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三根
山耕谭葛 葛的繁育·葛移栽时机与方法 移栽时间可据地域与气候 栽培密度关乎产量与品质
2025-10-27 08:38
阅读:1675

山耕谭葛

 

葛的繁育·葛移栽时机与方法

 

移栽时间可据地域与气候  栽培密度关乎产量与品质

 

移栽时机确定  

葛的壮苗培育成功后,要选择恰当时机移栽定植到大田中。

大多数葛的生产周期为一年,上市时间比较集中,收获季节较短。我国土地辽阔,各地生态环境差异大,移栽定植期需要据品种特性、气候变化而定。一般要求地表温度(距土床面4~5厘米以内的温度)稳定在9℃~10℃后即可定植;也有的选择当地平均气温在15℃以上时适宜移栽。移苗定植最好选择阴雨天进行。

在广西、广东等粉葛主产区,通常每年34月份春雨过后,耕作层土壤有充足的水分,气温稳定时移栽葛根苗,11月至来年2月前采挖。如果要提早上市,或者错峰收获,可以适当提前繁育扦插苗,或直接用组培苗作为种苗进行种植。也有早熟栽培技术元旦以后就可以移栽。如在广西桂林,部分农户2月份即进行粉葛种植,89月份进行部分采收;广西梧州有头年9月份种植,来年67月份采收,以期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反季节种植的粉葛幼苗如遇低温,需覆薄膜进行保温。贵州地区的葛苗 3 月初可进行栽植。重庆地区可在2月下旬至3 月上旬,四川盆地常在3月下旬至4月下旬移栽。我国华北地区春暖较迟,应在4月中下旬定植。东北地区春暖更迟,时至5月上旬才能定植。基本要求只要地表温度稳定,不寒冻,葛苗定植就越早越好。这样有利于葛苗根系萌发,健壮生长,块根产量增加(魏德生等,2007;林鉴荣等,2010;张宇等,2014;罗勇,2015)。

 

恰当的种植密度

葛是阳生植物,在野外以匍甸型居多,常成片生长于向阳坡面上,但生产栽培中多要求葛植株呈直立状态,且密度增加,其光、温、水等生态环境与野生相比有很大的不同。

适当密植是葛根高产的关键。栽培过稀浪费了土肥资源;过密则使单株的葛根太小,降低质量。同时,如果栽培密度太稀,群体内每个个体虽能得到较好发展,但单位面积上光能利用不充分,故单位面积不高。太密,叶片过多,互相遮蔽,下层叶片受光少;另外密度过大通风不良,株间温度高,湿度大,易发生病害。当然,栽植密度还要根据葛的品种特性、土壤、人力、种植主要用途、资金等具体情况确定(段艳菊,2019;周艳霞等,2020;李华等,2020)。

如果每667 m2栽植500~1300株,则可规划株距50~l00 cm,行距l00~l30 cm。

单行种植可按1.2~1.3 m开厢起垅,起垄后成高小型厢面。开窝的株行距1 m×1.2 m或0.8 m × 1.3 m,每667 m2 可种550~660株。

双行种植可按2.6 m开厢起垄,开厢起垄后形成两边低中间高的大拱型厢面。在2.2 m的厢画上各留20 cm,按行距l m × 1.8 m开窝种植(罗勇,2015)。

搭架种植可按1.2~1.3 m单行开厢起垄,种植行距1.2~1.3 m,窝距可适当密植,1年采收葛根的窝距50~60 cm,2年采收的葛根窝距应在80 cm以上。

栽培密度还要与栽培方式相联系。如福建的普通爬地(即不塔架的匍匐方式)栽培的以畦带沟宽 130 cm,单行种植,株距 120 cm,每 667 m2 栽植 400 株;篱架栽培的以株距 60 cm,每 667 m2 栽植 800 株为适宜(张志远,2012)。

有的地方利用荒山荒坡栽培。荒山荒坡由于土层较薄,开挖种植穴时,应保证穴的土层厚度和质量,穴内应掌握穴直径和深度为 80~100cm 左右。为此,首先要做好聚土保穴,根据实际情况,在穴的周边用客土填充,同时除去杂草、树根和石块,使土壤细碎、疏松、无杂质。根据荒山荒坡走势, 一般以 2.5~3.0m 为一台位(行距),穴距以 1m 为宜,实行环山定位种植,每667 m2 (坡面)种植 220~300 窝(株)为宜(侯伦俊等,2011)。

 

移栽方法举例

葛苗出圃前必须进行严格的检验和检疫,发现病虫株要及时进行销毁处理,细弱株可留床继续培养。葛苗应随起随栽,起苗后按标准进行分级,按要求扎捆,及时运输到大田栽植,保证栽成活率。运输工具要清洗干净。如果运输距离远,途中要防日晒引起葛苗失水,以及葛苗堆积发热引起质量下降。葛苗如不能及时栽入大田,须进行假植。为提高移栽成活率,选择阴天不刮大风的天气移栽。

移栽前先将苗床浇水湿润透,小心拔起幼苗,注意勿损伤幼芽。拔起的幼苗可按层小心叠放在竹筐、纸筐或纸箱中,叠放高度不能超过10 cm,以免挤压损伤。同一批移植的幼苗芽长应大致相同,以利于后期田间管理。

栽植方法的正确选择是葛丰产的重要一环。下面以栽培密度1000株 / 667m2 的单行种植规格为例,介绍移栽的具体方法。如果栽培密度等规格有所变化,株行距可以作相应调整。

在大田每垄顶部按直径20 cm,深10 cm规格开挖定植穴,每相邻两穴中心点间距离为35cm。

也可用营养土种植(图:圆柱形营养土种植)。营养袋装有5斤左右营养土,呈圆柱形,直径20cm。将营养袋倒扣在垄上,顶部中央开直径10cm、深10 cm左右定植穴。每相邻两穴中心点间距离为35 cm。

将幼苗垂直扦插在定植穴中间,回填压实泥土,泥土以填到幼苗生长的节部为准。定植后的植株周边半径10 cm范围应形成深3 cm左右的坑,以方便淋定根水。

用黑色地膜将整个垅面盖严盖实,用小刀划开与袋口相当大小的园口作为定植点,在定植点上,把装满沙壤土的塑料袋开口朝下倒扣在定植点上,袋中土不要太湿。太湿易造成葛苗腐烂。袋中土可加钙镁磷肥和腐化衣家肥。

将葛种苗垂直扦入塑料袋中,袋面与葛芽基部持平,稍用力将袋中土壤压实,使葛苗根系与土壤相接。定植后两小时内淋定根水,以后视天气情况适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image.gif 

 

图:圆柱形营养土种植

 

移栽定植5天后及时检查,发现病苗、弱苗、死苗现象,要及时补种,以确保成活率达到100%。定植后20天内每5天检查一次生长情况。

定植后,由于葛根种苗质量不同,出苗、栽种的时间不同,因而发芽的早晚也不同。影响发芽早晚的因素,还有气温高低和光照强弱等。暂时没有发芽的苗,只要枝条在床土中还有活力,就迟早都能出芽。注意在葛苗移栽以后,要及时检查成活情况。没有成活的,要尽快补栽,确保获得高产量,缺少一株葛苗,就相当于减少好几公斤的产量。有时葛根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遭受根部病虫危害而死亡,要及时挖除死亡或带病植株,进行土壤杀虫和消毒,补栽葛根苗。

 

灵活的移栽定植方法

不同种类葛苗的移栽定植方法很多,要据实际情况操作。

比如有不经苗床培植生根发芽的方法。该方法是直接将葛的枝条按0.8~1.0米株距插入大田土穴中。此法如果掌握得好,可以省工,省时,省成本。扦插前,选取葛的有生命力、粗壮、无虫害的枝条,截取带有二个根节(此时老叶已脱落)的条段作插条,长度为20~30厘米。在插栽时,务必分清上下节芽点,将下节枝段斜插入床土中,使其与地面呈35°~45°角,方向顺着床面的走向,不能横床斜插。插人深度为枝条长度的 1/3左右,一般为上方芽节与床土面线相靠为度。插时不要碰断芽苞,如能在扦插之前用生根粉或生根液进行插条处理,则插后的成活率会大大提高。

 

 

 image.gif

 

移栽的葛苗已经长出幼嫩茎叶

 

 

 image.gif

 

要规划好葛的移栽定植密度

 

 

 image.gif

 

恰当的移栽定植密度有利于葛的生长

 

参考文献

魏德生,高爱琴,黄礼志,张恩让,杨锦刚,罗玉祥,刘能贤. 葛根规范化种植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OP)[J].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7,22(3):10-14.

林鉴荣,曹翠文,杜鉴波,夏秀娴,陈满钊. 广州地区粉葛早熟高效栽培技术[J]. 蔬菜栽培技术,2010,(6):6-7.

侯伦俊,袁丽,冯礼斌,邓强林,刘志华.荒山荒坡地种植葛根高产栽培技术[J]. 四川农业科技,2011,(7) : 31.

张志远. 葛根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 福建农业科技,2012,(8):33-34.

张宇,王华,穆森,何美军. 粉葛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4,(22):86-87.

罗勇. 葛根实用栽培技术及开发利用前景[J].南方农业,2015,9(27):16-19. 

段艳菊.葛根种植技术规范[J].河南农业,2019,(4): 47.

周艳霞,万正林,邓俭英,李立志.不同栽培密度对广西葛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20,48(13):45-48.

李华,杨邦贵,廖贵新,张祖玉,李红丽. 宜昌地区粉葛高产种植技术[J].长江蔬菜,2020,(7):10-12.

孟庆峰. 探究不同栽培密度对葛根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 现代园艺,2020,(16):10-11.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三根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638195-1507594.html?mobile=1

收藏

当前推荐数:3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