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章
怎样让学生必须听你的课 精选
2025-1-11 18:10
阅读:6376

让学生能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听你的课,这几乎是所有教师都具有的期待。教师的很多成就感也源于这种状态。如果你的课堂一座难求,听课学生济济一堂,听课神态凝神聚力,那么你的讲课也会思路飞扬,激情满满。这是典型的正反馈的课堂。

现实是,教师们辛辛苦苦地备课,吭哧吭哧地写好讲稿,花尽心思设计PPT等,但学生听课状态却让我们很失望。要么人在课堂心在外,要么低头一簇一片片,甚至教室里只坐了寥寥无几的几个学生,让我们满腔的热情瞬间消失殆尽。尽管这样的情况是很少数,但也是很令教师们伤心的。

产生学生不听课情况的原因很多,本质上来源于教师。这涉及到教师的学术贡献带来的品牌效应、教师的工程能力在教学中的表现、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教师的教学艺术表现、教师的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水平、教师的沟通能力等等。但也有部分原因来自于学生的学风,包括学习志向、学习兴趣、学习文化等等。当然,学风不太好的原因也与学校文化和教师教学密切相关。

那么,假设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处在有待提升阶段,直白的说,就是教师教学水平不高,但又想让学生能安稳地听你的课,我们该如何做的呢?提出这个想法的原因有二个:一是教师有一个成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起步就达到学术和讲课都是炉火纯青状态,一起步能依靠教师的水平和能力来获得良好的课堂秩序;二是教师需要学生有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来刺激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当然,这也一个大前提,就是教师水平不高但态度好,有不断提升自己水平的愿望,有进取的精神。总之,教师还是有责任心的,有教育情怀的。这样,在暂时水平不高的情况下,采取一些举措让学生必须听课你的课,还是有些有可行性的。本文下面所述的一些方法,就是在这样背景下提出的。

 

1.讲清楚课程的愿景。

教师在开始讲课之前,最好是第一次课之前,你把学生召集起来,把学习本门课程的意义、价值、影响等跟学生们分析清楚。一门课程对学生学业的重要性或发展的重要性,教师们要采用几句话来讲,大家都是可以的,但要从“分析”的角度,讲几十分钟甚至一节课,那是不容易的。这里的关键要素是两个:通过分析归纳出益处,也即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二是讲几十分钟,讲全面,讲深讲透。

你既然承担这门课程,当然应该知道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人才培养方案中一般都有课程地图,你可以看出此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也可以从课程教学大纲中,知道课程的教学目标。加之你自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对教学对象的认知,至少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课程能给学生带来的益处:课程对学生从事相关岗位能力的作用、课程对学生进一步发展(考研、出国等)的作用、课程对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作用、课程对参加学科竞赛带来的作用、课程对建立岗位能力的作用、课程对奠基发展潜力的作用、课程对学生将来面对HR的面试带来的作用等等。这个真的需要教师多视角的分析道理和找出实例佐证。只要学生们能知道课程给他们带来的益处,那么学生们听课的热情就会好很多。

这就是依靠建立学习目标来驱动学生听课。

 

2.与学生共商好本课程的学习纪律。

尽管学校或学院有各种各样的学习纪律,但这些纪律都是按照相关规定或客观规律由学校或学院2方面制定的,并不是与学生商定的。学生们可能很好地执行,也可能打折执行,甚至视而不见或者抛在脑后。

如果制度是与学生商定的,那么这些制度就容易得到执行。我们教师在承担一门课程教学的时候,完全可以与学生们商定学习本课程的一些制度。该制度就是针对本课程学习的,就是针对这批听课学生和我这位讲课教师的,就是一种阶段性的制度(课程结束后,制度也就实效了)。

为了方便制度的形成,教师可以先起个草稿,然后也是在上第一次课之前,与学生共同商定。学生们可以增加条款、修改条款或删除条款。请相信学生们,一件事情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大家还是心里有数的,不会出现大家都认可一条完全违反公共认知的制度的,也不会有学生公然提出严重违反校级校规的制度条款的。

制度可以包括对上下课时间的规定、穿着规定、上交作业的规定、课堂交流的规定、平时小测验的规定、座位安排的规定、教师自律的规定、上课使用手机的规定、课间休息或不休息的规定(确实有教师一口气讲两节课,没有课间休息)、擦黑板的规定等等。你可以面面俱到,也可以突出重点。实践证明,只要是学生们与你共同商定通过的制度,学生们都会较好地执行的。

这就是依靠制度来驱动学生听课。

 

3.尽快认识所有学生。

认识学生是指能毫无犹豫地说出学生的名字。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校园里,只要你能立刻叫出学生的名字,学生心理上就比较接受你,也有一点点敬畏你,或者也感受到你在关心或关注他。

老师认识甚至熟知每一位学生,这样学生们在上课时就认真很多。从心理学角度看,这是教育环境中教师行为对学生管理影响的问题。你能叫出每一位学生的名字,就强化了师生间的联系:当老师能够准确叫出每位学生的姓名时,学生就会感受到他可能被重视和尊重,这有助于建立更加紧密的师生关系;你能叫出每一位学生的名字,这有助于提升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当你叫出学生姓名时,学生就往往会更加专注于听课,因为他知道老师正在关注他,任何学生都不想在老师面前和同学面前表现出不当行为的;当然,知道每位学生的姓名,也有助于老师进行更个性化的教学,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调整教学策略,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这就是依靠对学生的熟知来驱动学生听课

 

4.大幅提升每次课之间的逻辑性

我们承担一门课程的教学,一定要注意每一次课程内容之间的关联性,把这种关联性变成一种强耦合。也即,如果这次课你没有听懂,那么下次课你听起来就非常困难了,而这种困难会影响到你的课程成绩,包括课堂测验成绩、平时课堂回答问题时的状态和成绩,以及课程考试成绩。

有一种曲艺的艺术形式是“说书”,也称“评书”。那些评书大家在说书时,每一段故事的结尾都会留下悬念,以“且听下回分解”结束。讲课也是一样,要留悬念,要让学生期待“下回分解”。如果把课程内容都变成离散的,那么随时中断任何一节课也没有关系,中途插进来听任何一节课也能听懂,这就会影响到学生听课的专注度。

每一次课之间的逻辑依赖性的设计,当然就靠教师的教学内容设计了,可见备课也确实是不容易的。

这就是依靠每次课的紧密关联性来驱动学生听课。

 

5.提升随堂测验频次。

“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学生的命根。”这是教学的客观规律,与应试教育一点关系也没有。教育部文件中也明确要“以考辅教、以考促学,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刻苦学习。”

如果我们把平时学习成绩占课程学习成绩的比例提高一些,例如达到60%至80%,那么加大平时小测验的次数和难度,这样就会促进学生们在平时学习多下功夫。这样的测验多在课堂上举行,哪怕两周一次,甚至每次课都弄个“课前测”,计入平时成绩,这样,学生到课情况和听课情况就会好很多。

这就是以强化平时学习压力来驱动学生听课。

 

6.教一、学二、考三。

大学的学习,讲究“精讲多练”“精讲多学”。也就是教师讲课只讲重点难点,很多内容要学生自己看、主动学,目标是“学会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不是教师要把课程全部内容都讲透的。都讲透讲细,那是中小学的教学;抓重点难点,“点到为止”“讲渔为主”,这是大学教学。

这样,我们就要跟学生交待清楚,本门课程,教科书的内容我仅仅讲五分之四左右,剩下的五分之一你们自己看;为了学好本门课程,我也指定了7本学习参考书,这些参考书的内容,我课堂上就不讲了,大家有问题,可以在课堂上提问,我给大家答疑;但本门课程的考试内容范围,就是1本教科书加上7本学习参考书。

这样,就迫使学生面临“教一、学二、考三”的状态。学生们会把教科书连同你指定的那些参考书的内容都主动学习的,学生也一定会遇到很多问题的,这些问题让他们在课堂上提出,你认真给予解答。考试时,你真的就是把内容覆盖到8本学习材料。学生有很多问题要放到课堂上请教你,或者你通过这些问题来促进学生之间讨论,这不就是促进他们到课堂里听课嘛。

这就是以锤炼学生学习能力来驱动学生听课。

 

7.增加课堂实作教学活动。

大学教学,不管是研究型大学、应用型大学还是职业院校,其实都非常强调“干中学、学中干”的。这是提升学生能力的途径,也是建立学生学习成就感的方法。所以,我们上课多让学生做一些事情。上课“做事情”就是听课嘛。

一些课程内容可以多放在实验室里讲解,边讲边练。这样会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获得感;一些可以在教室进行的小实验,就以实验方式在课堂上进行,教师不用通过讲解使学生明白,而是通过学生的“练”让他们明白。所以,教师要把握一条有效的激励学生学习的规则:能用实验证明的课程内容,教师坚决不讲,就是让学生做实验弄明白。

还有一些是学生通过讨论可以弄明白的学习内容,教师也坚决不讲,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合作学习,通过脑力激荡来弄明白。真理肯定是越辩越明的,而不是越讲越明的。

这就是通过课堂实践活动来驱动学生听课。

 

8.以实力提升自己教学威信。

我们有时会面临这样一种情况,教学艺术是不够的,例如语言表达能力不够好,但我们的学术水平还是很好的。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以自己的学术贡献来驱动学生听课。

学术贡献可以是纯理论的,也可以是面向企业工程的。这要根据学校层次来确定学术贡献对学生带来的吸引力。对于一般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以及绝大多数的研究型大学的本科生来说,教师帮助企业解决具体工程问题的威信,最能带来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教师可以把自己解决企业转型升级方面的工作,直接放到课堂上,与课程内容结合起来讲,学生很喜欢听。这就是讲故事一样,有人物、有时间、有地点、有情节,技术的奥秘和解决困难的过程都是精彩的教学内容案例,具有生动性,具有说服力。此时,教学艺术的重要性就不再那么突出了。案例的生动性已经覆盖了、屏蔽了、代替了教学艺术,或者说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就是教学艺术。

学生们是很崇拜大师的。某个新产品是你研制的,某个企业甚至是在你的帮助下起死回生的,某个技术难题是你解决的,那么,学生对你的崇拜会直接带动他们重视你的课堂教学。当然,你的学术贡献和品牌,最好是找机会间接地说出来,不要太直白了,否则,学生们会感觉教师有些自我炫耀,这样感觉不好。

这里给出的方法就是以学术和工程贡献来驱动学生听课。

 

以上给出的八种方法,我是有前提的:就是在教学水平还处在成长阶段时,我们还没有很好的科研积淀和讲课艺术来促进学生认真听你的课,此时可以采用以上方法。采用的目的,一方面是促进学生听课,一方面也是借着这个过程来提升自己。

想让学生真正服服帖帖地、心悦诚服地、全神贯注地听你的课,最根本的和长效的途径还是三点:提升自己的学科水平和实际贡献,了解更多前沿和积淀更多鲜活案例;高度重视教学工作,知道自己的责任重大,言谈举止都涉及学生成长和国家强大;提升自己的教学艺术,让教学成为一种美,被学生欣赏和认可。

 

欢迎大家留言,以激发讨论;

更欢迎大家转发,以让更多教师参考。

 

注:欢迎大家购买本人所著《大学教师卓越教学必读》一书,购买请联络夏老师:13770697784(微信同号)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陈庆章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625656-1468398.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5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