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
mirror - 说说施教授的“中国未来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 精选
2010-7-2 02:20
阅读:7310
标签:人才, 施教授, 核心竞争力
说说施教授的“中国未来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 (2599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June 30, 2010 04:45AM

施老师近来有个文章《中国未来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www.sciencenet.cn])。施老师的答案也很明确:中国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是高层次人才,中国的前途取决于高层次人才。 

上个世纪科学上最大的“发现”应该是不确定性了。很可惜,这个道理并不为广大人民群众接受,也不喜欢“不确定性”。因为“不确定性”会给人们带来不安、恐怖。经济模式的最高形式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远远比施老师的问题简单,金融资本主义便是了。金融资本主义如何能赚钱?有没有一定可以发财的股市投资?这个问题与施老师的问题很有些相似之处。 

有个歌子叫做《跟着感觉走》。在不确定的时代里,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这个“感觉”了。施老师的“核心竞争力是高层次人才”主张也是这样的一个“感觉”。国人的一个特点就是喜好“折腾”。“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时代过后,按“折腾法则”,该轮到“精英创造历史”成为主流意识的时代了。 

国人的很多问题并不是所谓的人才问题。比较美国,科研人员人数、档次的确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更大的问题在于“分布”:人才的分布不均。过去帝制的时代还有任期制、轮换制,地方官和京官都需要轮换。而今天京城里的公务员几乎没有到地方工作的机会和经验。这样一方面造成了人才的积压,另一方面造成了地方人才的缺乏。地方的大学也是这样,地方大学的师资普遍不如大城市里的。企业也面临着有同样的问题:比较国外的大型企业,国人的企业几乎没有什么出名的研究所。人的心态也十分要紧。研究所不冠上个“国立”、“中央”伍的称呼就觉得丢份。有名大学的毕业生从来就不看好企业,尤其是中小的企业。 


制造业上有两个模式。一个是“母亲原理”模式——好的双亲生出好的后代,一个是非母性原理——无中生有的法则。“核心竞争力是高层次人才”的主张显然是“母亲原理”的翻版。固然有了领军人物可以在某个方面有突破。但是在不确定的边界条件下,所谓“突破”也不过是个自我满足的说辞。比如说转基因的农作物,有了“突破”,可以抑制某种害虫了。但是生物是进化的。“突破”同时会带来新的问题,需要不断地“突破”才能维持。所谓“制药”,也不过是“炼丹术”的现代版。药虽然可以治病,但并不能解决人不死的问题。因为人的死亡是个“定数”,所谓新药,大多不过是一天花一百刀延长寿命的技术手段。人们信封的“科学”也不过是金融资本机器上的一个齿轮罢了。 

人的竞争、设备的竞争都是显像的,很好理解的事态。因此也是初级的。这些下游竞争的上游是什么?没有显露的潜流又是什么?这才是需要学者们探讨、研究课题。国家、企业无疑也是一种“人工生命”。这类“生命”在今天的地球环境中如何生存、如何进化、如何能活得比他人好?恐怕不是一个单纯的价格竞争导向。这个道理也适用于选择人才。 

改造沙漠应该有很多提案,包括种树。镜某小时候也曾信奉过植树可以治理沙漠。的确沙漠里没有树木。但是不考虑沙漠的生态,一味地种树造林也是个毫无效益的工程。据说中国是世界上人工植树面积最多的国家。当然这并不能“短路地”说国人的绿化比洋人做得好,很可能是国人的投入比洋人多、而且是环境比洋人那里更荒凉。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1,64491,64491#msg-64491

相关专题:中国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施一公)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李维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62400-340496.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1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1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