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菁
中国古代文明中的标准化(二):弓箭
2024-5-7 15:03
阅读:633

在人类的早期,主要以果实、坚果和根茎作为食物。那时还不知道用火,偶然会捕到禽兽,则连毛带血地生吃。《礼记·礼运》记载:“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

后来,人类寻找到一类新的食物——鱼类(包括虾类、贝壳类和其他水栖动物),并开始使用火。把鱼烤熟之后,不仅吃起来更香,而且也不生病。自从有了鱼这类新食物,人们就可以不受气候和地域的限制,只要沿着河流和海岸逐水而居,食物的供给便有了保障。

打猎也是远古时期人类的生活之一。最初是在地上设陷阱,能不能收获猎物,常常需要碰运气。如果哪天碰到受伤的大雁从天上掉下来,或梅花鹿掉进陷阱了,大家一定会高兴的不得了。用火烤熟后,全家人围坐在一起,美美的饱食一餐,每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但是,掉进陷阱的动物极为有限,要想每天都能吃到不太可能。鸟和动物太难猎杀了。因为鸟在天上飞,距离很远,不像果实在树上,伸手就可以摘,鱼在水里,伸手就可以抓。大型动物威猛,人的力气与之相比太弱小,而且它们跑得快,人追不上。除了陷阱,是否还有其他办法呢?

当弓箭这个新的工具出现之后,上述问题才得以解决。弓箭可准确的猎杀大型动物以及天上的鸟,这样人类可以吃的食物种类更多了,丰富了膳食结构中动物蛋白的比例,促进了人类大脑的发育,人变得越来越聪明。

弓箭标志着旧石器时代的结束。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已经能制造箭镞等要求很高的石器了。这说明,在那时甚至之前,弓箭就已经出现了。与石器相比,弓箭的射程更远,杀伤力更强,扩大了打猎的范围,提高了打猎的效果,增强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因此,弓箭的发明和使用,在原始社会是决定性的武器。

(蒙昧时代)高级阶段。从弓箭的发明开始。由于有了弓箭,猎物便成了日常的食物,而打猎也成了普通的劳动部门之一。弓、弦、箭已经是很复杂的工具,发明这些工具需要有长期积累的经验和较发达的智力,因而也要同时熟悉其他许多发明……弓箭对于蒙昧时代,正如铁剑对于野蛮时代和火器对于文明时代一样,乃是决定性的武器。

弓箭的发明之所以厉害,是在于它同时提升了人类在速度和爪牙这两个方面的能力。人类可以在很远的地方发起攻击——其速度之快,让猎物根本来不及躲避;爪牙之利,可以瞬间洞穿猎物身体。

弓箭不仅是一种生产工具,为人类获取食物做出了突出贡献,而且也是一种重要的武器。在火器发明之前的冷兵器时代,弓箭无疑是战争中当之无愧的“战争之王”。弓箭最重要的杀伤部件就是箭镞。箭镞是从最早的石镞、竹镞、骨镞、贝镞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后来又有了青铜镞、铁镞。

 “言武事者,首曰弓矢”。几千年前,在敌对双方实力不相上下的情况下,弓箭的精良与否、射程远近、射速高低,甚至零部件的更换,往往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秦国正是借助先进的弓箭技术,创造了一个奇迹。

秦国曾经是战国七雄中最弱小、最落后的一个国家。但是到了秦孝公即位,他立志要使秦国富国强兵,经过商鞅变法,秦国逐渐强盛。到了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秦国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持续500多年的战乱。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秦国拥有的超级武器。在制作弓箭方面,秦国不仅走在中国的前列,也走在世界的前列。他们以箭镞为代表,先铸造后打磨,实现了兵器的大规模标准化生产。不仅统一了兵器的尺寸、格和重量,还实现了零部件的配套。

秦国人依靠标准化的军工生产体系,建立起了极其完整、复杂和强大的武器装备系统,从而将秦军打造成为一支高度专业化的战争机器。这一生产理念,在世界历史上曾长期处于领先水平,直到将近2000年以后,才被工业革命时期的西方超越。

在农耕时代,生产箭镞一类的准工业产品是极其困难的。不说年弓月箭,就是半个小时制作一支弩箭,这也比近代大批铸造弹丸艰辛得多。可以说,这不仅是农耕文明包围下的工业文明的小火苗,更是标准化发展史上一个标志性的里程碑。

1974年出土的秦兵马俑坑可以见证这段历史。除了一排排整齐的兵马俑,考古学家还发掘了4万多枚三棱剑镞,大体可分为小型和大型铜镞两类。大型铜镞铤长,镞首特大,镞首呈三棱锥形,铤呈圆柱形。小型铜镞数量最多,镞首呈三棱形,铤为圆形后三棱形。所有镞首和铤都接铸为一体,茬口清晰。铜镞首与铤重量大体相等,符合力学原理。

 

                                        image.png     

秦青铜箭镞,长16.50—20.00厘米,出土于秦兵马俑一号坑

 

从结构来看,箭镞分两个部分,箭头和箭镗。

从形状来看,这些箭头都是三棱形的,三个弧面几乎完全相同。

从材料来看,箭镞都是青铜器材料制造,杀伤力远远大于石质和骨质。

从技术来说,这些箭镞的制作工艺极其规整,箭头底边宽度的平均误差只有±0.83mm,箭头的锡含量为20%,箭镗的锡含量不到2%。

这说明,数以万计的箭镞都是按照相同的标准铸造出来的,具有统一性。

在战场上,弓箭的零部件是易耗品,需要不停的更换,这也是影响作战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零部件实现配套,就可以大大减少操作时间,提高作战效率。

在电视剧《大秦赋》里有这么一个镜头:吕不韦在协助嬴异人(秦始皇之父)逃离赵国的过程中,被嬴傒(秦始皇之伯父)派人追杀,一支箭射中吕不韦。吕不韦一看剪头,不惊反喜,因为知道中了自己人的埋伏。他拔出箭来,微微一笑,说:“放眼天下,只有秦箭统一了大小、重量,箭羽、箭杆、箭镞,即使三者损一,也可再做配用。”

春秋时发明的弩,是在弓的基础上进过改进而制造的一种强力武器,主要是在弓上添加了一个“延时装置”,既可延迟发射时间,又可把一人或多人的力量储备起来。其他兵器的制造,无论合金配方或造型、构件等,均有一定的标准。

关于弓箭的制造,作为中国最古老且唯一的手工艺全书,《周礼·考工记》中有专门的“弓人为弓”、“矢人为矢”这两节,对各个部件的制作都有很详细的技术规定。其中“弓人为弓”节长达1180字,大约占全书的六分之一,是先秦制弓技术的详尽总结,是一篇优秀的科技论文。

北宋时期,科学家沈括通过研究弩机,科学地揭示出古代弩机上安装瞄准镜(望山)所依据的勾股数学原理,提出了“弓有六善”的观点,并从实践中总结出一套保证弓箭制作质量的经验,例如“凡弓初射与天寒,则劲强而难挽;射久,天暑,则弱而不胜矢,此胶之为病也。”意思是:凡是弓刚开始使用或是在天冷的时候,弓就很强劲而难以拉开;使用久了和在天热的时候,弓力就弱,箭也射不远。这是胶造成的弊病。不仅解决了弓箭制作上不少技术难题,而且提高了弓箭的质量和射程。

床子弩是弩箭武器的登峰造极之作,射程提升到1580 米,达到现代狙击步枪射程。也就是这种弩,在1004年的澶州之战中,射死了当时辽军统帅萧挞凛,对辽军士气起到了极大打击作用,成为了宋代战争史上著名的一次战争:一箭定乾坤。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菁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602671-1433044.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6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