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出版社学术期刊
2025年物理与工程前沿教育教学创新研讨会暨大学物理MOOC联盟工作会会议纪要 精选
2025-9-24 10:16
阅读:4082

9月20日,由大学物理教育MOOC联盟、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资源共享工作组主办,西北工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与工程》编辑部承办的“2025年物理与工程前沿教育教学创新研讨会暨大学物理MOOC联盟工作会”在西北工业大学顺利召开。会议支持企业为安徽华创鸿度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本次会议汇聚了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同济大学、南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多所高校的教育部⾼等学校⼤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专家、学者以及企业代表共150余位。会议围绕物理与工程教育贯通与衔接、物理与工程前沿教育教学创新与实践、AI与工科物理教学融合等议题开展深入研讨。

大会开幕式由西北工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翟薇主持。西北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杨晓代表学校致欢迎辞,并对与会领导、专家表示热烈欢迎,他强调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作为学校基础学科支撑单位,在科研与教学方面成果突出。他表示本次会议聚焦物理与工程教育教学创新及人工智能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并希望借此机会汇聚专家智慧,共同推动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清华大学物理系长聘教授、教育部⾼等学校⼤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物理与⼯程》期刊主编王青随后致辞,强调了《物理与工程》期刊在凸显“工程”特色、连接物理基础与工程应用方面的独特价值,以及当下物理教学与工科专业需求的衔接不足现实情况。呼吁在物理教育教学中应重点关注人工智能背景下物理与工程的深度融合,切实提升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基础物理能力。

image.png

西北工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翟薇院长

image.png

西北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杨晓致辞

image.png

清华大学王青教授致辞

上午的报告分别由上海交通大学胡其图教授和北京大学李焱教授主持。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施大宁教授作了题为《工程教育变革中物理课程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的主旨演讲,他强调智慧教育时代需聚焦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批判精神及可持续发展价值观的培养,并认为AI不会替代教育,但不会用AI的教师必将落后。北京大学曹庆宏教授围绕《AI时代拔尖人才培养中的学术道德教育:挑战和应对》进行分享,指出AI已深度介入科研全流程,正在重构科学范式与教育形态;高校在“学生、学风、学术、学科和学者”等多维度都面临着AI的冲击,急切需要开展AI时代的学术伦理教育。香港理工大学余长源教授作了题为《光子学的工程应用》的报告,展示了光纤通信在提升传输速率与距离方面的突破,以及光纤传感在地铁监测、智慧医疗、车载系统和能源设施中的创新应用。在光子成像方面,他重点介绍了超表面透镜技术的产业化进展,他特别强调了物理基础教育对应用工程研究的重要作用。西北工业大学教务部部长王海鹏教授则以《总师育人文化融入物理与工程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为题,介绍了西北工业大学通过总师育人文化引领学科融合、重大工程实践和榜样带动,培养学生系统观、实践观、未来观的具体路径,并分享了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实践体系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效果。

image.png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施大宁教授

image.png

北京大学曹庆宏教授

image.png

香港理工大学余长源教授

image.png

西北工业大学教务部部长王海鹏教授

下午的报告分别由四川大学朱建华教授、兰州理工大学戴剑锋教授、清华大学张留碗教授与北京科技大学吴平教授主持。东北大学王旗副教授以《智融工科,创领未来:面向工科的AI物理实验教学创新与融合》为题,介绍了本校物理实验教学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提出“基础—进阶—创新”三层能力培养的AI实验教学模型。北京邮电大学张晓光教授在其题为《产学研一体的系列光学课程教学案例研究》的报告中,聚焦于工科院校物理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为导向,实现结合本校优势工科平台反哺工科物理教学的良性循环。西安交通大学物理实验中⼼⼯程师翟立朋以《交互式仿真平台在物理实验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为题,提出教师应转变为学生身份进行自主探究的重要作用,并指出虚拟仿真技术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教学创新,及以“学生自主开发仿真项目”作为推进创新训练的路径。西北工业大学副教授宋坤围绕《西北工业大学物理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系统介绍了本学院在面向空间科技前沿与国防重大需求的拔尖人才培养方面的体系构建与实施成效,具体包括具体方案构建、多维度评价体系与动态进出机制制定等。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许瑞以《从基础科学前沿走向工程技术应用》为题,结合本校人大文科强势、理工体量小的特点,注重互动教学形式的开发,实现以物理通识教育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和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同济大学副教授樊维佳围绕《面向工程前沿的大学物理教学探索与实践》,介绍了其团队依托已有的国家精品在线课程和资源,融入AI辅助教学工具,实现作业发布、课堂测试、学情分析与预警等功能的智能化应用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西南交通大学谢东教授在题为《从库仑定律到电荷三体运动:大学物理“熟悉定律陌生化”的教学创新与实践》的报告中,以库仑定律教学为例,阐述科学史、理论剖析、矛盾探究和价值引领的四维度教学设计,及如何引导学生结合中学物理基础,深入探索核心物理定律的教学体会。企业代表东莞泽攸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冯骏围绕《国产电子束光刻机产业化进展》,介绍了国产电子束光刻机的技术特点、研发进展与应用前景,并强调了其在教学与科研领域的重要价值。

image.png

image.png

本次会议表彰了“产教融合·科教融汇”领域的优秀论文与案例,旨在为高校物理教育教学在产学研方面深度融合树立典型、激发动力。

image.png

会议以精彩激烈的圆桌论坛收尾,圆桌论坛由清华大学王青教授主持,参与嘉宾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陈强教授、清华大学张留碗教授、香港理工大学余长源教授、天津大学吕且妮教授、西北工业大学王俨凯副教授、中国矿业大学石礼伟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宿非凡副教授,台上台下互动,对物理与工程学科教学领域进行破界讨论,专家一致认为物理是工程科技发展中不可替代的根基,但当前物理学科教学亟需从内容、方法和评价三方面,进行面向工程前沿的系统性改革,并呼吁在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培养理念下力求物理专业与工程应用的协同发展,共同构建支撑国家战略与产业创新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

QQ20250924-101858.png

会议在热烈的交流氛围中落下帷幕。本次会议通过报告分享、圆桌讨论等多种形式,为推动大学物理教学改革、促进MOOC建设与工程教育深度融合、加强校企合作提供高水平交流平台作用,也将为《物理与工程》期刊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LUDI6539.JPG

大会合影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清华大学出版社学术期刊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34092-1503303.html?mobile=1

收藏

当前推荐数: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