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岳是陆地表面高度显著、坡度陡峻的地形单元,通常由地壳运动、火山活动或外力侵蚀作用形成。按高度可划分为高山(>5000米)、中山(1000~5000米)、低山(<1000米)。
高海拔山岳是珍稀动植物栖息地,如四川千佛山的大熊猫;其冰川融水是下游淡水资源的源头。
山岳由地壳运动塑造,历经亿万年风雨侵蚀而屹立不倒,象征着稳固与不可摧毁。如《诗经》称泰山“峻极于天”,杜甫诗云“齐鲁青未了”;陡峭的峰峦、云雾缭绕的景象赋予山岳神圣感,成为古代神明居所的想象载体,如昆仑山被视为西王母的仙境;儒家以山喻德(《论语》“仁者乐山”),道家视山为 “道法自然”的象征(《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山岳既是隐逸修行的圣地(如陶渊明“悠然见南山”),也是人生困境的勉励(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山水诗画以山造境,形成东方美学核心。王维“空山新雨后”营造空灵意境等。
山岳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
五岳作为国家祭祀对象,承载地理与政治意义。东岳泰山自秦汉至明清,皇帝亲祭或遣官致祭数百次,形成“泰山封禅”的仪式传统;佛教名山(如五台山、峨眉山)和道教圣地(如武当山、青城山)多依山而建,山岳成为三教合流的场所;山岳提供木材、矿产、水源和旅游资源,如庐山因白鹿洞书院成为文化地标,黄山以奇松、怪石吸引全球游客。
人类活动导致山岳生态脆弱性加剧。违规采矿(如赵长城遗址被毁)、过度旅游(如黄山“生态疲劳”)和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威胁生物多样性,破坏水土保持功能。下面谈谈我与山岳的感情。
在“大海”一文中我曾说过,福州虽在海滨,但我从没见过海,倒是对山岳更感到亲切。福州城不但四周被高山环抱,城中还有三山(于山、乌石山、屏山)。
我家住在西郊,距大门百来米就是一座约四、五十米高的小山丘,叫大梦山,为何叫大梦山呢?据说是山上遍植松树,轻风过处涛声阵阵,似梦幻觉,得名“大梦松声”,该山也就称谓大梦山了。
少儿时期我就经常登山游玩,还爬到龙眼树上偷吃龙眼,我们专偷有钱人家的龙眼树的龙眼吃,为了不被发现,我们没把龙眼摘下来吃,而是扒开皮,把龙眼肉吃了,再把核放回,合拢龙眼皮,这样,地下见不到龙眼核,不会被树主发现。
可能受大梦山的影响,我白天玩不够,晚上还经常做梦到大梦山上玩。心玩野了,不爱念书,成为一个野孩子。
后来,大学毕业后,到单位报到,可以在机关工作,也可到勘测队工作,我就选择到勘测队工作,这一干就是四十年,整天就是和山岳打交道。
我与山岳的关系远胜于与大海的关系。在我一生中,与山岳的密切接触有两种情况:一是旅游而接触;二是外业勘测工作而接触,两者感受是不同的。
前者是旅游,我到过福州的三山(于山、乌石山、屏山)、鼓山以及峨眉山、黄山、九华山、庐山、武夷山、井冈山、华山等旅游景点玩过。到旅游景点玩,当然心情舒畅,感想连篇,常抒发感情而写诗。比如游黄山、九华山、武夷山等,都写了诗。
后者是约四十年的勘测工作中与山岳相伴的经历,期间,我爬过许多山岳,按先后顺序有小兴安岭、天山、大相岭、点苍山、武夷山、昆仑山、唐古拉山、秦岭、南岭的大瑶山、武陵山、米花岭等山岳。爬山当然没有游山玩水那样的抒情,但确有很深的感情,可以说是难舍难忘,终身不忘。
下面选择小兴安岭、天山、大相岭、武夷山、唐古拉山、秦岭等山岳,叙述我和它们的密切关系和感受。
小兴安岭
小兴安岭,又称东兴安岭,位于中国黑龙江省东北部,是东北平原与三江平原的分水岭。其地势起伏和缓,整体海拔范围大致在500米至1000米之间。这一海拔范围使得小兴安岭成为了一个相对平缓的山脉。
1954年10月,我在小兴安岭北端进行汤林线勘测。工作区地势比较平缓,勘测时,正值初冬,凛冽寒风猛烈地吹着,寒风刺脸,大雪纷飞,在空中恣意飞舞;放眼四野,目睹无垠的林海,红松、落叶松、鱼鳞松、云杉、白桦、水曲柳、椴树等都披上耀眼的银装;大片的黑土地,满山遍野一片雪白,一派北国风光……由于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的勘测工作,这一切的一切,对我而言,都那么新鲜。从此我爱上了黑土地。
天山
在完成小兴安岭的汤林线勘测工作后,次年我们成建制调到兰州铁道部第一设计院,支援兰新线勘测,我在新疆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一带的戈壁滩上进行勘测工作 。这一带属天山山脉。在兰新线我第一次利用航空像片(简称航片)进行地质调查,我在乌鲁木齐和吐鲁番之间的达板城垭口进行过航片沼泽调查。可能大家都知道达坂城的姑娘长的漂亮,却不知道达坂城垭口是个风口。达坂城位于天山山脉东侧的峡谷中,气流通过狭窄地形时加速,形成“穿堂风”,被誉为“中国风谷”,它是我国三大风口之一(十三间房、达坂城、安西)。有一天我在达坂城垭口附近进行航片沼泽调查,忽然狂风大作,把我手中的航片刮走,后来写了检讨算了了事。如果是在国境边上丢了航片,可能要麻烦多了。
大相岭
我们铁道部航空勘察事务所(简称“航察所”)于1957年初配合铁道部第二设计院(简称“铁二院”)开展成昆线金沙江方案部分线段的方案比选。
1957年3月初的一天早上,我们航察所和铁二院技术人员包括苏联专家在内,共20余人乘苏制嘎斯卡车离开雅安向富林(汉源)县出发。那一带社会治安欠佳,考虑到专家的安全问题,当地政府派保卫人员跟随,以防万一。
从雅安到富林约100公里,要跨越大相岭山区,公路是土路,路况较差,坎坷不平,车速缓慢,颠簸厉害。在跨越大相岭时,速度更慢,到了半夜1点钟,在距大相岭垭口约1公里左右,下起鹅毛大雪,看来山顶下雪已经很久了,地面积雪达几十公分,汽车受阻,我们随即下车推车。汽车开足马力,我们在后面推,使尽全力,车仍然开不上去。
大相岭又叫泥巴山,雪水融化后,形成烂泥巴。汽车行走在上面,车轮尽打滑,垫了稻草垫,也不起作用。折腾一阵后,我们已经饥寒交迫,精疲力尽。四周一片漆黑。正当我们发愁时,没想到遇见5位公路巡道工人,他们乘的是巡道救护车,车上备有各种救护工具,包括铁锹、绳子、铁耙、铁镐和防滑的铁链轮箍等。
巡道工人把陷车的车轮套上防滑铁链,前拉后推,很快就把两辆卡车开出陷坑,帮我们渡过难关。我们一再表示感谢,他们好像无所谓似地说:这是我们的职责,是应该做的。但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武夷山
1957年初,我们配合铁二院开展鹰厦铁路二线瑞金到芷溪段的方案比选,此段线路穿过南北走向的武夷山南段。
勘测地区丛林、荆棘、茅草较多,步履维艰,为了拨开荆棘、茅草,勘测队员手脸外露部分常被划破。每天都要走20多公里地,经常浑身湿透;由于经常走错路,几乎每天都是摸黑回来,幸好大家都备有手电筒;有时为了观察被荆棘或茅草所阻挡的观测点,我们事先要带砍柴刀,用砍柴刀砍掉荆棘或茅草。
武夷山名闻遐迩,到武夷山之前,就知道它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是地球同纬度地区保护最好、物种最丰富的生态系统 ,拥有2527种植物物种,近5000种野生动物。
对武夷山的野生动物,有很多形象的描述,如鸟类的乐园,昆虫的世界,蛇的王国,动物的天堂。身临其境,感受到武夷山风景秀丽,空气清新,漫山遍野一片绿荫,青翠欲滴。
闽西人民的警惕性很高,可能是因为在老区,而又处在海防前线之故。我们出工的第一天,在线路附近小山包上建立测量控制点,我们登上一个小山包,在这个山包上埋桩,还用望远镜观察附近其它山包是否适合建立控制点,当我们用望远镜东张西望时,引起了附近民兵的注意。他们并不知道我们是住在庙前的勘测队员,以为是国民党空投特务,十几个民兵荷枪实弹从山底下往山上包围我们。还没到我们面前,就喊话:“举起手来。”这下可把我们吓坏了,我们还没回过神来,他们已经到我们眼前,把望远镜、罗盘、竹竿、小红白色旗(测量时用)等等,一律没收。我们都举起手,连解释的机会都没有,不明不白地成了俘虏,把所有测量用具没收后,叫我们低头。我们狼狈不堪地低着头下了山,不知把我们带向何处。我们有时抬头看,发现跟随围观的人不少,大部分是小孩。
他们把我们带到庙前大队,队长认识我们,把情况一说,民兵们才恍然大悟,民兵队长忙向我们道歉,虚惊一场的闹剧总算结束了。
唐古拉山
唐古拉山,藏语意为“高原上的山”,蒙语中意为“雄鹰飞不过去的高山”,是青藏高原中部的一条近东西走向的雄伟山脉。它横亘于中国西藏自治区东北部与青海省边境处,平均海拔在5500至6000米之间,主峰各拉丹冬雪山海拔高达6621米,是长江的发源地,也是印度洋水系和太平洋水系的分水岭。
唐古拉山兼具“高海拔平缓山脉”与“典型高山地貌”的双重特性。这种“高海拔、低起伏”的特征,使得唐古拉山在视觉上呈现平缓态势。
我们勘测地段是在唐古拉山口(海拔5220米),尽管海拔极高,但山体坡度平缓、高差小,并未形成险峻的视觉效果,汽车可以在山坡上行驶。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唐古拉山口照了一张冰锥残留体照片。
秦岭
秦岭是长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
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东部地区南北方分界线。特别是秦岭的南侧和北侧,地理景观和气候有明显的差别。
西安-汉口铁路、西安-安康铁路均穿越秦岭。我先后参加了这两条铁路线的勘测工作,曾三次到过秦岭进行地质测绘,这辈子和秦岭结上了缘,一些垭口来回爬过多次。
第一次进秦岭
1957年5月,我们担任了西汉线的铁路踏勘工作,这是我第一次到秦岭山区进行勘测工作。这次是随苏联航空地质专家高鲁宾柯,石工程师等一起参加勘测的。我们这次主要是要调查秦岭文公庙垭口的地质情况,文公庙垭口只是线路穿越秦岭的一个方案。该垭口是在秦岭最东端的一个垭口,也是秦岭最低的一个垭口。之后,我们还要陆续查看其它几个垭口的地质情况。最初我们住在黑龙口,距垭口很远来回走路占去好多时间,为了多争取一些工作时间,我们在南坡距离几个垭口较近的地方找到一个住的地方——葛牌镇。
在葛牌镇住了几天,每天翻越一个垭口(要在垭口两侧来回观察地质情况),要爬三四百米高的山岭,约50公里路程。5天行程总共达200多公里。每天回到住处,都已天黑,筋疲力尽,满身湿透,无法洗澡,只能擦擦身。这是我在外业勘测中最累的一次。
第二次进秦岭
事隔30年,1987年,我有幸再度到秦岭地区开展遥感地质调查工作,这次参加的是西安-安康线秦岭隧道遥感地质调查,心中充满喜悦。
有一次,我们对秦岭越岭隧道进行了遥感地质调查,组织了一个小分队,10个人。由于岭顶地区没有居民点,我们带了三顶三角帆布帐篷(每个帐篷住4人),一只锅(烧开水喝)。每人带了4天干粮(馒头、面包)和几块咸菜疙瘩,在秦岭垭口搭了帐篷住了四天。
不巧的是到秦岭顶的那天晚上就开始下小雨,第二天,又整整下了一天,真把我们憋坏了。去时正值春夏之交,住在帆布帐篷内还是很冷的。三个帐篷,有两个帐篷各睡3人,一个帐篷睡4人。在帐篷里,我们只能直直地躺着或坐着,还不如坐牢房舒服。我们搭完帐篷后,看到天气不妙,要下雨的样子,大家赶紧拾干柴,以便烧开水时用,把本来就不宽敞的帐篷塞满了干柴,空间就更挤了。
在帐篷内无法烧开水,太危险了,而且也没烧开水的地方,仅有的空间都被干柴所占。只能在帐篷门口,打着雨伞烧开水。有了开水,馒头、面包才能吃下去。
好在第三天,晴空万里,我们抓紧时间,用两天时间完成了勘测任务,凯旋而归。
第三次进秦岭
8年后,即1996年,西康线秦岭隧道开始施工,而且采纳了我们推荐的石砭峪方案。为了了解该隧道施工中的地质情况,我第三次到秦岭山区,在秦岭隧道施工现场,住了半个多月,每天都进入隧道观察隧道施工中出现的地质情况。该隧道长18.5公里,是当时全国最长的铁路隧道。
隧道里虽然有照明,但仍显昏暗。挖掘面处,作业的机器轰隆声,震耳欲聋,地下是石渣、烂泥和积水,出水多时,可听到流水声。为了排水,修了排水沟。未衬砌的洞身部分,岩石参差不齐,张牙舞爪,随时都有掉石的可能。
为了安全起见,我们进洞,按要求,都戴安全帽 、穿雨鞋,还要带手电筒;渗水多时,还要穿雨衣。洞内布满各种管线,通风管道、排水管道、动力电线、照明电线等等,还有运渣石的小轨道,不时有运渣车来回穿梭。所以在洞内工作是高度紧张的,走动要特别小心,特别在量测岩层产状和记录时,更要倍加小心来往的运渣车。
我三次参加秦岭地区的铁路勘测地质调查,在秦岭顶搭帐篷住了四天,所以对秦岭特别有感情,胜过对其他任何山岳的感情。我与山有关写的诗,都是旅游时写的诗,唯独秦岭写的诗不是旅游而是与工作有关而写的诗。
下面我把游黄山、九华山、秦岭、武夷山写的诗抄录如下:
七律·赞黄山
1993.9.8
于黄山干部疗养院
江南独秀数黄山,石怪松奇游客赞。
神工鬼斧绘宏图,天工造化细雕琢,
光明顶上观日出,飞来石下览云天。
壮志攀登天都峰,山登绝顶我为峰。
七律 · 九华山咏
1993.9.10
于九华山龙泉饭店
九华胜境不虚传,香客游人齐登山。
佛曲悠扬声不断,香火缭绕烟气旺。
莲花佛国是净土,地藏庙会乃世间。
僧伽诵经修身世,信徒虔诚求平安。
七绝 · 过秦岭
1996.6.7
两岸青山尽翠绿,雾霭飘游峰谷间。
峰回路转不知处,轻车已过万重山。
七律· 赞武夷山
1996.10.19
于武夷山铁路山庄
武夷山水秀天下,丹山碧水处处见。
蛇的王国堪称奇,鸟的天堂不虚传。
昆虫世界品种多,动物乐园种类冠。
武夷岩茶遐迩闻,四季品茗皆香鲜。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9-10 07: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