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男说诗词(54)王维的诗与画
小时读书少,囫囵吞枣,常常把王维和王勃搞混。实际上,王勃是短命才子,只活了27岁,似流星,虽光芒耀眼,但一闪而过。王维却是从容大家,活了六七十岁,他的诗中多有禅意,清新淡远,自然脱俗,与王勃相似之处并不多。王维一生仕途坎坷,但因参禅悟理,在书画、音乐等方面多有造诣,不仅是杰出的诗人,还是杰出的画家,被后人奉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对他的评论为:“味摩诘(王维的字)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曹雪芹也很推崇王维,在《红楼梦》中香菱学诗一节以王维的诗为样板。王维的画今已不存,但从他的诗中,我们还可以读出画家的眼光。
观猎
【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 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 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 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 千里暮云平。
【理工男说】
此诗又题《猎骑》,写的是一次出猎。开篇“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角弓多解为用角装饰的硬弓,可能出自《朱熹集传》:“角弓,以角饰弓也”。不过这弓所用的兽角可不只是作装饰的,而是应该有功能的,应该是利用角的高硬度和高弹性模量提高弓的反弹力,所以角弓就理解成硬弓就行了。疾风劲吹,硬弓弦鸣,由弓弦的振响听出风的强劲,由风的劲吹而加强弓弦鸣声,二者相得益彰,衬托出将军打猎的气势。在劲风中射猎,只有强弓射出的疾矢才能避免被风吹偏方向,只有膂力过人的将军才能使动强弓,发出疾矢。将军还未出场,已经先声夺人。
渭城为秦时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将军在渭城出猎,选择冬末春初的时候。其时原上的草早已枯黄,积雪已开始消融。因为草枯,原上的小野兽难于在草里藏身,猎鹰一放出来,居高临下,很快地就发现了猎物,所以才说“草枯鹰眼疾”。渭河平原又称关中平原,虽然冬天不甚冷,可雪深之时,仍然会妨碍马的疾驰。在冬末春初,积雪融化,马才可以在草原上疾驰,猎人的选择正当其时,诗人也敏锐地注意到了“雪尽马蹄轻”的景象。
“忽过新丰市, 还归细柳营。”上两句说的是打猎的过程,不提猎获,直接转到了猎归。从“忽过”与“还归”,可见返营之疾速驰骋,想必猎获多多,志得意满。“新丰”、“细柳”是渭城附近的两个地名,将军在渭城出猎,路过两地本属平常,但这两个地名却有典故。“新丰市”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细柳营”在今陕西长安县。司马迁《史记》载,汉高祖刘邦和楚霸王项羽相会于鸿门宴,就发生在新丰鸿门。汉文帝时,名将周亚夫(汉朝开国元勋周勃之子)在细柳扎营防备匈奴,皇帝来劳军也被周亚夫的军令限制,不得闯营,成就了一段严格治军的佳话。诗人在猎归的路途上点明了这两个地名,暗喻狩猎的将军颇具名将风度,联系前面两句,正可衬托将军射猎时的意气风发、英姿飒爽。但“新丰”和“细柳”相隔七十余里,以当时马的脚程和射猎的时间,同一次出猎似乎不应该两地都经过,不过写诗追求典雅有味,不一定要指实。
出行、行猎、归营,本已事尽,还有什么可写?但事尽而意未尽,猎归还有回顾与总结,才有尾联“回看射雕处, 千里暮云平”。雕乃大鸟,其飞也高,非强弓硬弩射不到。所以《史记*李将军列传》把匈奴的射雕人当作射箭高手,金庸《射雕英雄传》把射雕者当作英雄。回看射雕处,暗喻将军是能开硬弓的高手、英雄。而回看看到的刚才猎场的远景,却已是“千里暮云平”,与篇首风起云涌、角弓紧张、猎鹰疾飞、猎骑飞奔的紧张气氛形成对照,显示了紧张过后将军云定风轻,复归淡然的心境。
读罢全诗,风劲、弓鸣、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还归等等描写不由得让人在脑子里形成了狩猎场上的的紧张画面,正是苏轼所说的“诗中有画”。苏轼的词《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也有类似的画面,苏轼的词也是杰作,但似乎能看到这首诗的影子。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理工男说】
“使”是皇帝的使者,代表皇帝慰问边塞的军队。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王维奉命赴凉州慰问将士,在西行途中写下此诗。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作者轻车简从,到边塞去慰劳军队,已经走过了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北。汉朝班超投笔从戎,向西征服了沙漠中的一系列绿洲城市国家,据说有三十六国。对这些国家,汉朝政府因交通不便不能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让保留其原有国号,不收税,只进贡,列为臣服的附属国,称为属国,居延为其中一国。汉末已经将居延置为县,所以王维走到居延,仍然是唐朝的领土。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描述的是出了居延看到的边塞景象。蓬草又叫蓬蓬草,常生于沙漠盐碱地,我国甘肃、陕西、内蒙古、新疆、青海、宁夏、山西等地均有。蓬草嫩时可作野菜食用,干枯后根株断开缩成球状,遇风飞旋,所以也称“飞蓬”。这遇风飞旋实际上是它传播种子繁殖后代的方法,却常用来形容漂泊不定,在诗中被称为转蓬、飞蓬、征蓬、孤蓬、断蓬、秋蓬等。如今蓬草的最重要用途是干草烧成蓬灰(实际上是草木灰、生物碱),用于作拉面。这里的征蓬说的是远飞的蓬草,看到了蓬草,就是已经到了边塞。随着蓬草一起西行,看到大雁在胡地飞回,离敌人已经不远了。胡指边境的少数民族,是军队要防御的敌人。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广袤的沙漠,除了沙丘还是沙丘,除了戈壁还是戈壁,忽然看到远处一股狼烟直直地升上天空,让人意识到已经临近前线;望向西方,无遮无挡,眼见着一轮圆圆的落日沉入了黄河。长河即是黄河,在一望无际的沙漠看着长河落日,却没有看到己方的军队,不由得让人想到是不是有人能抵挡敌人的进攻。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萧关是地名,在今宁夏固原县东南。侯骑指侦察的骑兵。终于在萧关遇到了我方的侦察兵,告诉作者都护还在前方的燕然山。都护是官名,应该是作者慰问所要见到的最高长官了。燕然也是地名,即杭爱山,在今蒙古境内。东汉窦宪击匈奴,大破匈奴北单于,登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这里用了燕然的地名,暗示希望都护在前方立功。
全诗也有很强的画面感, “征蓬”、“归雁”,让人觉得前方形势不定,“汉塞”、“胡天”又使人想到历史的遥远与边塞的寥廓苍凉。浩瀚无边的大漠上一股烽烟直直地升起;奔腾汹涌的黄河连接着西方的远天,一轮圆圆的夕阳正在缓缓下落。 “直”字把人的视线向上引去,让人想到白云、远天;“圆”字又把人的视线引向远方,落日缓缓地滚入了长河。“直”、“圆”两个字创造了开阔浑成的诗歌意境。《红楼梦》香菱跟黛玉谈学诗的体会,就用这两句作例子: “想来烟如何直?白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似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这实际上是曹雪芹借香菱之口赞扬王维诗的画面感和技巧。
这两首诗遒劲有力,壮观辽远,不似王维晚期娴静恬淡的风格,当是王维年轻时的作品。王维老成时的如画之诗当推以下这首: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前面两首诗已经说得够多,这首诗理工男不再多说。读者自去想象诗中的画面。“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联的静谧、冷寂、空灵尤其令人印象深刻,而“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一联的动态与活泼与上一联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20251105写改毕



蓬草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李志林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622817-1508990.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