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林
清明上河图细赏玩:找乐儿
2025-5-10 16:56
阅读:647

清明上河图细赏玩:找乐儿

 

        最早接触到清明上河图是在中学历史书上,由于当年印刷的困难,历史书上是线描画,且仅有桥上的那个局部。就是一个线描的局部已经让我印象深刻,非常想一观全图。一九八五年在上海博物馆看过一摹本,当时亦不知是谁临摹的,但仍在那里流连了半小时,细细观赏。前些年书市上常有10元的卷轴,但囊中羞涩,未曾入手。今遇此册页,印刷质量较佳,画幅略大于1:1,且原图和解说各印于一面,可对照解说观赏原画,解说中重点人物和景色还有标注和局部放大,于细节看得更清楚。

 

        赏此画的要义,我以为是细节、细节、还是细节。有了解说与标注,画中的细节慢慢都看清楚:乡野、码头、街市、五行八作,尽入眼中;农民、匠人、官员、僧道、书生、商人、船工、卫兵,三教九流,都至目前。商店、药铺、漕船、画舫、酒店、茅屋、牛羊圈舍、牲畜、车马、城楼、城门、店名、广告招牌,弥不尽收眼底。八百多个人物、几十头牲畜、几十艘船舶,等等等等,张择端以其细至入微的观察和巧妙的构图、变化多端而细腻的笔触,一一呈现。得闲对着满屋阳光慢慢把玩,不时看懂一个细节,又看懂一个细节,好似在藏宝洞里发现一个宝贝,又发现一个宝贝,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享受吗?

 

         张择端以书生而转行作画,画有文人气质,读画如读市井小说,让人不由得想起《水浒传》和《金瓶梅》甚至三言二拍的场景,脑子里不知不觉地就有了故事。相较于其艺术成就,我以为其历史价值和故事情节更值得重视。某年故宫展出原作,每天限流六千人。清迷们排长队去看,我没去凑热闹。一是排不起队;二是觉得于后面的快走快走的匆匆催促中难有细细把玩的乐趣;三是对于我这业余爱好者在那幽暗的光线下也未必看得出原作的精妙。此册页随远非原作可比,甚至与高仿也差别甚大,但可细细赏玩,自有乐趣。遗憾的是册页的微瑕:后面题跋缩小印刷,体验不佳;说明文字有多处错误,编印者的工作不够认真。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李志林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622817-1485184.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13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