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故事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gmxxl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学原理

博文

十二月高教关键词

已有 3397 次阅读 2011-12-31 09:27 |个人分类:高教史料|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高教关键词

——院士增选;校长聘任;大学排名;免费课程

      在2011年的最后一个月,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唯一一家全国公募基金会——中华同心温暖工程基金会诞生;美国高考考倒中国学生:平均低近300分;2011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新增院士名单公布;“211工程”中的112所大学,没有一所向社会主动公开学校经费来源和年度经费预算决算方案;北大光华单独自主招生;上海交大研究生教育改革新举:导师动态选聘,博士生申请入学;检察官认为高校科研经费腐败已经成为新问题;国家全面启动12项重大人才工程;中日韩三国明年起拟相互承认学分学位;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举行;2011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评选揭晓;香港大学与英国剑桥大学合作首次在内地招生;2012中国大学排行榜出炉 浙大蝉联冠军;汕大聘全国首位外籍校长:无行政级别有实际权力;教育部面向海内外公开选拔直属高校校长;北大、清华等百所高校将免费网络授课;南科大将迎省部两级考核若过关有望提前转正;教育部公布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名单。在这一连串的重要新闻中,虽然北大光华单独自主招生;南科大将迎省部两级考核 若过关有望提前转正;教育部:不再新设“211”、“985”工程的学校也具有很要的意义,但本月以下四个关键词更为重要:院士增选;校长聘任;大学排名;免费课程。

      院士增选:2011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新增院士名单公布

      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规定,中国科学院增选院士每两年进行一次,每次增选总名额不超过60名。由中国科协、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四总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等归口初选部门推荐和院士推荐,并经学部主席团审议确认2011年有效候选人为314名。经材料公示、通信评审、会议评审暨选举和后续的审查确认、审议批准等环节,最终产生了51名新院士,其中数学物理学部9名,化学部7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9名,地学部10名,信息技术科学部7名,技术科学部9名。同时,经院士推荐、通信预选和全体院士无记名投票选举等环节,产生了9名外籍院士。这次新当选的51名院士平均年龄52.6岁,其中 60岁(含)以下的43名,占84.3%,经过此次增选,中国科学院现有院士总人数为727名。这次新当选的9名外籍院士,分别来自美国、日本、法国、以色列、英国5个国家,其中诺贝尔奖获得者3名,中国科学院现有外籍院士总人数为64名。

      12月9日,中国科学院2011年当选院士证书颁发仪式暨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新当选院士集中公开签署承诺书,对履行院士职责、严格自律做出郑重承诺,这在学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2011年是中国工程院1994年建院以来的第10次院士增选,本次增选工作自今年1月初启动,通过提名、遴选、第一轮评审、第二轮评审和选举等程序,从 485名有效候选人中最终产生54名新院士,6名新外籍院士。此次增选后,中国工程院院士总数达到783人,学科覆盖更趋全面,地区分布更加广泛。本次新当选的54名院士平均年龄为56.7岁,其中60岁以下(含60岁)的38人,占新当选人数的70.4%;年龄最小的46岁,最大的74岁。在今年新当选的院士中,来自高等院校的有25人,占46.30%;研究院所21人,占38.89%;厂矿企业(含改制后研究院所)8人,占14.81%。

 

推荐理由:

      院士是中国科学界最高学术荣誉称号,院士标准不仅要求有较高的学术水准,而且要求对社会的巨大贡献。成为院士,不仅可以获得丰富的精神荣誉,而且可以获得巨大的物质利益。每次的院士增选,成为各大学、各科研院所、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今年的院士增选,不仅是各位个人的大比拼,也是单位的大竞争。

 

      校长聘任:汕大聘全国首位外籍校长:无行政级别有实际权力

      2011年12月,汕头大学聘请了全国首位“洋校长”——顾佩华。在汕大,校董会具有重大事项的决策权,这种体制决定了它的“高等教育改革试验田”角色。“洋校长”顾佩华实为外籍华人,只是在加拿大工作生活了几十年;服务汕大也是从2005年就开始了,只是刚刚办完原加拿大高校的退职手续,全职担任汕大执行校长。

      顾佩华是经李嘉诚基金会提议,汕大校董会聘任,与中国大学校长相对应“厅级”、“副部级”等无任何关系。

      顾佩华工作的基本规则是CDIO大纲和标准。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行(operate),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瑞典皇家工学院等2004年共同创立的工程教育改革模式,解决的是工程教育和工程实践相脱节的问题。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能力培养大纲。

      目前汕大的管理层包括:校董会、体制内的校长和党委书记、体制外的执行校长。运行的规则是在不偏离校董会决议的前提下,学校日常事务管理由校长主持、执行校长协助全面工作的开展,党委书记负责学校发展的政治领导和监督保障、方向把握。执行校长与校长之间的关系,与国内高校普遍设置的常务副校长一职有所区别,更类似于美国大学的provost(教务长),职权范围更加广泛,其主要目的在于快速推动教育改革。

      2011年,在大学校长聘任方面的另一大举措是:教育部首次首次面向海内外公开选拔2所直属高校校长和6所直属高校总会计师。2所公开选拔校长的学校是东北师范大学、西南财经大学。6所选拔总会计师的高校是东南大学、山东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央戏剧学院、东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

推荐理由:

      顾佩华加盟汕大,至少开创了中国大学治理结构的几个先河:一是首设执行校长一职;二是外籍人士担任执行校长;三是探索一种大学大学新型的治理结构,重新安排校董会、党委会、校长、执行校长的关系。期待这种模式可以取得成功。

 

      大学排名:2012中国大学排行榜发布,浙大北大清华蝉联三甲

      武书连主持的《2012中国大学评价》课题2011年11月结稿。《2012中国大学评价》在保持全国大学综合实力排名为主线条的基础上,增加了4项集中反映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排名:1、全国大学教师平均学术水平排名;2、全国大学教师绩效排名;3、全国大学新生质量排名;4、全国大学本科毕业生质量排名。

      在武书连2012中国大学排行榜中,浙江大学以209.62分蝉联冠军,北京大学以205.14分蝉联亚军,清华大学以191.51分蝉联季军。获得第4名到第10名的大学依次是:第4名上海交通大学、第5名复旦大学、第6名南京大学、第7名武汉大学、第8名中山大学、第9名四川大学、第10名哈尔滨工业大学(12年来第一次)。1986年建校的宁波大学首次进入100强。综合实力99名,教师平均学术水平69名,毕业生质量93名。

      2012年中国一流大学的标准是:“在中国大学评价中,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的大学:1、教师平均学术水平居全国大学前25名。2、教师绩效居全国大学前25名。3、本科毕业生质量居全国大学前25名”。据此标准,2012中国一流大学的数量由上年的15所扩大到19所。复旦大学(5分)、南京大学(9分)、浙大大学(11分)、北京大学(11分)、清华大学(11分)等14所学校依次入选。中国农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5所大学新入围。

推荐理由:

      武书连《中国大学评价》的指导思想、指标体系、指标权重、数据来源、评价公式从18年前的1993年发布《中国大学评价—1991?研究与发展》时就已经全部公开,使用的全部是公开数据。这种体系结构使得任何人都无法修改评价结果。自2010年起,为了使对中国大学排行榜有兴趣的机构和个人方便地重复,武书连放弃了指标体系中的所有问卷调查类指标,大量采用教育部门公开发布的数据,建立了在公开透明的基础上,方便重复、方便检验的中国大学评价体系。任何机构和个人都可以按同样的数据采集方法和数学模型重复和检验《中国大学评价》的结果。《中国大学评价》作者每年向社会提供大学排行榜前4名的原始数据。

 

      免费课程:北大清华等103所高校免费开放数字化学习资源

      在24日召开的全国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建立30周年纪念大会上,“百所高校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开放发布仪式”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首批签约的北大、清华等103所高校免费向社会提供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既包括专业性课程资源,也有大众化学习资源。

      “高校课程资源向公众开放项目”是教育部和财政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具体举措之一。该项目的目标是在“十二五”期间,建成较为完善的普通高校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开放共享服务平台,推动数千名优秀教师参与、数万门课程开放,让数亿人受益,探索建立普通高校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开放与服务的模式及机制。

 

推荐理由:

      将高校的优质学习资源免费向社会开放,既有利于普通高校继续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也有利于满足各类社会成员对教育资源的多样化学习需求,是建设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9436-523884.html

上一篇:中国大学有问题之大学内部评价篇
下一篇:2011年高等教育十件大事追忆
收藏 IP: 123.15.50.*| 热度|

5 曾新林 陈小润 王涛 毛宁波 曹小晶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11: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