滥造的视频随便一个大ai都可以做,那文字背后使他能传承上百年的东西能不能重现出来才见真功夫啊。

  历史不是枷锁,伦理道德也不是束缚,以发展着的工具去演化,去推陈出新。有些东西就不仅仅是文化产业这么简单了。

  经典咏流传,一篇当万言,莫改莫删减,科技去还原,文明又重现!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郑伟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639368-1497096.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1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