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Anti-hepatitis B Virus Treatment with Tenofovir Amibufenamide Has No Impact on Blood Lipids: A Real-world, Prospective, 48-week Follow-up Study”在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Hepatology上发表。
投稿:2024年7月15日;修回:2024年9月28日;接受:2024年10月8日;上线:2024年10月21日
研究背景和目的
核苷(酸)类药物如恩替卡韦、富马酸替诺福韦酯和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通过抑制病毒复制,显著降低了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发生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代谢相关疾病发生率的增加,CHB患者在抗病毒治疗中的药物选择不仅要考虑其对病毒的抑制效果,还应关注其对机体代谢的长期影响。艾米替诺福韦(TMF)是一种新型替诺福韦前药,本研究通过分析TMF治疗48周前后CHB患者的血脂谱变化及病毒学应答情况,为CHB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新选择。
研究方法及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91名接受TMF(25mg)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根据基线血脂水平将其分为血脂正常组(n=42)和血脂异常组(n=49),通过配对分析比较TMF治疗48周前后患者血脂谱的变化(图1)。同时,对初治患者的病毒学应答、肝肾功能等进行药物的安全性和抗病毒疗效评估。此外,还通过体外实验进一步验证TMF对肝细胞脂质代谢的影响。
图1. 筛选流程图
研究结果显示:在平均373 ± 121天的随访后,91名患者的血脂谱与基线相比无显著变化(总胆固醇:4.67 mmol/L vs. 4.69 mmol/L,P = 0.2499;甘油三酯:1.08 mmol/L, 1.04 mmol/L,(P = 0.4457;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25 mmol/L vs. 1.25 mmol/L,P = 0.306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03 mmol/L vs. 3.02 mmol/L,P = 0.5765)(图2)。亚组分析显示,无论基线血脂是否异常,CHB患者在TMF治疗48周后血脂均无显著改变。此外,在肝原代和AML 12细胞系中的体外实验发现,TMF对细胞内脂质沉积及脂质生成基因表达无显著影响。
图2. TMF治疗48周前后患者血脂情况
在抗病毒疗效方面,初治患者(n=82)在治疗4、12、24、48周时的完全病毒抑制率(HBV DNA<20IU/ml)分别为23.2%、59.8%、70.7%和86.6%,亚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图3)。此外,患者的肝功能、肝脏硬度(LSM)和纤维化指数(APRI)等指标在TMF治疗后均显著改善。
图3. 初治患者的完全病毒学抑制率
亮点解读
该研究结果表明:TMF在48周的治疗期间对CHB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显著不良影响。亚组分析显示,无论患者基线是否存在血脂异常,TMF治疗均未导致血脂谱恶化。体外实验结果进一步支持TMF在代谢方面的安全性证据。
除了代谢安全性,TMF显示出良好的抗病毒效果,初治患者的完全病毒抑制率在48周达86.6%。
在人口老龄化及代谢相关疾病高发的背景下,TMF为CHB患者提供了一种兼具抗病毒疗效与代谢安全的药物选择,特别适用于存在代谢风险的患者群体。
总结与展望
TMF在48周随访中对血脂无显著影响,并且表现出良好的抗病毒效果,为CHB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有望减轻长期治疗中的代谢负担。
引用本文:
Chen Y, Gao W, Chu H, Al-Asbahi AAM, Yan S, Yuan H, et al. Anti-hepatitis B Virus Treatment with Tenofovir Amibufenamide Has No Impact on Blood Lipids: A Real-world, Prospective, 48-week Follow-up Study. J Clin Transl Hepatol. 2024;12(12):997-1008. doi: 10.14218/JCTH.2024.00237.
原文链接:https://www.xiahepublishing.com/2310-8819/JCTH-2024-00237
扫码阅读:
通讯作者
杨玲
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美国肝脏病学会(AASLD)会员,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肝胆协作组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微生态协作组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西医结合协作组委员,武汉市中西医结合消化病学会副主任委员;
擅长肝胆、胃肠疾病的诊治,尤其擅长慢性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慢性胃肠道炎症、脂肪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不明原因黄疸及腹水等疑难杂症的诊治;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在Gastroenterology、Hepatology、J Clinical Investigation、J Hepatology、Cancer Lett等国际、国内期刊发表论著共3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120余分,被Nature、Cell、Hepatology、Cell Metabolism等杂志他引500余次;
受邀多次在国际消化及肝病会议上进行大会发言,并于2010,2004,2003,2001年分别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3项。
杜凡
医学博士、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长期从事肝病领域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主持国自然青年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
第一作者
陈阅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在读博士生,专业为消化内科。
高文康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在读博士生,专业为消化内科。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Hepatology简介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Hepatology(JCTH,《临床与转化肝脏病杂志》,pISSN: 2225-0719, eISSN: 2310-8819)是由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主办,Xia & He Publishing Inc. (华誉出版社)出版的英文学术期刊,主要收录肝病领域的临床或转化相关的研究论文、综述、述评等。
Impact Factor 2023: 3.1
CiteScore 2023: 6.4
期刊主题
JCTH于2013年9月正式创刊,主要收录肝病领域临床或转化相关的研究论文、综述、述评等。JCTH收录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临床和基础肝病学新发现
肝病机制
肝病研究与治疗新技术
肝病的流行病学/环境因素
免疫系统功能在肝病中的作用
急性和慢性肝炎
肝硬化
遗传性和代谢性肝病及其并发症
肝胆疾病
肝癌
药物代谢
腹膜结核(伴门脉高压)
主编介绍
任红教授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病毒性肝炎研究所
中国,重庆
Prof. George Y. Wu
Department of Medicine, Division of Gastroenterology–Hepatology,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Health Center
Farmington, USA
Prof. Harry Hua-Xiang Xia
广东药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中国,广州
执行副主编介绍
侯金林 教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肝病中心/肝病研究所
中国,广州
贾继东 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
中国,北京
Prof. Joseph Lim
Section of Digestive Diseases/Yale Liver Center, Yale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New Haven, USA
王福生 院士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医学部
中国,北京
魏来 教授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肝胆胰中心
中国,北京
欢迎投稿
期刊网站:https://www.xiahepublishing.com/journals/jcth
投稿网址:https://mc03.manuscriptcentral.com/jcth
期刊邮箱:jcth@xiahepublishing.com 陈老师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华誉出版社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96327-1473660.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