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林
理工男说诗词(48)敌营十九年
2025-7-21 08:52
阅读:504

理工男说诗词(48)敌营十九年

         1980年中央电视台投拍一部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1981年上映,是中国大陆第一部电视连续剧。电视剧反映我地下工作者在敌营潜伏十八年终于迎来解放的故事。电视剧的主题歌曲调激越,歌词也令我至今印象深刻:

啊战友,你乔装改扮深入敌后去战斗;

啊战友,你机智灵活神出鬼没去战斗。

啊……啊……啊,胜利在向你招手,

曙光在前头。 

啊战友,你艰苦卓绝敌人虎穴度春秋;

啊战友,你舍身忘死孤胆斗敌显身手。

啊……啊……啊,胜利在向你招手,

曙光在前头。

         歌曲经关贵敏演唱,一时广为传唱。长期潜伏是紧张、危险、艰苦的工作,潜伏十八年堪称奇迹。

        历史上还有一个身处敌营十九年的英雄,则更值得歌颂。这个英雄就是苏武。

 

苏武庙

【唐】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理工男说】

        要理解这首诗,先要知道苏武的故事。苏武(公元前140年-前60年)生活在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时代。我上中学时读过他的传记,当时亦不知出自何典。汉朝和匈奴是世仇,打打谈谈。汉高祖差点被匈奴活捉,靠收买匈奴奸臣才逃脱。高后(吕后,惠帝)、文帝、景帝时一直对匈奴屈辱和亲。到武帝时有卫青、霍去病等对匈奴的有利打击,才占了上风。

        苏武在40岁上受汉武帝派遣出使匈奴。当时汉强匈若,匈奴本来要谈和。苏武本来已完成双方交好的使命打算归汉,但苏武的副使张胜贪功,背着苏武联合之前投降匈奴的虞常谋划绑架单于的母亲,刺杀匈奴丁灵王卫律。密谋被匈奴发觉而导致整个使团被捕。苏武义不受辱,刎颈自尽而被救,匈奴人胁迫苏武投降不成,就派他到北海(今贝加尔湖)牧羊,给他一群公羊,说等公羊生小羊了就放他归汉。 苏武在北海,衣食难继,只能掘野鼠所储藏的果实吃。还曾就着雪吃毛毡。苏武牧羊时,总是拿着汉朝的节杖,以致节旄(节杖上的樱穗)全部脱落,只剩光杆,仍然不丢弃。

        汉武帝死,汉昭帝即位,又与匈奴谈和。汉使到匈奴后,苏武使团的部下常惠得到机会见到新汉使,告知苏武尚在。新汉使怕匈奴人把苏武藏起来不承认他活着,就诈称汉朝皇帝在上林苑射雁,射到了一只大雁,脚上绑着一封苏武系上的帛书,说是他目前在某某地。匈奴见汉朝已经知道苏武下落,不得不承认,并允许苏武回国。苏武在匈奴十九年,出去时是壮年,回来时已经是暮年,须发皆白。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苏武又看到了汉朝使者,想到十九年的奴隶生活,想到将要回归祖国,悲喜交集感慨万端。如今诗作者在苏武庙,面对着古庙高树,仍然觉得庄严肃穆,久远而渺然。古祠指苏武庙。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遥想当年,苏武被羁留在天边的北海,连鸿雁都不能替他往故国传送音讯,只能绝望地仰视胡天(匈奴之地的天空),期待着故乡的亲人与自己共一轮明月;苏武从高原上牧羊归来,只见到茫茫草原上遥远的炊烟。陇通“垄”,指高地。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奉命出使时加冠佩剑,正是潇洒壮年,如今已是满头白发。回到汉朝,已经发生了沧桑巨变。看不到汉武帝的甲帐,只能见到汉昭帝的楼台。原来武帝已死,故主难寻,自己的忠贞和坚忍又向谁诉说?甲帐是汉武帝建设的一种大帐,据《汉武故事》记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即汉武帝的甲帐是给神仙预备的,自己住乙帐。古人二十岁行冠礼,就是戴冠表示成年。唐朝规定二十一至五十九岁为丁,即可以当兵,所以丁年是指壮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茂陵是汉武帝的陵寝。苏武归来,武帝已死,当然要到茂陵一哭。武帝死了,昭帝原来都不认识苏武,怎能给他封侯呢?苏武在匈奴十九年,虽然他的气节感天动地,可他在外交上、军事上都没有什么功劳,又怎么能封侯呢?只能当着先帝的陵墓,对着流逝的秋水,哭那逝去的年华。《论语·子罕》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孔子对着滔滔流水(川上)说:时光的消逝像流水一样一去不返。所以古人多以流水比喻时光的流逝,叫逝川,比如别梦依稀咒逝川(毛泽东《七律×到韶山》)。

实际上,苏武的气节不仅仅表现在十九年的时光。副使张胜谋败,他宁愿自杀而不辱使命,因为使节受辱有辱国家。自杀被救,副使投降,而他宁死不降。匈奴人把他困在地窖里,断食断水,他吃毛毡就雪活了下来,匈奴人以为他有神帮助,才不敢杀他,送他到北海牧羊。告诉他公羊生小羊就可归汉,实际上是要断绝他归汉的希望。在被匈奴人放逐、汉朝人根本不知道的情况下,前途只有无声无息的死亡,靠什么样的信念才能坚持下去?

这十九年间,还有好友的诱降。苏武的好友李陵(飞将军李广的孙子)因为和匈奴战败被俘,投降了匈奴,被匈奴派到北海劝降苏武。李陵不仅指出苏武归汉无望,还带来了苏武家里的凶信:父亲获罪自刎,兄长与别人争斗淹死,弟弟完不成皇帝的诏命惶恐服毒自杀,母亲去世,妻子改嫁,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存亡未知。汉朝已经没有什么值得苏武留恋的了。当时汉朝与匈奴打打谈谈,随着双方实力的此消彼长,两方人员互相投降的比比皆是,只有苏武心如铁石,毫不动摇!

作者温庭筠不仅是著名诗人,还是著名词人。他的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他的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他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温八吟之称。就是说他每逢考试,叉手八次就能成诗八韵,所以有了温八叉温八吟的名号。这温八叉的才思,甚至胜于曹植的七步成诗(曹植七步仅成诗四句)。但人的本事大,一般脾气就大,他恃才不羁,屡举进士不第,终生不得志。回到这首诗,晚唐国势衰颓,民族矛盾尖锐。温庭筠这首诗表彰民族气节,歌颂忠贞不屈,心向故国,正是时代的需要。诗不仅意境高远,形式也一流,但我们只注意到诗的意境,似乎意境无暇注意诗的形式和作者的才思了。

再说一点苏武后传。苏武回到长安,汉昭帝拜他为典属国,秩中二千石(工资比典属国高一级),赐钱二百万,官田二顷,住宅一处。但不久苏武之子苏元因参与谋反被处死,苏武受连累,虽未被杀,却被免官。又后来苏武参与拥立汉宣帝刘询即位有功,受封关内侯,食邑三百户,并到匈奴赎回苏武与匈奴妇人生的儿子,并命其为郎。苏武享年八十余岁善终,位列麒麟阁十一功臣之末。

苏武终得善待,足可令人欣慰。

 

20250701写就,20250721改毕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李志林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622817-1494527.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5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