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林
理工男说诗词(26)登楼:万方多难此登临
2025-4-17 15:19
阅读:338

理工男说诗词(26)登楼:万方多难此登临

      我曾在理工男说诗词(22)中夸赞杜甫的《登高》为唐诗的巅峰,杜甫这样的大诗人,可说的诗当然不少,尤其是他擅长的律诗。这首《登楼》是杜甫在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写于成都,当时诗人已客居四川五年。前一年正月安史之乱平定,诗人欣喜若狂,写下了著名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盼望着因为这一契机朝廷能够复兴。可这年十月便发生了吐蕃攻陷长安,唐代宗奔逃陕州的事。朝廷不仅对吐蕃疲于应付,而且朝内宦官专权,地方藩镇割据。朝廷内外交困、忧患重重,不仅没有看到振兴的希望,反倒显示了日益衰败景象。暮春,诗人登楼远眺,百感交集,遂有此诗。 

登楼

【唐】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 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 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 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 日暮聊为梁甫吟。

 

【理工男说】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客指杜甫自己。春天已至,繁花触目,登高临水,客居成都的诗人不仅没有赏花的兴致,反而黯然神伤。这忧郁的心情是因为眼前的繁花似锦抵不过万方多难:朝廷的统治顾此失彼,岌岌可危,让人忧心。

        “锦江春色来天地, 玉垒浮云变古今。”锦江即流经成都的濯锦江,因成都产蜀锦,成都也称锦城,在江中濯洗蜀锦,江因而得名。玉垒指成都西北的玉垒山。登上高楼,眼望锦江的春色从天地之间奔涌而来,但心里却放不下像玉垒山上的浮云一样变幻不定的古今兴衰。

        “北极朝廷终不改, 西山寇盗莫相侵。”北极指北极星,对应着帝位,代指朝廷。西山指与吐蕃交界地区的雪山,西山寇盗即指吐蕃人。吐蕃东侵,九月占领唐都城长安,可十月下旬就被郭子仪收复,十二月唐代宗即返回长安。吐蕃在长安失败,乃改攻四川,朝廷派严武(杜甫的挚友和资助人)为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抵御吐蕃。所以杜甫说:大唐的朝廷还是稳固的,吐蕃还是不要枉费心机。杜甫始终把自己的命运与希望寄托于唐王朝,当然希望其政权稳固,也坚信吐蕃的侵扰不能动摇朝廷的根本。

        “可怜后主还祠庙, 日暮聊为梁甫吟。”后主指蜀汉后主刘禅,祠庙指成都的后主祠。在成都,蜀汉先主刘备、后主刘禅、丞相诸葛亮各有祠庙,现在诸葛亮和刘备的祠都还存在,以诸葛亮祠最为宏大和著名,即武侯祠。《梁甫吟》是诸葛亮爱唱的一首汉乐府诗,描述了战国时齐国名相晏婴(晏子)二桃杀三士的故事。诸葛亮在躬耕南阳之时以《梁甫吟》抒发自己的雄心大志。《三国志×诸葛亮传》有“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的描写。这两句是说,像后主刘禅那样的昏君也有祠庙,像诸葛亮那样的干国栋梁如今却找不到了,自己空怀济世之心,却无可奈何,只能唱唱《梁甫吟》,靠缅怀诸葛亮聊以自遣。当然这里提到刘禅,是因为不能直接批评皇帝,只好以昏君刘禅影射唐代宗李豫重用宦官,造成国事维艰的局面。杜甫在多首诗中都歌颂、怀念诸葛亮,也隐含着对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不满。

        位卑未敢忘忧国。在成都闲居的杜甫思想却没有空闲,登楼远望,视野开阔,遐思驰骋,面对天高地远,胸怀古往今来,联想到动荡不安的局势,既对国家安定充满希望,又对朝廷的昏庸满腹牢骚,还对施展自己的抱负充满渴望。《登高》诗是面对秋天无边落木萧萧下的肃杀景象而忧国忧民,而这首《登楼》虽然面对繁花似锦,却一样地忧国忧民,正是后人范仲淹所说的是“进亦忧,退亦忧”。《登楼》全诗气魄宏大,感情真挚,也是杜诗中的上乘之作。

附:

梁甫吟

【汉】乐府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

里中有三墓,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子。

力能排南山,又能绝地纪。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

此诗传说是诸葛亮所作,真实性难于考证。诗中描述的是晏婴二桃杀三士的故事。该故事出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下》,是说春秋时齐景公宠信刚烈而骄横的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位武士,齐相晏婴认为这三人是国家的隐忧,于是设计让他们自杀。

晏婴请齐景公将两个桃子赐予他们三人,让其论功取桃。公孙接先表功,觉得自己有资格吃桃,便拿了一个。田开疆也在表功之后拿了一个桃。古冶子最后表功,但功劳最大,所以要求公孙接和田开疆把桃还给自己。公孙接、田开疆说:“我们的勇力和功劳都不如你。如果我们拿了桃不让给你是贪,让给你又显得羞耻无勇。”于是归还了桃子后刎颈自杀。古冶子说:“他俩都死了而我独生为不仁;用话语羞辱别人而自夸为不义;恼恨自己所犯的错误而不死为无勇。”也没拿桃子而刎颈自杀。 

image.png

                                                                                                   二桃杀三士

20250417写改毕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李志林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622817-1482372.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6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