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表面71%被海洋覆盖,这片广袤的蓝色疆域是生命的摇篮、气候的调节器。海洋孕育了超过23万种已知物种,其生物多样性远超陆地。海洋不仅是生命的乐园,更是地球资源的宝库,它深藏着多金属结核、可燃冰等资源……
然而,过度捕捞已导致90%的鱼类种群枯竭,塑料污染每年吞噬百万海洋生物,海水酸化正威胁珊瑚礁这一“海洋热带雨林”的生存。
当狂风骤雨时翻涌的巨浪,像千万匹白马挣脱缰绳,在天地间奔腾出原始的野性。
而海洋的胸襟,恰似它接纳百川的姿态。江河携带泥沙奔涌而来,它无私接纳。海洋从不用言语标榜自己的包容,它只是默默将陆地的伤痕抚平,把岁月的尘埃沉淀。
站在海边,你会理解何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那些看似汹涌的波涛,最终都化作温柔的涟漪,消弭在永恒的蔚蓝之中。
当人们站在海岸线眺望,无垠的视野让我们认识到世界没有真正的边界,正如海平面永远向地平线延伸。
当我们学会像海洋般包容差异,像潮汐般顺应变化,视野自然会越过世俗的藩篱,抵达天人合一的澄明之境。
下面谈谈我个人对大海的感受吧!
我接触大海的次数不算多,也不算少。 在国内我先后到过厦门、北戴河、台湾、海口、博鳌、青岛、三亚、大连、烟台、莆田、威海等地的海滨。接触过的大海一般印象海不错,但能尽情享受和赏海景的并不多,有的甚至不但没享受海景,反而是受罪。
我生长在福州,它是个地地道道的沿海城市,按道理我首先见到海应该是在福州。但不,我放眼四周所见偏偏都是山岳,而不是海洋,福州地理位置虽处在海滨,但它又是个小盆地,不但四周高山耸立,连城里都有三山(于山、乌石山、屏山)鼎立。
在我的感受里,对山岳似更有感情,更加亲切。相反的,不但没见过美丽辽阔的海洋,倒是感到经常受台风、暴雨的骚扰……当然,这是我少儿时期的情况。今天的福州市区已经扩大到海边,交通也四通八达,欣赏海景并不难了。
我第一次见到海洋是在厦门。1941年4月21日福州沦陷,我们全家于1942年初逃难到闽南的南靖、长泰等地,抗战胜利后,1945年10月,我从长泰到厦门。
在厦门我和一位姓关的福州老乡一起乘海伦船回福州,但由于小海轮颠簸厉害,我晕船呕吐,难受极了,哪有心事欣赏海景,糊里糊涂地到了福州。没想到第一次见到海洋没欣赏到海景,反而受罪。
在厦门第一次见到海洋后,相隔三十六年,直至1984年6月,我到巴西参加里约热内卢参加“第十五节摄影测量与遥感会议”时,才第二次接触过海洋。以后又先后在北戴河、台湾、海口、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威尼斯、香港、澳门、博鳌、青岛、三亚、大连、烟台、莆田、威海等地接触过海景。在我的印象里大部分是走马观花,瞭望一下海滨浴场或湛蓝色的无边的海景。比如在青岛只是远眺海滨浴场,映入眼里的是一大片白色茫茫的沙滩和蚂蚁似的人群;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澳门、博鳌、大连、烟台等地,看到的海景都是湛蓝色的无边海景而已。
而在威尼斯和香港维多利亚港,映入眼帘的都是在不大的海湾里,行驶着或停留着各种船只。
令我印象深刻的海景,都是接触时间较长,而且有互动的(游泳、乘船等)。我回忆一下,有里约热内卢、北戴河、台湾、三亚、莆田等海滨。分述感受如下:
里约热内卢海滨:里约热内卢海滨是我所接触过的海滨中印象最深的海滨,至今仍记忆犹新。里约热内卢海滨的标志性景点是面包山矗立在海滨,海滩的金色沙滩与碧蓝大海相映成趣,而科尔科瓦多山上著名的救世基督像则庄严地俯瞰着整个城市。蔚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海浪轻轻拍打着沙滩,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
游客可乘坐两段式缆车直达山顶。第一段从巴比罗尼亚山脚至乌尔卡山,第二段再转乘至面包山顶,全程约20分钟,缆车提供360度全景视角,途中可俯瞰海湾的碧波与白色游艇。面包山顶的观景台是俯瞰里约全景的绝佳地点。
北戴河海滨:1990年夏天,单位组织到北戴河休假,我有幸参加了。在北戴河的一个星期里,每天都在海滨浴场游泳,还乘小汽艇在海滨里游览了一阵。也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台北海滨:1998年12月,应台湾大学地理系和中华地理资讯学会的邀请,由全国地方遥感应用协会组团赴台参加“海峡两岸空间资讯与防灾科技研讨会”,代表团由14个单位的24位成员组成。我代表铁道部参加了这次会议,团长是庄逢甘院士,在台湾呆了十天。会议期间我门到台北海滨参观。
海滨附近的岩石是由砂岩构成,砂岩受海浪的冲蚀和风化作用,形成形形色色的地貌,蔚为壮观,吸引了不少游客的观赏和称赞。其中有个景观酷像伊丽莎白头像,我们饶有兴趣的在头像旁留了影。台北的海滨也就成为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个海滨。
海南岛海滨:在海南岛,我曾在海口、博鳌、三亚与大海接触过,海口与博鳌都是参加学术会议时,到海滨散步,欣赏海景,是最一般的海景欣赏,印象不深。还是2006年12月,自费旅游,在三亚的海棠湾住了半个月,和大海接触最为密切。
三亚海棠湾海滨:海棠湾海滨是三亚五大湾之一,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三面环山,一面朝海,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拥有明媚的阳光,湛蓝的海水,洁白的沙滩和醉人的椰风海韵,使人心旷神怡。我们几乎天天在海滨浴游泳,倍感心情舒畅 。海棠湾的海滨也就成为我在国内海滨观赏游玩印象最深的海滨了。
莆田海滨:2011年8月,受福建省人民政府邀请(我是福建省人民政府顾问)到福建各地考察,曾在莆田海滨观赏响誉世界的妈祖神像,还在海滨沙滩漫步,边观察海景边拾海带。妈祖神像和拾海带也让我对莆田海滨留下了特殊的记忆,这也是我最后一次与大海的接触,此后就不再见过大海里。
大海是自然界赐给人类重要礼物之一,我们应该不要辜负自然界的赐给,应该尽情地享受才是。大部份人只是最简单的享受——走马观花的观赏海景,这种享受也是最肤浅的享受。我觉的人类应该深入地享受海景——住在海滨一段时间,与大海互动,比如游泳、乘坐小汽艇或缆车等,这样有充足的时间和深入的互动,才能真正领略大海的韵味。
试想,在海滨附近住一段时间,在海滨浴场游泳,乘游艇或乘缆车观赏海景,之后在沙滩上彩色大遮阳伞下的茶座上品品铁观音,放眼远望海天连成一线的蔚蓝色的天空、湛蓝色的大海、岸边翠绿的山林,微风轻拂,海浪轻轻拍打着沙滩……这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悄然浸润心田,该是多么惬意呀!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9-10 06: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