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男说诗词(53)书生有没有用?
《神童诗》开篇就说“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中国古时把人分为三教九流,三教儒释道,儒排第一;九流尽管有多种说法,但一般都把读书人列为上流。如此看来,中国从古时候起就一直是崇尚读书人的。
如今处于知识经济时代,书生作为知识的拥有者,似乎更为重要。但同时又有大学生找不到工作、985毕业生送外卖等等新闻,使读书无用论又有抬头。当年班超投笔从戎,当然是以为书生不如战士。班超从戎而通西域,成不世之功,似乎印证了他书生不如战士的想法。
从军行
【唐】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理工男说】
杨炯是华阴县人,是个正经的西安人。高宗显庆六年(公元661年),被举为神童,送入朝廷,授校书郎,才只11岁。这可是个不折不扣的小神童,不比甘罗差。不过他虽然有职位,领工资,但不当领导,只作一些学术工作。永隆二年(公元681年),他31岁了,为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是正儿八经地当了官。他和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杜甫《戏为六绝句》诗云: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杨炯和王勃一样,少年成名,他成名时的年龄比王勃还小,难免染上神童病,自恃有才,对人态度傲慢,得罪了人尚不自知。在武则天当政时,杨炯被降官为梓州司法参军,三年任满,改任盈川县令(今四川筠连县),卒于任所,年43岁。初唐四杰大抵因才高,恃宠而骄,才高命短,都没有活到45岁。
“从军行”本是乐府曲调,可歌可奏。到了唐代,《从军行》古曲已经不存在了,杨炯作这篇《从军行》,只是用古乐府曲调名为题目,不再是只能反映从军辛苦的乐府诗,而是五言律诗。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是说边境上有敌人来犯,警报已传递到长安,使我心中起伏难平。西京指长安,就是现在的西安,是唐朝首都。为什么心中起伏不平呢?因为自己只是一个书生,虽然有报国之志,却没有能力为国家御敌。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璋是祭祀用的一种玉器,牙璋本指用象牙或兽牙制成的璋,这里指牙牌,即兵符,是皇帝调发军队用的信牌。“阙”本指建在宫殿门前两边的大型建筑物,后用来代指帝王的住所,即宫殿,凤阙就用来指京城和宫殿。“牙璋辞凤阙”指将军受命,拿着兵符辞别了君王。龙城指敌方首领住的地方。汉朝时,大将军卫青远征匈奴,曾经直捣匈奴首领所在的龙城。匈奴是游牧民族,不定居,所以龙城并是一个固定的城市。唐人诗中常用龙城代指敌人的巢穴、主力部队和首领所在的地方。”铁骑绕龙城”是说我方的骑兵已经包围了敌人。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描述的是与敌人战斗的场面。围困了敌人之后,便发动进攻,战斗中大雪纷飞,遮天蔽日,使军旗上彩画的颜色都看不清了;大风在四面八方呼啸着,咚咚的战鼓声伴着风声在战场上回荡。这两句反映着战场上激烈战斗的情形。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周武王的兵制,以百人为一队,队长称“百夫长”,大致相当于现在的连长吧,后世就用百夫长代指下级军官。这句是说:我宁可做一个百夫长,也胜过现在做一个书生。因为百夫长可以疆场效命,而面对敌人的入侵,我一个书生却无能为力。诗里反映的是杨炯的观点:书生无用,战士可贵。
常有别人托我办事,我却没能力办,这时候我常常发一句慨叹“百无一用是书生”,既安慰自己,也是一个托辞。书生到底有没有用?烽火照西京的时候,似乎没有百夫长有用。这百无一用是书生可不是我的发明,而是千古流传的俗语,自当有其道理。汉代黄宪《天禄阁外史》有“治世则用文,乱世则用武”的说法,到了清代被简化为“世治尚文,世乱尚武”(董含《三冈识略》)。所以,书生有没有用,取决于世道的治与乱。战争年代需要战士,百夫长更有用;和平年代需要建设,书生更有用。
当然,治与乱也是相对的,书生和百夫长的作用也是相对的。诸葛亮是一个乱世的书生,曾云“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这是他生活年代的写照。而正是这个“苟全性命”的书生隆中对策,确定了天下三分的战略,帮助刘备奠定了蜀汉政权的基业,又指挥军队六出祁山,起到了蜀汉柱石的作用。班超投笔从戎,由书生变成了一个战士,然而他通西域只带了几十个战士,实际上主要依靠的不是一刀一枪的面对面厮杀,靠的还是胆识、果决与谋略,没有前期作书生的见识,他谋略怎能成功?
如今欣逢治世,当然要尚文,知识分子的地位不可替代。就是为了国防,如今的战争也不是冷兵器时代可比的了。钱学森“能抵五个师”,是一群百夫长也顶不上的吧?两弹一星的功臣都是书生。至于有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我以为不是读书无用,而是因为书没读好。
现在大学招生太多,招生门槛太低,大学毕业又太容易,导致大学毕业生的学问良莠不齐,有些大学生文不能文,武不能武。想当年,我们小时候,国家教育混乱,初中、高中不设门槛,没有入学考试,学生年年升级,升到年头就毕业。那时候就有民谣说“高中生满地跑,写封信写不了。”如今高考一两百分的学生都能上大学了,还能指望大学生都有本事吗?至于985学生送外卖也不稀奇。当年北大毕业的陆步轩卖猪肉,不也是一时的新闻热点吗?结果他卖出了“壹号土猪”的品牌。即使陆步轩没有创出品牌也不能说明读书无用,毕竟特殊不能代替一般。读书有没有用,书生有没有用,要看整体的水平。
20250905写就,20251103改毕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李志林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622817-1508670.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