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未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zchengzhi 独立研究人士,目前主要研究:社会热力学、相对论和宇宙学、暗物质、地外文明

博文

网络技术对群体认知的促进作用

已有 4179 次阅读 2010-10-24 11:33 |个人分类:研究心得|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群体认知, 网络探究

1 引言
 
科学网知名博主曹广福教授提出了一道小学奥数题:“找九个互不相同的数,排成三行三列(可看成矩阵),使得各行各列及两个对角线上的三个数乘积均相等。”[1]
 
这引起了科学网一些博友,包括我自己的热烈参与和讨论,最终问题得以解决。其中网络技术起到一个非常重要作用。
 
从群体认知的角度来看,网络技术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增强了群体中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ε。从计算结果来看,相互作用的增大,导致群体的平均认知模式增大,用公式表述为:
 <M'(t)> = (1 + εA - ε)<M(t)>
 
这反映出个体的思维模式增加了,思维的发散性随之而增加。
 
2 过程
 
以曹教授发起的这次讨论为例,这里做一个具体的分析:
 
其中参与的个体数量为:36个
 
参与个体年龄段:成人
 
相互作用手段:网络/Web2.0/博客
 
个体之间相互作用:ε(大)
 
 
 
讨论:
 
2010-10-21 1:31:16,曹教授提出问题:“小学奥数题难倒了我,有谁更高明?”
 
2010-10-21 2:25:00,网友RAOH参与第一个讨论,内容尚未涉及问题本身。
 
2010-10-21 3:08:40,网友“葡萄皮”提出第一个解决方法:借鉴洛书幻方,已经开始理解问题。
 
2010-10-21 8:16:35,网友gzchengzhi提出可以使用探究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2010-10-21 8:21:26,网友coolboy提出用加法幻方得出的该问题的一个特解
 
2010-10-21 10:18:11,网友“大毛忽洞”利用洛书幻方推导出一个特解[2],但由于书写于自己的博客中,也没有通知网友,故该方法影响较小。
 
2010-10-21 10:35:19,网友xqhuang发现该问题的一个特点,必须是整数解
 
2010-10-21 11:25:48,网友“哎,小学奥数”发现了如何使用加法幻方来获得乘法幻方的通解方法,但由于表述太过抽象,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2010-10-21 11:59:10,网友“隔壁家的二傻子”确定了Coolboy的特解。
 
2010-10-21 13:05:24,网友gzchengzhi发现了自己先前的理解错误。
 
2010-10-21 13:34:14,网友gzchengzhi指出幻方解法尚不适合小学生的原因
 
2010-10-21 15:11:50,网友“一般读者”指出可以使用“凑”的方法来让小学生解决这一问题,方法中的要点在于将中间格子中的数字填写为1
 
2010-10-21 16:47:07,网友kongshl建议中间数字填写为零,但随即被否定。
 
010-10-21 21:12:46,网友whitesun继续利用幻方解该问题,突破点在于在和幻方中大胆引入了数字0
 
2010-10-21 23:35:42,网友sweety突破惯常思维,推广“一般读者”网友的方法,利用分数简单拼凑,结果比较轻松地获得一个特解[3]。
 
2010-10-22 0:06:13,网友“隔壁家的二傻子”将问题推广到更多阶
 
2010-10-22 0:48:57,网友jmluo0922尝试找出中间格子中数字填写为1,凑数字的规律。
 
2010-10-22 1:47:17,网友whitesun指出和幻方中还可以引入负数。
 
2010-10-22 3:00:34,网友gzchengzhi利用对称性的方法,给出了一个比较直观的解法[4]。
 
2010-10-22 11:08:17,网友“一般读者”根据gzchengzhi的解法,给出了另一种比较直观的方法。
 
2010-10-22 14:21:24,网友“哎,小学奥数”证明了该问题的最优解。
 
2010-10-22 21:05:07,网友fu给出了sweety网友拼凑的一般求解的方法,并获得众多网友包括曹教授的肯定。至此该问题圆满获得解决。
 
 
 
3 分析
 
从上述过程来看,参与讨论的个体数量36个,达到了群体认知分析的要求。年龄差别虽然较大,但由于基本上的是成年人,所以由于年龄差距导致的个体认知模式差异还是比较小的,因此可以近似使用方程(1)。
 
当然虽然使用的是网络,但是不同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尽相同,因此这里近似取一个相互作用的平均值。但是该平均值是比较大的,且是全方位的。
 
而对于所有个体来说,小学奥数题并不难,所以需要认知深度不多(当然如果涉及到认知深度问题,也是很容易转换的),但是需要找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涉及到思维的扩散性。因此这是一个认知模式问题。
 
从讨论的结果来看,网友讨论得出的方法涉及到至少有四五种,这远远超出了孤立的个体所能够获得的认知模式。
 
就讨论的组织形式来看,如果离开网络,要将这些个体组织在一起讨论一个问题是很困难的。
 
从讨论的过程来看,各种方法的得出有赖于综合其他网友的知识。这反映出了个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本质,就是知识在群体中的联想过程,这一联想过程跟一个个体内部的联想过程很类似,只是群体联想没有个体联想那么强烈。这也为将个体神经网络通过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更大的神经网络提供了依据。
 
4 推广
 
另外也可以将这一讨论过程看作是一个利用博客进行的网络探究过程,如果将曹教授看作是一个班级的老师,其他网友为参与探究的学生,那么从上述分析过程可以看出如何利用群体认知的规律来分析网络探究过程。
 
参考文献:

曹广福的博客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75363
李世春的博客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75437
丁甜的博客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75714
程智的博客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75740
 
参与讨论的网友名单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61477-376551.html

上一篇:与曹大侠一起做奥数题
下一篇:进入别人梦境的一种方案
收藏 IP: .*| 热度|

1 唐常杰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6: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