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红
中医的科学:我为什么说“中医是一种文化模式”
2025-7-13 13:05
阅读:320

中医的科学:我为什么说“中医是一种文化模式”

武汉理工大学:刘永红

78_avatar_middle.jpg

作为一个中国人,避免不了不接触中医,它渗透在人们日常生活之中,对身体是有利的。这样使人误以为中医只不过是最平常的行为,然而事实上的情况恰是相反。中医在经验方面起主导作用,但它促使我们研究中医作用的规律和多样性。

 

其实,中医是一种文化模式,在战略制高点,向人体疾病迂回。

 

西方文明对于医学研究工作的弱点是整体观,西医也是一种文化模式,采用科学的手段,向人体疾病冲击。

 

科学的研究要求,在考察医学中绝不偏重中医或西医。尽管这两者存在差异,但不应成为争议的导火线,公正地说,对中医的争议——中医的科学,如果眼下无定论那么见分晓至于中医的文化作用,其理由是充分的。的确,我们的成就,我们的中医具有独一无二性,给我们的呆板的生活涂上了色彩。

 

中医不仅是一种医学体系,更是一种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文化现象。中医体现的哲学思想是,"天人合一",也就是人体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具体来说,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基础,重要观点是,人体健康的关键是阴阳平衡。这种理论体系与古代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紧密结合,通过千年传承形成了独特的诊断和治疗方式,例如,"望闻问切"四诊法,针灸治疗法。诊疗时注重人体各系统的关联性,系统分析生理、心理与社会环境等因素,如分析症状、舌苔、脉象,气候等信息将疾病分不同类型来处理,并考虑个体差异,这种方式如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微创手术”为例,我用一句话概括,这种先进手术方式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具有显著优势,大大提升了手术安全性和患者体验。作为比较,“针灸”实际上也可称之为“微创手术”,但这里要说明的是,输液的针只是到达血管或肌肉,起注射作用,而针灸就不一样,它的作用是刺激特定穴位,直接调节人体气血,这个意义上,针灸就是微创手术。前者是“微小切口”也可看成是“小线”,后者是“点”。前者看上去有“高科技”感,借助腹腔镜、内镜等精密器械,在显示器辅助下完成手术操作,能有效减少组织损伤和术中出血。后者针灸操作涉及专业技术和工具,需要精准掌握穴位位置和进针手法。而“进针手法”是可通过AI机器学习的。

 

有趣的是,中医有‌人文关怀,例如,古代医家如孙思邈提出的"大医精诚",就要求行医者应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湛的医术,这说明,在中医和中药文化中,就有"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的理念,与当今的科学发展观是一致的。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刘永红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19678-1493504.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5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