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Carbo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reenCarbon

博文

Green Carbon绿碳 │ 第二卷第一期12篇文章速览

已有 521 次阅读 2025-8-15 16:55 |个人分类:Green Carbon|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00.png640 (63).jpg

Green Carbon第二卷第一期封面 Volume2 Issue1,March 2024

Green Carbon(绿碳,ISSN 2950-1555)是由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创办、与科爱集团联合出版的开放获取英文学术期刊,入选2023年度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项目2024年3月,Green Carbon第二卷第一期12篇文章已全部上线,包括5篇Review,6篇Research Article和1篇Perspective。全部论文均为开放获取,欢迎阅读!

 1 Review 

1. Recycled polymer: Green roads for polyester plastics聚酯塑料的绿色发展道路

640 (64).jpg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唐勇院士、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王庆刚研究员和徐广强副研究员Green Carbon上发表综述文章,结合传统大宗聚酯塑料、新兴的生物降解聚酯塑料和未来聚酯塑料的绿色发展趋势,从原材料、工艺和回收等多个角度对聚酯塑料当前和潜在的未来研究领域进行了讨论。

原文链接

doi.org/10.1016/j.greenca.2024.01.004

中文解读原链接

Green Carbon │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唐勇院士、青岛能源所王庆刚研究员和徐广强副研究员:聚酯塑料的绿色发展道路

2. Zeolites for the environment如何用分子筛塑造更绿色的未来

640 (95).png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的Valentin Valtchev研究员和杨晓波研究员等人Green Carbon上发表综述文章,列举了分子筛在空气、水、土壤保护及治理,以及在化学品绿色生产中的应用和潜在应用研究,特别关注讨论了各种应用中所涉及的分子筛性质及其与结构和成分的关联,提出如何通过选择或客制分子筛达到所需性能的思路。

原文链接

doi.org/10.1016/j.greenca.2024.02.007

中文解读原链接

Green Carbon文章 | 青岛能源所 Valtchev研究员、杨晓波研究员:从分子到宏观——如何用分子筛塑造更绿色的未来

3. Towards greener polymers: trends in the German chemical industry以巴斯夫和赢创为例的绿色聚合物发展趋势

640 (65).jpg

德国斯图加特大学Rolf Schmid教授Green Carbon上发表综述文章,概述了德国头部化工公司巴斯夫和赢创如何响应对更环保聚合物的呼吁,以及如何开发技术来实现聚氨酯的循环塑料经济。并进一步从国际、欧洲、德国的角度对塑料行业的发展趋势及挑战进行了讨论。

原文链接

doi.org/10.1016/j.greenca.2024.02.002

中文解读原链接

Green Carbon文章│德国斯图加特大学Rolf Schmid教授:以巴斯夫和赢创为例的绿色聚合物发展趋势

4. Advances in Electrocarboxylation Reactions with CO₂ 发展CO₂有机电羧化反应助力碳中和

640 (66).jpg

清华大学朱永法教授和江南大学张颖副教授Green Carbon上发表综述文章,从CO₂电羧化反应机理、不同的反应有机底物、不同催化阴极材料等方面论述了CO₂有机电催化羧化的研究近况,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原文链接

doi.org/10.1016/j.greenca.2024.02.001

中文解读原链接

Green Carbon文章│清华大学朱永法教授、江南大学张颖副教授:发展CO₂有机电羧化反应助力碳中和

5. Cellulosomal hemicellulases: Indispensable players for ensuring effective lignocellulose bioconversion半纤维素酶在纤维小体体系中至关重要

640 (67).jpg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刘亚君研究员作为通讯作者在Green Carbon上发表综述文章,全面论述了纤维小体中半纤维素酶的类型、丰度、调控、活力及其在解除半纤维素对纤维小体抑制作用中的重要性,进而提出了未来基于半纤维素酶实现纤维小体定向强化的可能。

原文链接

doi.org/10.1016/j.greenca.2024.01.003

中文解读原链接

Green Carbon│青岛能源所刘亚君研究员:半纤维素酶在纤维小体体系中至关重要

 2 Research 

6. Pilot-scale acetone-butanol-ethanol fermentation from corn stover汽爆秸秆中试发酵高效生产生物丁醇

640 (68).jpg

北京化工大学的谭天伟院士团队Green Carbon上发表研究论文,通过简单间歇补料发酵调控策略实现了丙酮丁醇梭菌直接利用不脱毒蒸汽爆破秸秆酶解液发酵产生物丁醇。并进一步通过发酵过程的逐级放大讨论了潜在的“放大效应”对该发酵调控策略的影响。

原文链接

doi.org/10.1016/j.greenca.2024.02.004

中文解读原链接

Green Carbon文章│北京化工大学谭天伟院士与蔡的副教授:汽爆秸秆中试发酵高效生产生物丁醇

7. Optimization of two-dimensional solid-state electrolyte–anode interface by integrating zinc into composite anode with dual-conductive phases含锌双传导相负极实现低内阻固态锂电池

640 (69).jpg

澳大利亚科廷大学的邵宗平教授和Moses Oludayo Tadé 教授Green Carbon上发表研究文章,通过引入锌元素,在降低双传导相比例的同时,进一步提升电极与电解质之间的接触,并改善电化学过程中电极-电解质界面上的锂离子与电子传输。

原文链接

doi.org/10.1016/j.greenca.2024.02.005

中文解读原链接

Green Carbon文章│科廷大学邵宗平教授和Moses Tadé教授:含锌双传导相负极实现低内阻固态锂电池

8. Carbon nanotube-based photothermal membrane for efficient cold air heating and removal of particulate matter and airborne bacteria兼具冷空气加热和净化功能的碳基光热膜

640 (70).jpg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江河清研究员和宋向菊副研究员Green Carbon上发表研究文章,开发了兼具冷空气加热和净化功能的碳基光热膜,研究了复合膜的微结构对光热转化性质及分离性能的影响,揭示了复合膜对冷空气加热和PM2.5截留的作用机制。

原文链接

doi.org/10.1016/j.greenca.2023.12.002

中文解读原链接

Green Carbon│中国科学院青岛能源所江河清研究员、宋向菊副研究员:兼具冷空气加热和净化功能的碳基光热膜

9. Monolithic metal-based/ porous carbon nanocomposites made from dissolved cellulose for use in electrochemical capacitor用纤维素制备超级电容的简便方法

640 (71).jpg

捷克奥斯特拉发大学的Madhav P. Chavhan助理教授、法国国家研究中心米卢斯材料科学研究所(IS2M)的Julien Parmentier副教授Green Carbon上发表研究文章,详细介绍了通过低温溶解纤维素再碳化制备高性能颗粒状多孔干凝胶碳的简便方法,揭示了该方法中碳材料孔尺寸与孔结构的精准调控以及通过溶液引入金属纳米颗粒的分散控制的机制,并展现了所获得材料的优异充放电特性。

原文链接

doi.org/10.1016/j.greenca.2024.01.001

中文解读原链接

Green Carbon│捷克奥斯特拉发大学与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合作:用纤维素制备超级电容的简便方法

10. Synergistic oxidation-reforming of biomass forhigh quality syngas production based on a bifunctional catalyst低质含碳可再生原料制高品质合成气的高效反应途径

640 (72).jpg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的吴晋沪研究员和何涛高级工程师Green Carbon上发表研究文章,文章认为生物质的理化特性不同于化石燃料, 由其制备合成气的反应路径应不同于目前先进的煤气化技术,因此构建了高效协同的氧化-重整反应途径和催化体系,研究了生物质、污泥干粉气化制备高品质合成气的反应性能,揭示了活性位点之间的强相互作用和协同机制。

原文链接

doi.org/10.1016/j.greenca.2024.01.005

中文解读原链接

Green Carbon文章│青岛能源所吴晋沪研究员和何涛高级工程师:低质含碳可再生原料制高品质合成气的高效反应途径

11. Unveil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uctural evaluation and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InOOH during electroreduction of CO₂ to formate InOOH电催化CO₂产甲酸重构过程构效关系

640 (73).jpg

华侨大学赵化望副教授Green Carbon上发表研究文章。选择InOOH作为模型催化剂,研究了InOOH催化剂在 ECO₂RR反应中的结构变化,关联相应的产甲酸性能,解析了催化剂电催化产甲酸的构效关系,为高性能In基催化剂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原文链接

doi.org/10.1016/j.greenca.2024.02.003

中文解读原链接

Green Carbon文章│华侨大学赵化望副教授:InOOH电催化CO₂产甲酸重构过程构效关系

 3 Perspective 

12. Gene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α-oxy carbene intermediates enabled by copper-catalyzed carbonylation 铜催化羰基化卡宾中间体生成和转化

640 (74).jpg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吴小锋研究员团队Green Carbon上发表观点文章,总结了其团队在Cu-Bpin催化的烯烃羰基化硼官能团化这一新模式反应方面所做的创新性工作。包括生成和转化α-羰基碳中间体和转化方面的进展,即C-H插入、N-H插入、O-H插入、CO插入和环丙烷化。

原文链接

doi.org/10.1016/j.greenca.2024.01.002

中文解读原链接

Green Carbon文章│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吴小锋研究员:铜催化羰基化卡宾中间体生成和转化

 4 Green Carbon 

期刊官网:Green Carbon官网

投稿网址:Green Carbon投稿

公众号:Green Carbon公众号

知乎:Green Carbon知乎主页

科学网:Green Carbon科学网主页

微博:Green Carbon微博主页

0.png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620330-1497813.html

上一篇:刘敏教授与Green Carbon丨场效应催化
下一篇:Dmitry Murzin教授与Green Carbon │ 葡萄糖催化转化制备高值平台化合物
收藏 IP: 113.120.10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8-18 03: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