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霓
《以生命的名义——弗洛姆谈话录》:一本带来反思的书
2025-9-12 17:39
阅读:984

生活布满枝枝蔓蔓的小路。在赶路的间隙,就是静静享受阅读的时刻。

弗洛姆,这位爱的先知,他的研究植根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我之前看过关于他的传记《爱的先知:弗洛姆传》,对他的人生经历略有了解。弗洛姆进入海德堡大学学习,改学“社会学”,老师有Alfred韦伯(马克斯·韦伯的兄弟)、卡尔·雅斯贝斯(Karl Jaspers)和李凯尔特(Heinrich Rickert)。在他看来,一切时代文化中的人,永远面临着一个如何消除孤独、达到与他人结合的问题。他在《爱的艺术》中,教导读者如何去发现爱,并践行爱。要学会聆听,我们有必要学会使自己置身于主流市场资本主义文化的喋喋不休和追逐私利之外,自在的独处。通过保持安静、自律、专注和耐心,一个人应该寻求以一种亲近而内心的方式去倾听内心。如果读者正确地掌握了这种聆听的能力,他就能够与自己真正的内核或身份对话。他坚持认为,爱是对生命和成长,喜悦和自由的一种肯定,后者存在于个体,夫妻,家庭,如果真的爱一个人,我就会爱所有人,爱世界,爱生命,爱是个体内在的一种即时拥抱自己、他人、人类的能力。

这本书是舒尔兹与艾里希·弗洛姆的访谈录。弗洛姆一生都在阅读、写作、计划和学习。他总是保持充沛的精力从事于热爱的写作,无畏地追求真理。批判地继承了弗洛伊德的学说,发展出自己的理论领域。他认为现代工业社会化社会,人变得越来越自我梳理,这种孤立感促使人们渴望与他人结合、联系。书中第一章谈的是“社会中的富足与厌倦”。他提出如果我们致力于达到富足,却最终造成了贫穷和困苦,那么在我们体内的想要发展的富裕就会被压抑。人类的未来恰恰取决于我们想要好的富足还是坏的富足的决定。

在第八章《人是谁》这篇文章值得一读,他提出了现代工业社会的基本价值观是五个方面:

对自然的统治;对人类的剥削;对利润的追求;竞争;同理心的能力大大下降。

从本质上说,弗洛姆认为一个健全的社会是由自我引导的,公民组成的,他们依靠自己的能力去爱和创造,去,思考和推理去感受与自己及他人的连结。

在本质上,弗洛姆是在努力完成三个任务,这些任务有助于他将目标重新定位在更有用的方向上。第一个任务是个人的。他使用狂躁似的节奏去定义自己的天赋和能力以及它们的限制。第二,他提出自己积极的政治使命以及对这个世界的职责;避免核战争、保卫世界和平、将美国和这个世界转变为一个健全的社会,这个社会生活的在本质上是人本主义。

在这本书中,他提到人类要批判地思考,要相信自己,大胆里寻找真相,尽其所能地寻求真相,并把真相说出来。人生最美好的事情是表达自己的力量,不是为了某个目的,而是为了行为本身。

在这边书中获得了一股新生的力量,让人反省、自觉地认识自我与外在。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焦霓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78660-1501652.html?mobile=1

收藏

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3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