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研究生保研工作陆续进行着,让我回想起这几年自己课题组的招生情况。算算,这将是来华农过后的第四次招生。对于我们课题组,前两年生源是很不错的,但去年却遇到了小年,学硕考研填报我为第一志愿的学生好像只有两名,给我提前发邮件的学生好像只有一名(没有记错的话,最终还没填报我?)。是不是我们课题组进入第三个年头后,让学生有所失望?于是昨天新学期第一次组会,提议让研一和研二的学生写写当时填报导师的想法,看了他/她们每个人的想法,突然觉得出现生源大小年的情况很make sence了,同时希望这些学生与我的心路历程可以给即将选择攻读研究生的同学有些许借鉴意义。
先说说去年的基本情况:2024年,我们组招了0名报研(其实也招了,后来直到我招考研学生的时候,才发现被这名保研学生放了鸽子。中间故事太长,同时也对南农的另一名学生感到很抱歉,课题组当时没有名额录取她),2名学硕考研,1名专硕考研。这三名同学也均提前联系过我,所以在面试之前,其实我已经对她们有所了解。来看看他们的想法。
张耀(研二,学硕):我选导师的想法是因为当时考虑到自己以后的发展方向,也就是想读博,这样的话我首选肯定是选择一个博导。其次就是我更偏向于选择年轻老师,可能我觉得年轻老师交流起来更容易吧。然后就是在我23年开始准备考研的时候,也就是开始关注华农的时候,我印象很深刻,当时你是做了关于那篇science的报道,然后当时我是听了,虽然听不懂,就感觉很牛,后面就慢慢的有了想来你这里读研的想法,但其实我自己也很担心,也想过可能你不会要我,所以到后面出成绩后直接走到你办公室找你,现在想起来我当时好勇[捂脸],可能想找一个好导师的心情已经掩盖了所有的担心和害怕吧,总体来说的话就是实现了考研前自己想法,包括我在华农这边也有一些本科的学长学姐,当时都是很推荐我找你,虽然他们也直接跟我说这边有点严格,但对于自己来说肯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我当时的想法:张耀的确很有勇气,当时一进我办公室,我以为又是销售人员,第一次有学生直接敢进办公室找导师,这一点也的确是有给他加分。记得当时了解到他大二便进了实验室,并且还参加其实验室组会,做过组培转基因。就这两点原因,如果他能过复试,我肯定就留下他了。虽然现在才研二的他,也还没有什么成功,但已经是我们课题组的组培多面手,经验丰富,特别顶呱呱!
张茹楠(研二,学硕):我是因为我在胡老师实验室做毕设,在当时初试成绩出来后,我就询问了张冰茹师姐,当时她就直接向我推荐了你,说这边的经费比较充足,并且很有科研发展的潜力。包括当时问胡老师也向我推荐这边,说梁老师不仅很年轻,还很厉害,科研能力很强。后面我了解后发现你就是我大二的时候听说的华农要来一个发了science封面的老师 特别厉害。然后就直接联系了你。
我:能招茹楠,是当时临时知道保研学生不来了才有的名额。在之前,胡老师也私下给我推荐过,但我也和茹楠说过我这里可能没有名额了。但我没想道她还是有填报我,也幸好她有填报我。茹楠是本校学生,加上胡老师推荐,但其实招茹楠心里是有犹豫的。首先,她数学考的比很多人差很多,我担心她以后课题上面转不过来;其次,我参加了她毕业论文开题,发现她PPT全是字,而且很多细节错误。所以在当时茹楠过复试后,我也和她明说了我的顾虑,她也给我解释了数学为何没考好,还说高考数学成绩是多少。多有趣的小菇凉,那就来吧,我的担心应该是多余的。一年时间证明,她很多实验问题一点就通,不过记录不仔细,这问题的确是存在的,但现在越来越好了。
肖宇鑫(研二,专硕):当时我把院里所有导师的资料都看了一遍,当第一眼看到梁老师的主页,就非常干脆且肯定的确定了第一选择就是梁老师。第一,梁老师研究的方向我非常感兴趣,植物花色究竟是通过怎样神奇的分子机制进行调控,从而出现精妙绝伦的各种花色图案呢?这样有意思且有挑战性的研究非常的吸引我;第二,梁老师年轻有为,刚从美国做完博后归国就被直聘为教授,除了science封面文章,还有一篇np坐镇,如此年轻就取得了这样耀眼的学术成就,真乃凤毛麟角了。我当时想着,我要是能跟着这样厉害的老师,好好干肯定是前途光明啊;第三,梁老师的气质出众,人格魅力拉满。我在老师主页看到梁老师照片的第一眼就觉得老师气质不凡,在一众老师严肃表情的照片中,梁老师清新自然的笑容毫无疑问是降维打击。还记得第一次见到老师QQ头像的时候的惊讶,居然是疯狂动物城里的朱迪,我心想肯定是选对老师了,梁老师用这样的头像,肯定是性格非常好很有亲和力且心态年轻的老师了。梁老师写的博文也让我透过屏幕都能看到梁老师那活泼又亲切的样子。总之,通过线上线下和梁老师的了解和接触,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我的感受:如沐春风。像这样的宝藏老师我怎么可能不第一个选呢?
我:这彩虹屁!都不好意思贴到博文上了。肖宇鑫的考研名次比较靠后,他打动我的主要是,他说他的那些生理指标数据都是他自己测的,然后他因为一些问题(哈哈,失恋了),考研只复习了一个月。所以在他过了复试后,我毅然决定就他了。他呢,来实验室一年,最让我头疼的就是不爱说话(他的导师感想和他不说话的性格,足以见他是内心多么细腻的人)。我是个急脾气,说了一大堆话,他一句不说,总是担心肖宇鑫同学以后找工作坎坷。但前几天和柏淼吃饭,我问他现在企业都看着学生哪方面能力,他想了想,说:吃苦耐劳!哦,那我就放心肖宇鑫不会找工作不顺了。
2024年,我们组进了5名同学,但却是生源小年。保研2名(其中一名提前聊过),学硕考研2名(未聊过,未收到邮件,未被列入第一志愿导师),专硕考研1名(提前聊过)。学硕考研有其他两名同学填我为第一志愿,但复试成绩均不太理想,也未提前收到邮件了解过。最终,由于其他老师名额满了,将这两名学生让予我们课题组。看看他们都是什么想法:
刘佳(研一,保研学硕):当时在预推免的时候报考华中农业大学时,我是非常迷茫的,对导师们不了解也不敢妄下决定。于是去找了同从华中毕业的班主任申玉晓老师进行了询问,希望能从老师那里得到一些意见。老师非常积极的帮助了我,和我一起在学院的官网上对园林系的老师主页们进行浏览,并且告诉我一些她的观点和建议。最终向我推荐了两三名非常优秀的老师,告诉我要多多去尝试,根据自己的想法做决定。
我一直相信人与人之间都是有磁场的,当时隔着屏幕,照片中梁老师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很面善(哈哈哈哈,可能这也是最后真的选定老师的一个很主要的原因。开始怎么选中的梁老师?其实我也说不清楚,可能是因为班主任告诉我梁老师虽然是新老师,但是很厉害的,跟着她肯定可以学到东西的,于是就鼓起勇气去联系了老师,表达对她的花色研究很有兴趣。很意外的是老师当天很快就给了我回复,告诉我收到我的邮件很高兴,并且希望我能够尽快预约一个线上会议和她进行一个面试,让她了解一下我的基本情况。我看到回复之后第一反应是非常高兴,第二反应也是有些焦虑和忐忑,接下来就抓紧时间制作好了PPT,面试很快如约来了,但是当我在回答老师的提问时惊奇的发现,竟然自己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紧张,没有大脑一片空白,还算比较清楚的表达清楚了我的想法,和老师进行了非常平和的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梁老师给我的第二印象是真实。实事求是,没有架子,像个可以说真心话的大姐姐。她结束时告诉我可以去官网上看到她有在写colorfulab的博文,能对实验室的日常生活更加了解。我在看博文之后内心感触非常大,想到老师最后问我能不能吃苦,我回答说可以,因为不管做哪一行都难免要吃苦,想不吃苦就能去获得一些什么东西也是不现实的。此处可以附上,当时看完博文后内心非常澎湃,因此写下了一些感想。现在看来或许有些愤青、理想主义,但的确是当下的真实想法。以上
我:我才知道刘佳对我们课题组的博文有这么深刻的感想。感到非常高兴,当初之所以建课题组博文,一来是为了记录下课题组的一些回忆,待每个人必要多年后,再来看也许是一番感动。所以,每年不能写太多,1-2篇便好,物以稀为贵。同时大家写起来也没压力,这是我的想法。其次,这样也方便其他学生通过文字,能浅浅了解我们课题组。从刘佳同学来看,这个效果我们实现了。对于刘佳,她的面试是我们组所有成员都参加了,我们相互之间问了些许问题,她的表现是大家一致认可的,无论是本科成绩还是对做的毕设论文,都是很不错。所以在她拿到我们学校保研面试后,毫无质疑我们课题组很欢迎她。
张毅慧:通过官网了解导师方向,看研究方向是否感兴趣;多方面了解导师评价,比如官网的小红心、问学校老师之类的
刘文博:当时选导师的想法就是因为我比较想做分子,所以看了各个老师的相关介绍,选择的与分子比较密切的老师,而且我的初试成绩比较低,所以我的选择都是副教授,因为我害怕选择教授的竞争压力比较大,我又不占优势多方面考虑之下的选择。
刘学伟:首先确定感兴趣方向的老师,从各种地方收集信息(学院官网,百度,小红书等)。我选择花卉学种质资源与利用方向,从官网查看红心多的相关方向的老师。小红书上说选两三个老师就可以了,联系导师不是必须的,就没有联系导师。其实我看了梁老师的官网介绍,看到发了好几篇顶刊,只招两个学硕,可能竞争很激烈就没选。
赵晴:去官网看学院导师的介绍,先看照片,感觉老师面相比较亲和,然后看文章,梁老师年纪轻轻就发了science,感觉老师很有实力,想找一个科研实力比较强的组,然后看到了课题组的科学网博文,大家的日常相处很有趣,感觉组里氛围很好,就选了我们课题组。
我:后面的几位同学,除了赵晴,要么没报我,要么没联系我。赵晴呢,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她邮件当中说,我官网上写了只招2名硕士,然后看到学院官网上前期我已经录取两名保研同学,想问我还有名额没?这很不错,说明这小菇凉检索信息能力还是很不错的。这是她打动我的一点。保研学生中当时有另一名我中意的学生,但她说想读学硕,于是我把她推荐给了其他老师,她本人也很高兴。而张毅慧,我并未能提前知晓她的态度,所以我选择了她。但她如果最后不愿意接受读专硕,待面试结果公示的时候,一切成定局,除非她去其他学校(所幸是她最后是愿意的)。所以从这一点来看,提前联系导师是很有必要的。至于另外两名同学,则像我前面所提及,报我的两名同学复试表现不好(那两名同学我也没提前熟知过),且刚好其他老师招生满了,便让予我课题组了。
从他们每个人的想法历程来看,课题组博文的偶尔撰写、有亲和力的形象照片(难怪今年刚入职的年轻帅气的尚老师,那么多学生报,哈哈哈)、学生给点的小红星这些都给我们带来了不少优秀的学生。同时,我也希望每位学生能提前联系导师,可能不是每位老师都愿意透露自己的名额,但很多老师完全没有名额是会告知的,同时也能让老师提前了解你(如何提前联系、加深印象也可以参考下我们学生的方法,有的方法还是不错的)。不过,没有这些,一切随缘也不错。
写在这个保研季,愿每位学生都能去到自己想去的地方,每位老师都能招到合拍的学生。-----梁梅
最后,附上上篇博文中课题组所期待的: 新LOGO的文化衫晒出第一张合影(其实已经是第二张,去年第一次POLO衫被大家觉得太老气,于是有了今年的年轻活力款.......)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9-9 19: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