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设计理念
一、设计思路本设计以纳米载体递送蛋白质药物的核心机制为出发点,采用拟人化与符号化的设计策略,将纳米载体、动态共价键及蛋白质药物分别具象化为白色运输员、随身背包和胶囊。以“运输员借助背包稳定携带胶囊,在特定环境下释放胶囊”的叙事逻辑,对应纳米载体在血液循环中依靠动态共价键稳定结合药物,在癌细胞微环境中响应释放药物的科学过程,实现科学原理与视觉语言的深度融合。
二、创意表达
画面构建“血液循环”与“癌细胞内释放”两个场景:在蓝色星穹背景下,白色运输员背着扣合紧密的背包,稳稳携带胶囊药物前行,隐喻血液循环中动态共价键的稳定结合;当进入癌细胞微环境,通过ROS、GSH或酸性刺激触发背包扣具“响应式解离”,运输员摘下打开的背包,胶囊药物从中脱落,生动展现药物释放的动态过程。色彩与动态元素的结合,赋予画面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与叙事性。
三、创新价值
1.科学可视化创新:突破传统科研图示的抽象表达,以拟人化叙事将纳米材料、化学键等微观机制转化为大众可理解的具象场景,降低知识传播门槛。
2.跨学科融合:将生物学、化学机制与艺术设计结合,既精准传递科学信息,又通过创意设计增强视觉感染力,为科研成果展示提供新范式。
3.靶向传播优势:通过场景化设计,清晰呈现纳米递药系统的“运输-响应-释放”核心逻辑,有助于学术交流与科普推广,提升科研成果的传播广度与深度。
文章亮点
文章系统综述了基于动态共价键的纳米载体在蛋白质药物递送领域的研究进展,重点探讨了动态共价键在构建性质药物纳米载体方面的独特优势,如兼具共价键的高结合强度和非共价键的动态可逆性,从而实现了递送过程中稳定结合与病灶部位响应刺激释放药物的协同统一。文章对基于常见动态共价键(如二硫键、二硒键、亚胺键等)构建的蛋白质药物递送体系进行了举例说明,并探讨了多重刺激协同响应纳米载体的前沿发展趋势。此外,文章还分析了动态共价键蛋白质药物纳米递送体系在临床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如简化设计、开发经济高效的合成工艺、研究生物可降解聚合物载体的降解机制等。本文有望为开发更加高效、实用的蛋白质药物递送体系提供重要参考。
上述工作以综述形式在《高分子学报》2025年第8期印刷出版。欢迎大家关注阅读!
作者简介
史林启 教授
南开大学
史林启,男,1963年生。1984年于河北大学化学系取得学士学位,1993年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98年起任南开大学教授;主要从事纳米分子伴侣设计制备及调控蛋白质折叠和稳态平衡、抗肿瘤和抗细菌耐药高分子纳米药物的研究。200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重大项目,发表SCI研究论文300余篇,他引15000余次,2022年获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
马如江 副研究员
南开大学
马如江,男,1977年生。2000年于天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系取得学士学位,2007年南开大学博士毕业并留校任教,2013起任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副研究员;研究领域为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自组装及在胰岛素/蛋白质药物递送方面的应用;主持完成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0余篇。
引用本文:
何苏宁, 刘赛男, 张婷婷, 史林启, 马如江 . 基于动态共价键的纳米载体用于蛋白质药物递送的研究进展.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9-11 03: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