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平
[转载]如何快速鉴定陨石及类型
2025-10-29 15:35
阅读:653

陨石是大自然赠予人类的“宇宙邮票”,每块都记录着46亿年前太阳系的秘密。快速鉴别陨石,首看熔壳——那层黑亮如漆的烧焦外皮,是陨石以每秒数十公里速度穿过大气时,表面瞬间熔融冷却而成,厚度仅0.1至1毫米。老陨石风化后熔壳变粗糙,但仍保留圆润轮廓。接着用强力磁铁测试:铁陨石牢牢吸附,普通石陨石微弱吸引,地球岩石大多无感。再掂重量——同体积下,陨石明显“沉手”,铁陨石密度超5g/cm³,石陨石约3.5g/cm³。野外还可观察气印,即铁陨石表面的拇指状凹坑,那是高速气流雕琢的“指纹”。五分钟内,这“三看一掂一吸”即可筛出90%疑似目标。

切开陨石,秘密进一步显露。普通球粒陨石占陨石总量的85%,切面在放大镜下可见毫米级圆球——球粒,那是太阳星云中最早凝结的熔滴,宛如化石珍珠。铁陨石则需用5%硝酸蚀刻,数分钟后浮现魏德曼花纹,那是镍铁合金在百万年冷却中形成的八面体晶格,地球上任何岩石都无法复制。石铁陨石更显珍稀,橄榄石晶体镶嵌在金属网格中,如星际珠宝。若切面无球粒、无花纹、多气孔,则多为工业熔渣或火山弹,立即排除。家用金刚石切割片即可操作,但切记保留熔壳完整,以备后续鉴定。

73619226ec5492bc731839ec67c2d930_250px-Widmanst%C3%A4tten_pattern_Staunton_meteorite.jpg

                斯汤顿陨石中的魏德曼图案,于 19 世纪中叶在弗吉尼亚州斯汤顿附近发现。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发现了六块镍铁,总重量为 270 磅(维基百科)

来源判断是陨石研究的灵魂,核心武器是氧同位素分析。地球岩石的氧同位素(O-16/17/18)比值落在一条直线(地球分馏线),而陨石偏离此线。普通球粒陨石来自小行星带未分异母体,铁陨石源于小行星熔融金属核,碳质球粒陨石则与C型小行星(如“龙宫”)同源,富含水和有机物。极少数陨石来自月球或火星:月球陨石是贫铁斜长岩,氧同位素与阿波罗样本一致;火星陨石(SNC族)年轻(小于13亿年),含火山玻璃,氧同位素落在火星线上。结合稀有气体(如氦-3)和宇宙射线核素(如铍-10),即可确认其太空旅行史。

中国是陨石大国,历史记载与现代发现交相辉映。1516年广西南丹坠落铁雨,最大单体重达数吨,魏德曼花纹清晰,属IIA型铁陨石。1976年吉林陨石雨震撼世界,H5型普通球粒陨石,最大单体1.7吨,至今陈列于吉林博物馆。发现疑似陨石,务必拍照、记录GPS坐标,切小片观察内部结构。从野外到实验室,四步走:看壳、测磁、切片、溯源,普通人也能开启一场与宇宙的对话。

实验室/专业鉴定方法

方法适用类型原理
薄片显微镜普通石陨石观察球粒、橄榄石/辉石晶体
电子探针(EPMA)所有陨石测镍铁中Ni含量(>5%为陨石)
X射线衍射(XRD)区分矿物确认橄榄石、辉石比例
氧同位素分析最权威来源判断陨石氧同位素偏离地球岩石线(TF线)
宇宙射线核素确认是否来自太空测Be-10、Al-26等(地球岩石无)

陨石分类与来源判断

类型比例特征母体
铁陨石~5%魏魏德曼花纹,高密度小行星核部(分异型)
石铁陨石~1%橄榄石+镍铁混合核幔边界
普通球粒陨石~85%含球粒,H/L/LL型未分异小行星(3–4号小行星带)
碳质球粒陨石~4%富含有机物、水C型小行星(如Ryugu样本)
无球粒陨石~5%火成岩结构月球、火星、4 Vesta(HED族)

资料来源:https://grok.com/share/c2hhcmQtMw%3D%3D_785c4bdd-429f-4920-9c95-55731c8fce50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李中平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49522-1507977.html?mobile=1

收藏

当前推荐数: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