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创新点
聚1-丁烯(PB-1)加工后缓慢的form II-I相转变一直是制约PB-1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人们围绕着“如何加速form II-I相转变”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通过调控结晶温度、成核温度、生长温度,form II-I相转变速度得到大幅提高,但这种方法要求低分子量PB-1在低温下结晶以形成足够的晶间链接,这在熔融挤出加工中难以实现。在本研究中,我们调查是否可以增加升降温次数调控相转变速度。结果表明,调节升降温范围,速率和次数可以有效调控相转变,促使PB-1快速form I获得最大生长界面,尽快达到最大相转变速率。
文章背景
近年来,聚1-丁烯因其优异的热力学性能受到广泛关注,被称为 “黄金塑料”。不过,相对于其他高分子,一个缺陷一直制约着PB-1大量生产,那就是,加工后form II到form II缓慢的相转变。在加工过程中,PB-1先结晶形成运动学占优的form II相,然后再缓慢转变成热力学稳定的form I相。相变至少需要3-7天,在此期间无法、盘管存储和运输;如果盘管,PB-1可能由于不均一应力导致相变后制品尺寸改变而影响后期使用。
文章概述
前期,门永锋研究员团队发现(Qiao et al., Macromolecules 2016, 49, 5126-5136),可以通过改变结晶温度、成核温度和生长温度调控相转变。通过调控结晶温度,可促使片晶间形成较多晶间链接,促使form I更易成核。通过调控成核温度和生长温度,促使form I更快成核和生长。在此策略下,form II到form I相转变速度可提高3-4倍,大大促进相转变。然而,这种方法要求低分子量PB-1在较低的温度下结晶以尽可能形成足够的晶间链接,这在实际的高分子加工中是很难做到。低分子量PB-1缓慢的相转变常被归因为低的成核速率,能否通过不断升降温提高form I核的含量而加速相转变?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回答的问题。
为弄清这一问题,我们系统研究了升降温对相变的影响。实验发现,升降温速率对form I成核有重要影响。升降温越快,在133 °C与form I核有关的熔融峰越大(见图1b)。在一定区间内温度升的越高,在128 °C与form I生长有关的熔融峰越大(见图1d)。而在升降温速率不变的情况下,升降温次数越多,128 °C处的熔融峰越大。从结果看,升降温虽不能持续提高form I核含量,但能提高整个form I含量,可能是促进相转变的一个有效方法。
图1 升降温速率(a, b)、升降温最高温度(c, d)和次数(e, f)对相转变的影响。(a), (c), (e)分别是调查升降温速率、升降温最高温度和次数对相转变的影响所用到的实验方案; (b), (d), (f)是对应实验方案最后的升温曲线。
为弄清这一问题,我们将低分子量聚1-丁烯在高低温下循环不同次数后在40 °C相转变并于传统的两步退火法和低温结晶样品进行比较。结果发现,随着循环次数的不断增加,初始form I含量越来越高。当循环次数增加到75次,整体相转变速率要高于传统的两步退火法(见图2f)。而当循环次数大于100次时,相转变速率和低温结晶的样品基本一致(见2h)。这意味着,交替退火法可以作为两步退火法的一个替代方案。当PB-1高温挤出后,可以先在冷热池内快速交替循环,等form I含量满足要求后放置在40 °C完成剩余的转变。这种方法不必要求低分子PB-1低的结晶温度,在实际加工更易实现。
图2 90 °C结晶的PB0800样品在0-90 °C循环25 (a), 50 (b), 75 (c), 100 (d), 150 (e) 次后在40 °C等温相转变过程收集到红外谱图; (f) 不同循环次数的PB0800样品Form I含量随时间的变化; (g) 半相转变时间t1/2,form I含量达到80%的时间随循环次数的变化。为便于比较,90 °C结晶的PB0800样品在-10 °C成核2 h后在40 °C相转变form I含量的变化也在 (e,f) 给出; (h) 25 °C结晶的PB0800样品在-10 °C成核2 h后在40 °C相转变过程中form I随时间的变化和90 °C结晶的PB0800 在100次循环后在40 °C相转变过程form I随时间的变化。
我们的实验表明,这种方法对高分子PB-1同样有效。为弄清交替升降温加速相转变的机理,我们分析了相转变动力学。发现,在-10 °C成核2 h的样品在相转变过程中存在两个运动学过程,其Avrami指数分别接近2和1;而多次升降温循环的样品只有一个动力学过程,其Avrami指数接近1。
图3 在-10 °C成核2 h的样品和5次升降温循环后的样品在相转变过程中Avrami曲线。
我们认为,form II-I相转变速率不仅取决与form I核的数量和form I的生长速度,还与form II与form I界面的大小有关。界面面积越大,相转变速率越大。在恒温下,界面面积随图4a所示不断增加直至达到最大面积,相转变速率随之不断增大直至才能达到最大值,这是低温成核样品在40 °C存在两个Avrami指数的原因。而多次循环促进form I生长,促使PB-1尽快获得最大界面面积,这使得其在相转变后续始终以最大速率进行,这可能是多次循环能加速相转变的主要原因。由于在后续相转变过程中界面面积保持基本不变,Avrami指数在循环样品始终接近于1。
图4 等温成核和升降温循环对相转变动力学的影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刘唐果是该论文的第一作者,李向阳副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项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金号22175183和21774133)的资助。相关工作分别以“Promoting form II-form I Phase Transition of Polybutene-1 by Constantly Alternative Annealing”,“Further Promoting Form II-To-Form I Phase Transition in Low-Molecular-Weight Polybutene-1 by Addition of Heating/Cooling Cycles Into Nucleation Stage of Form I”为题发表在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和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Promoting form II-form I phase transition of polybutene-1 by constantly alternative annealing.Liu, T. G.; Li, X. Y.; Lu, S. S.; Lin, Y. X.; Chen, L.; Tian, X. Y.Chinese J. Polym. Sci. https://doi.org/10.1007/s10118-025-3359-x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刘文睿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82600-1493443.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