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ylor & Francis 学术服务
北京大学郑萱访谈:非英语母语教师,多语教师,还是超语教师?再探语言教师的身份认同悖论 精选
2025-9-26 16:19
阅读:1640

image.png

想象一下,一位来自中国的优秀学生,拥有灵活的中英双语转化能力和丰富的跨文化经历,却在申请美国大学的英语写作助教职位时,因为需要通过以母语者为标准的英语口语考试而倍感压力。这位同学的经历并非个案。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涌动,国际学生数量激增,非英语母语教师(NNEST)的身影愈发活跃于英语国家的大学课堂。然而,长久以来,英语母语教师(NEST)被认为是英语教学的权威,非英语母语教师则面临着种种偏见和歧视。对非英语母语教师的赋权研究已有25年的历史,应用语言学领域的社会和多语转向对“非英语母语教师”进行了不同视角的重构,但新的“超语”(trans)视角在强调语言教师拥有多语言资源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悖论。

郑萱老师的新书Non-Native English-Speaking Teachers Revisited: Paradoxes in Multilingual Professionals' Identity Development -《非英语母语教师再探:多语言专业人士身份发展中的悖论》正是对“如何促进非英语母语教师职业发展”这一问题的历史回顾、深刻反思和积极探索。通过对两位国际助教的民族志案例研究,该书提出了一种整合了身份认同稳定性与动态性的辩证视角。

image.png

*如果您的机构已购买电子版,请扫描上方二维码阅读本书。如果您的机构未购买电子版,请推荐给您的机构或图书馆。扫描下方二维码,购买平装版实体书。

在这场关于语言、身份和教育的对话中,我们或许能够通过共享脆弱性与共情,在理解语言文化差异的基础上超越差异,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在职业发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发挥最大的潜力。

作者简介

image.png

作者访谈

Q1:您编写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郑萱:

尽管世界上大部分语言教师所教的语言都不是他们的“母语”,人们却仍然持有这样的迷思:只有母语者才是最好的语言教师。本书挑战了这样的迷思,指出对标准语的崇拜让“非母语”教师遭受偏见,但与生俱来的语言身份并不能决定语言教师的职业发展。与此同时,语言建构的生命体验(languaged lives)对语言教师的教学实践仍有重要影响;通过批判性反思,这些体验可以成为转化为促进学生多语发展的教学资源。本书的最终目的是呼吁不同理念之间展开对话,通过共享脆弱情感以形成共情,从而消除歧视与偏见,实现语言教师的职业公平

--------------------------------

Q2:这本书的主要特点和主要贡献有哪些?

郑萱:

本书基于我对美国一所公立大学英语系的两名国际助教(international teaching assistant, ITA)细致深入而富有情感的民族志研究证据,重新回顾了过去25年在应用语言学领域颇具争议的 “非英语母语教师”(Non-Native English-Speaking Teacher,简称 NNEST)概念的复杂性, 也首次批判性地分析了近10年颇为流行的“超语教师”(translingual/translanguaging teacher)概念在重构语言教师身份过程中的作用。本书创新性地指出身份认同(identity)具有固定性与流动性的双重属性。人为设定僵化的界限(如把语言教师简单二分为“母语”与“非母语”教师),或是完全消解边界(如把所有语言教师统称为“超语教师”)都不能完全概括语言教师的身份认同建构过程。比起双元对立所建构的刻板印象,“超语”视角所带来的过分政治正确(例如完全回避“母语者”这一概念),可能会让外显的歧视行为变得内隐,让人无法谈论歧视本身。本书提出了不同于主流西方话语的新观念,主张不同理念之间展开对话,通过共享脆弱情感(而非道德评价)以形成共情,从而接纳并消除歧视与偏见,最终实现语言教师的职业公平。

--------------------------------

Q3:从本书最初策划到最终出版,您觉得遇到最大的挑战及障碍是什么?您是如何克服的?

郑萱:

虽然这本书的形成和出版经历了重重困难,但我个人的观点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得以修正。我在美国的一所大学获得英语应用语言学硕士、博士学位,读书的六年中被“非母语英语教师”这一概念所吸引,研究论文曾连续两年获得美国国际英语教师协会(TESOL)“非母语英语教师”专题杰出论文奖(TESOL Award for an Outstanding Paper on Non-Native English Speaking Teacher (NNEST) Issues),博士论文就是对英语系国际学生助教职业认同发展的民族志研究。由于一开始我认同新兴的“超语”视角对“非母语”教师的赋权,我基于博士论文的book proposal一经投稿,很快就被业内一家知名国际出版社采纳。那时是2020年,面对疫情、聘期考核和回国适应的多重压力,我写书的过程很慢,虽然一直在“工作”,我仍然感到内疚,觉得自己一事无成。在“阳康”以后,我逼迫自己每天写作3小时,最终于2023年初完稿,字数近10万词。完稿后的观点结合了我回国以后10年的工作、研究与观察所得,已与我博士论文时期完全不同。由于完稿对超语视角提出了批评,我被第一家出版社拒稿。外审评价坚持认为不可以再使用“母语者”这一偏见性的陈旧概念,并批评我作为中文作者,为何全部用英文撰稿?评审人认为我写作背后的单语意识形态与我提倡的多语实践之间有矛盾。评审人还认为,我引用的Étienne Wenger的话(The world as we shape it, and our experience as the world shapes it, are like the mountain and the river. They shape each other, but they have their own shape. )其实来自佛经,我为何不引用这一东方典籍而要引用西方理论?我向Wenger本人求证,得到的email回复是他就是觉得这个比喻很美,并没有参考什么典故。这些批评让我体会到比起对“非母语者”的偏见,对“母语者”的偏见也同样存在。在和该出版社编辑几轮协商之后,对方仍以观点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拒绝了我。

在感到失望之际,通过同事的介绍,我尝试联系了Routledge出版社。同时,我也对我自己的理论观点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增加了论据并突出其特点。Routledge出版社的Katie Peace很快就给了我回复,并组织评审人对我的proposal进行外审。外审意见都非常积极、开放,除了帮助我指出本书的独特贡献之外,也给了许多具体的修改建议,例如为了便于流通,需要将字数大大削减。在之后的许多轮校对环节,编辑们都非常认真仔细,对我的问题一一回复。这一过程让我更加尊敬和珍惜Routledge出版社对不同观点保有的开放性和专业性。

--------------------------------

Q4:Taylor & Francis出版集团 (Routledge)在这个过程中是如何协助您出版本书的?为您带来了什么样的价值?您对我们有哪些建议?

郑萱:

就像上面说的,Routledge出版社敢于接纳不同于西方主流观点的出版物,真正尊重作者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多样性,并帮助作者进行内容与语言上的优化。一个小建议是在校对环节,可以采纳一些有多语背景的编辑,从而对英语的标准可以有更为开放包容的态度。相信Routledge这一国际化的出版社也会在语言标准的多样性方面走在前面。

--------------------------------

Q5:您近期或将来是否还有图书出版计划?

郑萱:

我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孙有中教授、廖鸿婧副教授、青岛大学秦硕谦副教授共同撰写的《跨文化外语教学研究》(外研社,2021)一书最近刚与Taylor & Francis出版集团签约,预计在未来3年内以英文形式出版。该书是对“跨文化外语教学”研究领域的系统建构,包含跨文化外语教学理论、学生、教师、培训等多个该领域的重要议题,目前在国内销量良好。国际版将更加凸显该书植根中国本土的特色,会帮助英语读者系统理解国内跨文化外语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与现状。我独著的中文专著《培养大学生跨文化情感能力的外语教学模式研究》依托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将在未来2年内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Non-Native English-Speaking Teachers Revisited: Paradoxes in Multilingual Professionals' Identity Development 《非英语母语教师再探:多语言专业人士身份发展中的悖论》不仅是一本书,更是一场关于语言、身份与公平的深刻对话。它为所有在跨文化语境中努力的教育工作者发声,也为我们思考如何构建一个更多元、更包容的世界提供了新的视角。

------------------------------

Taylor & Francis致力于搭建国际交流的桥梁,将中国高水平的成果和重大突破传播到世界,助力中国优秀学术科研“走出去”,为中国科研工作者提供更广阔的国际传播平台,讲好中国故事。

作为Taylor & Francis旗下全球领先的人文社科出版品牌,Routledge每年出版数以千计的图书、电子书和期刊文章,以服务、联系和支持学者、教师和专业人员群体而闻名。我们致力于通过知识促进人类进步。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Taylor & Francis 学术服务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74014-1503659.html?mobile=1

收藏

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