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Carbon
Green Carbon绿碳│俄罗斯科学院Alexander Nemudry院士:具有双层阴极的微管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2025-7-16 17:25
阅读:481

00.png

英文原题:Microtubular solid oxide fuel cells with a two-layer LSCF/BSCFM5 cathode

作者:Vladislav Sivtsev, Elizaveta Lapushkina, Ivan Kovalev, Rostislav Guskov, Mikhail Popov*, Alexander Nemudry

01 论文信息

论文信息

V. Sivtsev, E. Lapushkina, I. Kovalev, et al. Microtubular solid oxide fuel cells with a two-layer LSCF/BSCFM5 cathode[J]. Green Carbon 2023 1(2) 154-159.

论文关键词

Microtubular solid oxide fuel cells; Cathode; Perovskites; Oxygen exchange

论文网址

https://doi.org/10.1016/j.greenca.2023.11.002

论文下载

Microtubular solid oxide fuel cells with a two-layer LSCF/BSCFM5 cathode

中文解读原链接

Green Carbon│俄罗斯科学院Alexander Nemudry院士:具有双层阴极的微管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02 背景简介

当前,化石燃料发电依然占据了全球能源消耗的80%以上,这一现象所带来的后果是CO₂排放量的不断增加,进一步导致温室效应和海平面上升等全球性危机。为了减缓CO₂排放,必须从集中式能源向分布式能源过渡,以减少化石燃料消耗量的占比。提高碳氢燃料的使用效率、扩大可再生能源和氢能发电占比,成为分布式能源转变的关键因素。其中,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可以将燃料高效的转化为电能,已经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SOFC以氢气为燃料,其产物仅为水,且不受卡诺循环的限制,能量转换效率可达80%。此外,SOFC还具备模块化组装、燃料灵活选择以及无需使用贵金属等优势,有望为特定场景提供自主的环保电源。

来自俄罗斯科学院固体化学与力学化学研究所的Alexander Nemudry院士于Green Carbon上发表题为“Microtubular solid oxide fuel cells with a two-layer LSCF/BSCFM5 cathode”的研究论文,该论文主要围绕微管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MT-SOFC)展开,设计并开发了一种由具备高表面氧交换系数和高化学扩散系数的 Ba₀.₅Sr₀.₅Co₀.₇₅Fe₀.₂Mo₀.₀₅O₃₋δBSCFM5)和传统的具有高电导率的 La₀.₆Sr₀.₄Co₀.₂Fe₀.₈O₃₋δLSCF)组成的双层阴极材料。通过这种设计,实现了微管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在850 ℃时的功率密度达到1.2 W/cm²。

03 文章简介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的发展趋势包括:1)降低电池的工作温度;2)减轻电池材料和组件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延长电池器件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3)开发新型电池材料,优化电池结构,降低器件的成本。然而,必须指出的是,工作温度的降低将不可避免地导致电极极化电阻的增加(这主要是由于阴极钙钛矿氧化物与气相之间氧交换速率的降低),从而对SOFC的发电效率产生负面影响。虽然,La₀.₆Sr₀.₄Co₀.₂Fe₀.₈O₃₋δLSCF)在低温下具有较高的氧交换速率,极化损失较低,但是BSCF在含CO₂的气氛中会发生显著降解,当温度低于850℃时,BSCF常常会在晶界处产生新相,导致氧离子电导率降低,进而引起电催化活性降低。本文提出在BSCF的B位掺杂化合价较高的Mo离子,形成Ba₀.₅Sr₀.₅Co₀.₇₅Fe₀.₂Mo₀.₀₅O₃₋δBSCFM5)作为阴极材料,该阴极材料不仅具有较高的表面氧交换系数(Rₒ)和化学扩散系数(Dchem),而且在CO₂环境下能够保持稳定。此外,针对BSCFM5在温度低于850℃时电导率较低(仅40 S/cm)的问题,本文进一步在BSCF5阴极层外构筑了高电导率的LSCF(电导率约为300 S/cm),制备了BSCFM5-LSCF双层阴极,大大提高了电导率。双层阴极结构如1所示。

微信图片_20250716171809.png

1. BSCFM5-LSCF双层阴极工作原理

本工作选用传统的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YSZ)材料作为电解质,NiO-YSZ作为阳极材料,利用相转化法在NiO-YSZ阳极支撑层上进行制备,并在支撑层与电解质层之间插入阳极功能层,通过调整NiO/YSZ比例,成功实现多层结构之间热膨胀系数的匹配。通过在电解质与阴极之间插入Ce₀.₉Sm₀.₂O₁.₉₅SDC)缓冲层,以阻止电解质与阴极材料之间的化学反应。阴极部分由BSCFM5-SDC阴功能层和LSCF集电层构成双层阴极。其中,功能层具有高Rₒ和高Dchem的特性,集电层具有高电导率,这有助于促进阴极侧的氧还原反应。在阴极功能层中,通过引入40%的SDC,可以将三相界面扩展至整个电极(电池材料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如2所示)。最后经过烧结处理后,成功获得了完整的微管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3)。

微信图片_20250716171814.png

2. MT-SOFC的化学组成和多层结构示意图

微信图片_20250716171821.png

3. MT-SOFC的横截面结构图 

在研究BSCFM5与LSCF的氧交换动力学过程中,作者采用了氧分压弛豫法。如4所示,在所测量的氧分压范围内,BSCFM5表面的氧交换系数Rₒ和化学扩散系数Dchem均超过LSCF约两个数量级。由于所测得的动力学参数与阴极氧还原反应中的极化直接相关,因此,采用BSCFM5作为阴极功能层可以有效降低氧还原和氧离子向电解质表面扩散过程中的极化损失。

微信图片_20250716171826.png

4. BSCFM5和LSCF电极材料在不同氧分压气氛下的(a)氧交换系数R0和(b)化学扩散系数Dchem

5所示,通过对比单层LSCF、BSCFM5和双层BSCFM5+LSCF三种不同阴极材料构成的微观燃料电池性能,在850 °C时,(BSGFM5+SDC)/LSCF双层阴极MT-SOFC功率密度可达1.2 W/cm²,远高于单层电极构成的燃料电池性能。

微信图片_20250716171833.png

5. 三种不同阴极材料构成的燃料电池I-V曲线

总结与展望

在本研究中,作者成功研发了一种由Ba₀.₅Sr₀.₅Co₀.₇₅Fe₀.₂Mo₀.₀₅O₃₋δBSCFM5)和La₀.₆Sr₀.₄Co₀.₂Fe₀.₈O₃₋δLSCF)构成的双层阴极材料。通过将BSCFM5与SDC结合作为阴极功能层,显著提高了氧化物与气相之间的氧交换速率,从而降低了阴极极化损失。此外,LSCF阴极集电层具有出色的电导率,有助于减少欧姆损失。由于这种双层电极材料之间产生的协同效应,微管燃料电池的输出功率得到了显著提升。

04 文章摘要

微信图片_20250716172249.png

Abstract

In this study, we present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tubular solid oxide fuel cells (MT-SOFC) with a two-layer cathode: a composite cathode functional layer (CFL) adjacent to the buffer layer (BL) and a cathode current-collecting layer (CCCL). CFL consists of a mixture of BL material Ce₀.₉Sm₀.₂O₁.₉₅ (SDC) and perovskite Ba₀.₅Sr₀.₅Co₀.₇₅Fe₀.₂Mo₀.₀₅O₃₋δ (BSCFM5), which has a high exchange rate with oxygen. The widely used cathode material La₀.₆Sr₀.₄Co₀.₂Fe₀.₈O₃₋δ (LSCF) with high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was used as the CCCL.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peak power density of the MT-SOFC to 1.2 W/cm² at 850 °C was achieved using the proposed two-layer cathode.

05 作者简介

 微信图片_20250716171839.png

Alexander Nemudry 院士

Alexander Nemudry,教授、俄罗斯科学院固体化学与力学化学研究所所长、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Green Carbon期刊编委会委员。主要从事纤维增强纳米复合材料、纳米结构陶瓷、具有氧离子-电子混合导电性的氧化物性能等方面的研究,已在Chem. Mater.Chem. Eng. J.Solid State IonicsJ. Membr. Sci.等期刊发表论文140余篇。担任Chemistr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杂志副主编、Journal of Solid State Electrochemistry客座编辑,荣获俄罗斯科学院荣誉证书(2017年)、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荣誉证书(2019年)以及新西伯利亚州州长荣誉证书(2019年)。

06 Green Carbon

期刊官网:Green Carbon官网

投稿网址:Green Carbon投稿

公众号:Green Carbon公众号

知乎:Green Carbon知乎主页

科学网:Green Carbon科学网主页

微博:Green Carbon微博主页

0.png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GreenCarbon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620330-1493962.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