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杰的新诗集《月光下看海》(人民文学出版社,2025年)出版了。作者以“离开故乡/跋山涉水千万里”(《故乡的歌》)的治学悟道和履历经见入诗,吟咏“游子归来/是一生的距离”(同上)的人生之路,绘制了一个时代、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的缤纷生活画卷,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风采和面向世界的当今气度。诗之意象别开生面,情趣清新动人,长歌短吟,不乏耐人咀赏的篇什。
郭杰是恢复高考后首届、即七七级中文系大学生。那时举国上下人心振奋,年轻的大学生们更是意气风发。而今年过花甲、专治中国古典文学的教授郭杰,诗行里仍然青春弥漫:“从故乡出发/远方是一幅画/从远方归来/故乡是一首诗”(同上)。他以好奇之心探索人生与文学的互为生发,用心灵咏歌自然、历史、民族、国家以及他自己的求索,声声吟哦,充满孩童般对世界的好奇,又兼发现未知的快乐顽皮,妙趣天成。“纯净无过于洁白,艺术无过于自然”(傅斯年《诗经讲义稿》),郭杰明白如话的诗歌,因此内蕴着质朴动人的力量。
郭杰在诗中写道:“(诗)不过是/个人心中几层微澜/漾出文字的波光。”(《访友不遇》)这引发了我的思考:诗的本质是什么?诗于吟者,可谓是意会;于读者,则可以说是会心。诗是情思的精灵,有时宛如夜莺歌唱,有时就是小溪自流,激情的旋律固然迷人,幽隐不彰的韵致,或许更有委婉感人的意趣。诗人的情思一旦付诸吟哦,诗意往往因言不尽意而有所损丧,所以有“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和“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诗家自道,这是否是不言之乐抑或意在言外的诗之奥义呢?郭杰在他的咏歌中,采取了直陈其事、情景自现的白描手法,把情绪灵感寄寓在诗行里,至于吟咏意图,什么也不需说,却收到了不言自明的表达效果。《你从楼梯款款而下》一诗,就是这样避开了诗旨与炼字构句的创作冲突。诗的第一、二两章写“你”,开篇的“楼梯”“阳光”“窗口”三个名词和动词“倾洒”,营造了诗中主人翁“你”美的底色;“深秋”的时序,给主人翁添加一抹温婉可人的韵致: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爱情也到了成熟的时节。这也意味着本诗的爱情主题。第二章的“外套”“金边”“油画”,三样物件或以“绛红”着色,或以“美丽”渲染,又以“启蒙时代”定义风格特征,这就溢满了光彩照人的优雅。相对画中人“你”,是“站在厅堂”“顿然敞开了心扉”的“我”,第三章则仅作此简洁交代;而末章落笔门外,“多年”景仰,“瞬间”心动,只留下“树叶作响/沙沙,沙沙……”。这种犹如置身其中的意象,景仰心仪的况味,醉心迷人的声韵,怦然心动的诗行,赏心悦目、如画如歌,非椽笔巨擘难得如此举重若轻、顿成佳构。
在《月光下看海》诗集中,那些具有朦胧之美的爱情诗,正是深微宛转的内心写照。不仅爱情,生活中许多寻常事物,一俟进入诗人眼底,也就在直陈其事的笔下风神毕现,蕴藉成章。《油纸伞》就是这样的一首短歌。它以孩童的眼光,嬉闹的声律,把晴雨干湿的人生遭际,写入油纸伞的功用之中,简明的意象,深婉的情致,透着阳光与雨水交融的滋味。诗人摄取生活小景致,含蕴人生思悟,给读者会然于心的阅读体验。本篇之外,《远村灯火》《一枚羽毛》《磨盘》等篇也是这样;即使像严肃重大题材的《史诗》,他也作如此处理。诗中的战士,父母和兄弟姐妹在日寇侵略的战火中全部遇难,他抱定必死的信念迎接民族的解放,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服于任何敌人的英雄气概。这种白描式的简洁处理,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9-7 12: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