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林
理工男说诗词(44)倔强的刘郎
2025-7-8 08:09
阅读:270

理工男说诗词(44)倔强的刘郎

         上一讲[理工男说诗词(43)老友重逢聊些啥?]讲了刘禹锡和白居易的酬答。刘禹锡诗文俱佳,诗名与白居易相若,合称 “刘白”,二人酬复颇多。白居易对他的评价是:彭城刘梦得(刘禹锡字梦得,与曹操字孟德可不是一回事儿哟),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其诗在处应有神物护持。说他的诗充满豪气,锋芒毕露,甚少有人能敌过他,他的诗好像有神仙在护持似的。这个评价无疑是对他的夸赞,对他诗的风格也评价精准,特别是说到他诗的锋芒。也正因为这锋芒,使刘禹锡仕途坎坷。

        上一讲说过805年刘禹锡因为永贞革新遭贬谪,贬离长安作连州刺史,半途又贬为朗州司马。在朗州近十年,到了元和十年(815年),朝廷有人想起用他以及和他同时被贬的柳宗元等人,于是他和柳宗元等人从朗州被召回京(《旧唐书·刘禹锡传》)。这本是他东山再起的一次机会,可他原本就对被贬不服气,所以并不向当权者妥协,反而在816年春写下如下诗句: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唐】刘禹锡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理工男说】

        诗的字面意思很浅白:繁华大道上尘土扑面而来,人们都说起刚刚看花回来。玄都观里有千株桃树,都是是我刘郎贬谪离京后才栽起来。 陌本来是田间小路,但紫陌就不是田间小路了,而是京郊的大路。玄都观是长安城内的著名道观,始建于南北朝的北周时期,以遍植桃花而闻名。桃花盛开之时,朝内显贵们都去赏花,以至于路上车马喧嚣,红尘滚滚。一般看花的诗,当然要写花的美丽,可刘禹锡这首诗,却全然没有写到花的本身,只写到了看花的人:熙来攘往,尽兴而归。之所以能够尽兴,是因为千树万树桃花开,是因为花的繁盛。可这花都是我刘郎离京后才栽种的呀。

        诗的表面说看花,但后两句让人一读就联想到这是讽刺如今朝中的新贵,看花的人衮衮诸公,为了功名利禄,趋炎附势,奔走权门,就如同在紫陌红尘之中,赶着热闹去看桃花一样。他们不过是像新栽种的桃花一样,在自己被排挤出京以后被提拔起来的罢了。诗中明显地表达出对新贵们的蔑视。这首锋芒毕露的诗一传出,立即被他的政敌所利用,结果刘禹锡不仅没有东山再起,反而没几天就又谪出京城,改任更远的播州刺史。幸有裴度、柳宗元诸人帮助,改为连州(今广东连州市)刺史。

        此后,刘禹锡长达十四年在京外远州流徙,历经坎坷,直到826年才再次奉调回东都洛阳。次年刘禹锡任职于东都尚书省。828年,刘禹锡又回朝中,任主客郎中,又写下了《再游玄都观》:

再游玄都观

【唐】刘禹锡

余贞元二十一年为屯田员外郎,时此观未有花木。是岁,出牧连州,寻贬朗州司马。居十年,召至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红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于今十有四年,复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时大和二年三月。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诗仍然浅白,大意为:百亩庭院中大半长的是青苔,桃花凋落之后接着却是菜花开。当年种桃树的道士们身归何处?前次在此赏花的刘郎今日又来。这么浅白的几句话要说什么?看前面的小序说得明白:最初我在京为官时,这个道观里没有桃花。被贬出京10年后回来,人人都说道士们在玄都观里种植的桃花盛放,玄都观里似有满观的红霞,于是写了前面的诗(就是那首《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因为那首诗,我立即又被贬出京,到如今又是14年了。重游玄都观,空空荡荡的连一株桃树也没有了,只有兔葵、燕麦在春风中摇动。因此再题一首七绝,等待后来的游人品评。

        粗粗一看,也知道刘禹锡意不在花,而在出气。十四年前,刘禹锡因赋玄都观诗开罪于权相武元衡,被远放岭南。十四年后,刘禹锡再回长安。十四年中皇帝已经换了四个,武元衡也早已死了。玄都观里的景致也好像要配合政治风云一样反复变化。满观如红霞的桃花都已不见,只有兔葵燕麦、满观菜花。道观中半是青苔,已无人游赏。这种繁盛后的荒凉。与前诗 “玄都观里桃千树”、“无人不道看花回”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不仅桃花无存,游人绝迹,就连种桃的道士也不知所终。玄都观这荒败的景象,自然让人联想到武元衡等达官显宦们,死的死了,倒的倒了,被他们提拔起来的新贵们也树倒猢狲散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我这个被排挤的刘郎却又回来了。如果说上一首诗是对政敌宣战、叫板,这首诗简直就是对政敌示威、宣布胜利。这不由得让我小时候看过的电影《闪闪的红星》,其中很多小朋友都爱模仿的一句台词:“我胡汉三又回来了”。

        刘禹锡这两首诗虽然是政治诗,却只用了讽刺的手法。实际上,他还有更直白的政治讽刺诗,比如《昏镜词》、《聚蚊谣》等,把政敌比作面貌丑陋而自欺的人、比作吸血的蚊子,因为篇幅较长,理工男不在这里讲说。唐诗中,李白、杜甫等等诗人都不乏用诗讽谏的例子。上溯到屈原,他在《离骚》、《天问》、《哀郢》中也多处对楚怀王进行讽谏。但古诗中像刘禹锡这么直白、大胆、锋锐的政治讽刺诗是不多见或者没有的。鲁迅的杂文被比喻成匕首和投枪,刘禹锡的政治讽刺诗可以说成是诗歌中的匕首和投枪。不同的是,屈原郁郁而死,鲁迅壮志未酬,而刘禹锡虽然经过了诸多坎坷,却是一个胜利者。这个刘郎的倔强,倔得值。

 20250626写就,20250708改毕

image.png

                                                          画中有白居易对刘禹锡诗的评价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李志林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622817-1492792.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5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