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
JIA | 扬州大学水稻栽培与生理生态团队初探不同干湿交替灌溉模式下水稻精米的脂质谱变化特点与品质形成的关系
2025-9-9 16:45
阅读:613

干湿交替灌溉(AWD)作为一项切实可行的节水灌溉技术,对稻米品质形成具有重要影响。脂质作为水稻籽粒中除淀粉和蛋白质以外的第三大丰富的物质成分,与籽粒品质形成也密切相关。但是,不同AWD模式下稻米脂质谱的变化特点仍不清楚。

近期,扬州大学杨建昌教授领衔的水稻栽培与生理生态研究团队完成的题为“Untargeted lipidomic analysis of milled rice under different alternate wetting and soil drying irrigation regimes”的研究在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JIA) 2025年9期正式发表。

640.png

该研究在水稻生育期设置了常规灌溉(CI)、轻-干湿交替灌溉(AWMD)和重干-湿交替灌溉(AWSD)3种灌溉处理,采用非靶向脂质组学分析方法研究了扬稻6号(YD6)精米中脂质组的变化特点,并分析了其与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关系。

该研究发现了YD6精米中具有7种脂类、55种脂质亚类,共包含1086个脂质分子。与CI处理相比,AWMD处理主要改变了精米中TG、Cer、DG、BisMePA、PC、PE、MGDG和DGDG等脂质亚类,提高了稻米的蒸煮食味品质,而AWSD处理显著改变了TG、Cer、DG、PC、PE、Hex1Cer、DGDG和BisMePA等脂质亚类,并降低了稻米的蒸煮食味品质。研究进一步发现,AWMD处理对DGDG(18:0_18:2)、DGDG(16:0_14:00)、PC(33:1)、Cer(t17:0_26:0)和Cer(t17:0_16:0)等脂质分子表达的影响最为显著,而AWSD处理对TG(6:0_14:0_18:3)、PC(41:1)、TG(19:1_18:4_18:4)、Hex1Cer(d18:2_24:0+O)和Hex1Cer(d18:2_24:1)等脂质分子表达的影响最为明显。

1.png

2.png

3.png

4.png

结果说明,由AWMD和AWSD处理引起改变的上述10种脂质分子可优先作为脂质与稻米品质关系研究的候选脂质。该结果可为稻米食味品质的改良提供新的视角。

扬州大学水稻栽培与生理生态团队杨建昌教授为论文的通讯作者,扬州大学教育部农业与农产品安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徐云姬副教授为论文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BK20241931,BK2022137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071943,32372214)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D2300304)的资助。

论文信息:Yunji Xu, Xuelian Weng, Shupeng Tang, Weiyang Zhang, Kuanyu Zhu, Guanglong Zhu, Hao Zhang, Zhiqin Wang, Jianchang Yang. 2025. Untargeted lipidomic analysis of milled rice under different alternate wetting and soil drying irrigation regimes.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24(9): 3351-3367.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农业科学学报》(英文), JIA)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与中国农学会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承办。综合性英文学术期刊,月刊。创刊于2002年,现任主编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化兰。JIA主要栏目有作物科学、园艺、植物保护、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农业生态环境、食品科学、农业经济与管理等。刊稿类型有综述、研究论文、简报以及评述等。全部论文在Elsevier-ScienceDirect (SD) 平台OA出版。最新SCI影响因子4.4,位于SCI-JCR农业综合学科Q1区。中国科学院分区农林科学1区。2016年以来先后获得中国科协等部委 “提升计划”“登峰计划”“卓越计划”项目支持。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宁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618084-1501169.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