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芳
山高海深,各自成全 精选
2025-8-31 09:45
阅读:3423

IMG_20170731_140028.jpg

人生行路,常闻耳畔喧嚣:某人已登高坡,某人已涉远水。于是心湖波澜起伏,山望山愈高,水看水愈深,不觉自惭形秽,步履维艰。然天地之大,本无同一尺度;万物生长,各有其时节与姿态。山不言其高而自耸云霄,海不夸其深而自纳百川。其中的奥义,或许唯“不比较”三字可以蔽之。

 

比较之心,犹如暗室中自缚的蚕。曾见有人终日度量他人成就,将别人的舟车劳马当作自己生命的标尺,结果只是心为形役,徒增烦忧。王阳明《传习录·卷下·门人黄以方录》 有云:“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忌’字从‘傲’来。这“忌”常生于比较之后,既见他人之长,则显己身之短,于是或妒或卑,心神俱疲。实则他人之光,未必能照亮你的道路;他人之暗,亦不能遮蔽你的天空。唯有停止这无谓之较,方能解脱心灵的桎梏,见得自家门前的青翠。

 

不去比较,便少了内耗;不陷纠结,便多了清明。常怀学习之心,则生命有泉源活水;时持自省之念,则言行有准绳规矩。昔日孔子云:“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不是要人攀比,而是见人之长虚心学之,见人之短默然检己。学习的本质是拓展自我,而非取代他人;自省的目的在于完善内在,而非否定当下。如此,方能在纷繁世相中保持精神的独立与成长的可能。

 

至于外界评说,犹如风吹过耳,可听之,却不必尽纳之。昔有匠人制玉,专心于刀法纹理,不为市井褒贬所动,终成传世之作。若他时时探听他人议论,忐忑于各色眼光,心手必然犹疑,何来鬼斧神工?《中庸》所言“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正是此理。人若能真诚对待所做之事,以平常心看待得失,守好自己能够把握的那一部分,便是对生命最大的敬意。他人的看法,终如镜花水月,可映照却不可执着。

 

人生在世,各有轨迹,各有深渊,各有高峰。你或许是山,沉稳敦厚,自有巍峨气象;你或许是海,浩瀚深邃,别有博大胸怀。不必羡慕山的高,也无须嫉妒海的深。重要的是认清自己的本质,尽自己的本分,在自己的维度里深耕不辍。

 

当你不再抬眼张望他人的园圃,低头耕种自己的心田时,忽有一天会发现:春草已绿,繁花自开。而那不比较、不内耗、不纠结的平常心,早已将你渡往一个更开阔、更自在的境地。

 

山高海深,各得其所。生命最美的成全,原来是成为自己。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徐芳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30069-1499779.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12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3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