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宝熙
过年
2025-8-5 23:25
阅读:183

1.jpg

小孩都特别喜欢过年,喜欢热闹。我也不例外。

每到年关,家家户户忙着采购年货,商店出现了许多灯笼、春联、年画、剪纸、中国结、烟花爆竹……

年关,福州人叫“年暝兜”。到了“年暝兜”,家家户户门口、屋檐下都挂上火红的灯笼,帖上新的对联,大人小孩都穿上新衣裳。浓浓的年味,我们小孩特别高兴。我们高兴的是过年的气氛,有好吃的年货,还有放烟花、鞭炮,戴花脸壳、玩花灯等好玩的事儿。

每逢过年,大人忙着做卫生、备年货、制作年货等,忙得不可开交,顾不上我们了,我们也帮不了忙,唯一的就是玩。特别是从腊月二十四日晚上的祭灶开始,一直到元宵节,是我们最开心的日子。

福州居家,从旧历十二月中旬开始年前大扫除。每年十二月中旬前后,选择晴天的日子,开始打扫卫生。

首先是清理垃圾,疏通水沟等,然后,开始扫尘,俗称“筅堂”,即用竹筅清除天花板的灰尘、蜘蛛网,把每个角落,逐一打扫干净。这些活都是哥哥们负责,我是跟着哥哥他们起哄的。

筅堂之后,便开始洗刷房子,把地板、柱子、门窗、门槛,都要擦洗干净,旧的门联都要洗拭,以便贴上新联。我们家每年过年在大门口贴的春联都是“炮竹一声除旧岁,桃符万户更新年。”    

洗刷房子是很累的活,要能吃苦耐劳,主要靠依妈一个人搞 ,几个哥哥只能当下手,用水桶到井边打水,来回递水和倒脏水。擦洗地板时要蹲在地下(或跪着),用扎成捆的干稻草,沾上湿沙子,在地板上泼些水,来回使劲地擦,最后再用布擦拭。

床铺下面的地板,蹲着、跪着擦洗都不行,要趴在地下擦洗,是最累的活。

福州人的住家地板都是杉木地板,洗后的地板又白又干净,待晾干后,小孩可以躺在地板上玩耍或翻滚。

筅堂和洗厝之后,就开始洗被、褥、床单、枕套、蚊帐等床上用品,清理抽屉和橱柜里无用的杂物。这些事也都是由依妈一个人搞,只是晒床上用品时,由哥哥们帮忙。

最后,就是擦拭各种铜制器物,包括烛台、香炉、果盒、钿盒、箱柜的铜锁和包角等。这种事是细活,都由两个小妹妹做,拿着一头扎着布头的小木棍(竹签),把布头蘸上水后,再蘸上瓦粉,往铜制品上来回地摩擦,最后,用干净的布擦拭,就会锃亮如新了。

到了腊月二十四晚上的祭灶(过小年)最热闹。要烧香,点蜡烛,桌上还摆好多祭品,还要跪拜,站起来后,大人还把双手合并在胸前,闭着眼睛,不知嘴里念叨着什么玩意儿……

祭完灶,我们就抢着灶糖灶饼,往口袋里装,边玩边吃。

2.jpg

至今还记的灶糖灶饼都是外公、外婆送的,在每包灶糖灶饼上还压有“花花面壳”(面具)。有几个外孙和外孙女,就要送几包灶糖灶饼。

晚上,每个小孩都戴一个“花面壳”,边吃灶糖灶饼,边到门口喜玩。遇到乡里熟人,就说,“这是我外公、外婆送的”,有一种自豪的感觉。

过完小年,大人开始备年货和制作年货,买年货的量很大,二哥、三哥,要陪同依妈买年货。

福州居家过年,都会酿红曲米酒、腌制卤货、红糟鱼、红糟肉、做(米齐,念zhai)和年糕等等。酿红曲米酒时,先要蒸糯米,然后把糯米摊在竹箩上晾凉了,放入酒缸里,加上红曲,最后把酒缸口用竹叶和牛皮纸扎紧密封。

祭灶后,开始做(米齐)和年糕,我们几乎天天到厨房,围着依妈,就是为了吃(米齐)和年糕。我们当然也帮着做些活儿,比如,用筷子圆头端蘸上红色素,在(米齐)的上面中间点一下。

过年时,不但制作米酒和腌制猪、鱼、鸡、鸭肉等,而且还在厅堂和房间的梁上,挂满了腊肠、熏鱼以及各种干年货,更增加了年味的气氛。

除夕夜,依爹、依妈,我们兄弟姊妹共八人,一家子聚在一桌可热闹了。我照例坐在依爹和依妈的中间,三个哥哥坐在依爹的左侧,两个妹妹坐在依妈的右侧。那年代是重男轻女,对最小的男孩最宠爱,家乡流传一句俗语:“尾囝尾真珠,又好疼又好摸。”表达了对老幺男孩的偏爱。

3.jpg

依妈忙了一整天,除夕夜桌上摆的满满的菜,有芥菜、油煎红年糕、春卷、红糟鸡、煎糟鳗鱼、鸡汤、芋泥、太平燕、鱼丸汤、甜花生汤,等等。第一口先吃芥菜(有些苦),最后,吃甜花生汤,寓意先苦后甜。

依爹和大哥能喝点酒,我和妹妹不管三七二十一,难得的机会,狼吞虎咽地抢着吃,有时够不着,就站起来……依妈吃年夜饭都不得安宁,还得来回往厨房端菜、端汤,跑了好几趟。

我们边吃年夜饭,边听放炮竹的声音,不时见到闪闪的烟花映入眼帘。家家都充满欢乐。

除夕夜,我们小孩都睡得早,大人还要守夜。

初一都起的很早,起床后,开始吃早餐,是太平面,是用鸡汤泡的线面,加两个鸭蛋。吃完太平面,依爹、依妈端坐在厅堂八仙桌两旁的太师椅上,我们兄弟姐妹都穿着过年的新衣服,依次向依爹依妈鞠躬,口叫依爹、依妈:“向你们拜年了”,依爹说:“现在是民国了,你们鞠个躬就可以了。”然后给我们每人发红纸包和橘子。

拿了红纸包后,依爹开门迎新,开始放鞭炮 ,各家争先恐后放“开门炮”,周围一片炮竹声,象征着送旧迎新。我们年纪小,都喜欢买一些小鞭炮,都由我点炮,妹妹总是捂着耳朵站的远远的。

4.jpg

初一有很多禁忌,不许出门、不准扫地、不倒垃圾、不用刀;小孩不许哭闹、不许骂人。晚上,大人小孩都很早上床睡,特别是大人除夕夜守夜,初一又忙了一天,也够累的。初一晚上,厅堂要挂一盏“长明灯”。

初二那天特别热闹,远亲近邻的晚辈,纷纷到我们家向依爹、依妈拜年。我们小孩忙于应付“曲蹄仔”(船妇)。

一早,“曲蹄仔”就上门唱《贺年歌》,我们早早地就把(米齐)和年糕放在竹筐里,待“曲蹄仔”唱完《贺年歌》,就把(米齐)和年糕给“曲蹄仔”……

从初三开始,我们小孩就比较自由地玩了,自己找邻居小孩一起玩。我们主要玩 “升官图”。从初三一直玩到元宵节,每天都玩,玩的入迷了,有时吃饭都忘记了。

福州风俗过年要过到元宵节才算过完年……

注:图片均来自网络。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卓宝熙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47140-1496616.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2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