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宝熙
花灯 精选
2025-8-6 00:10
阅读:1780

提起花灯,人们不免会问,我国花灯哪里最负盛名?在我国花灯文化中,福州和泉州均具有重要地位,可以说双城并耀,各具千秋。

福州花灯始于汉朝,宋代被列为京都灯节上品;泉州花灯起于唐朝,盛于宋元,是南方花灯代表之一。

在制作工艺上,福州花灯注重彩扎工艺与民俗结合,花灯以竹篾为骨架,造型多样;泉州以刻纸料丝灯和针刺无骨灯为核心,工艺精巧复杂。两者分别代表了闽都文化的民俗性与闽南文化的精致性。 

 

福州市是目前唯一官方命名的“中国花灯之都”。福州花灯历史悠久,尤其以三坊七巷的南后街为传统花灯文化中心,明清时期便是全国灯市重镇。福州花灯技艺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工艺如丝绸灯、料丝灯等都独具特色。

泉州虽然未被授予“中国花灯之都”的称号,但花灯地位同样重要。泉州花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传统彩扎灯、刻纸灯著称,尤以“无骨灯”闻名。泉州的元宵灯会民俗(如“闹花灯”)传承千年,与“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深度结合。泉州仍被公认为中国花灯的核心产区之一。

福州虽然是当前唯一官方命名的“中国花灯之都”,但从文化价值角度看,福州与泉州均为中国花灯技艺的巅峰代表,共同构成闽灯文化的双璧。

1.jpg

下面该介绍一下我自己对花灯的感受。孩童时期在家乡福州,按我们家乡的习俗,一般过年要到元宵节过后才算过完年。有的甚至要到正月廿九送“拗九粥”,春节才告结束。

元宵节,顾名思义,要吃元宵。福州元宵和别处不同,甜的称为汤圆,咸的才称为元宵。

元宵节除吃元宵外,最有趣的就是元宵夜到南后街看花灯了。当地有句俗语:“前街买买蚶,后街看看灯。”这是妇孺皆知的事,后街指的是南后街。

福州人,每当回忆孩童的时期,都会想到元宵节晚上大人牵着手在南后街赏灯、买灯的情景。

古代诗人曾描写了福州灯市的盛况:“春光艳胜百花芳,元夕纷华盛福唐,银烛烧空排丽景,鳌山处处现祥光。”第二句诗中的“福唐”就是指当时的福州城,确切地说就是福州三坊七巷南后街的灯市。

南后街在明清时期,是非常繁华的一条街,主要为达官贵人、文人雅士服务的一条街,商店主要有裱褙店、灯铺、金银纸铺、香烛铺、古籍书画店、文房四宝店、药铺等等。奇怪的是我们孩童时期的南后街,只有花灯铺还不少,其它店铺似乎难得见了。

元宵节的南后街是花灯的街,是洋溢着浓浓元宵节韵味的街。春节刚过,人们就开始惦记着这条街,特别是三坊七巷的住家都会涌向南后街观灯、买灯。

2.jpg

记得有一年元宵节夜,我们全家人一起逛南后街。一路上人山人海,接踵摩肩,有的顿足观看,有的指指点点,整条街成了人的海洋、灯的世界,呈现出万紫千红的花灯世界。沿街有各种各样的花灯,形状别致,色彩鲜艳,灯上绘有山水人物、飞禽走兽、各种典故……花灯的种类很多,有橘子灯、走马灯、莲花灯、宝莲灯、观音送子灯、状元骑马灯……

人们手中提着各种各样的灯笼,与街两旁的火树银花,汇成了一条奔腾的火龙,整个街成为一条不夜街,把游人的脸照得亮亮的。我们小孩高兴地直叫,要大人给我们买这个灯,买那个灯。

逛完灯市,我们都买了自己满意的灯,二哥和三哥都买状元骑马灯,我买的是可以在地上滚动的兔子灯和眼睛能动的金鱼灯,两个妹妹买的是红红的橘子灯等等。

回到家后,我把能在地上滚动的兔子灯,送给榕生(邻居小孩),他非常高兴,说了好几声谢谢,谢谢!他推着兔子灯到门口玩。我又到小拱门处吹了三声口哨,一会儿,猴子(邻居亲戚小孩)提着孔明灯到榕树下,我们和许多小孩都在榕树下,提着或推着各种花灯游玩。各种花灯,真是争奇斗艳,小孩子们互相比较,都说自己的灯好看。

除小孩玩的各种花灯外,家家户户门口、厅堂的横梁上都挂上红彤彤的橘子灯。整个五进的天井院,整个福州城,沉浸在花灯的海洋中,通宵达旦。平时我们都是很早就上床睡觉了,但元宵夜就是不想睡。

童年关于花灯的记忆真是让人终生难忘.....

注:图片均来自网络。

 往期推荐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卓宝熙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47140-1496618.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5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