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PI开放科学
家庭如何成为青少年的“心理安全网”?一项关于自杀意图与家庭功能的研究 | MDPI Behavioral Science
2025-11-4 13:56
阅读:787

自杀被认为是一个影响全世界家庭的公共卫生问题。在墨西哥,死亡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有7818人死于自残,这意味着每10万居民中有6.2人自杀。有数据表明,高达51%的自杀企图是由于家庭问题造成的。在之前的研究中,学者围绕此现象提出了不同的概念模型,其中,理解家庭系统最相关的模型之一是奥尔森 (1986) 提出的环形模型。基于该模型,人们开发了适应性和家庭凝聚力评估量表 (FACES)。基于此,Dr. Luz Berenice López-Hernández及其团队在Behavioral Sciences 期刊发表了文章,聚焦于评估一组曾尝试自杀并因精神健康障碍住院治疗的青少年群体与对照组的家庭凝聚力及适应性。该研究对具有自杀未遂史青少年的家庭类型进行了评估,探讨了家庭功能对青少年自杀意图的影响。

          

研究过程与结果

本研究从Olson环形模型的角度,通过FACES III量表,对一组在精神疾病医院接受治疗并企图自杀的青少年,以及对照组 (无自杀企图者) 的家庭凝聚力和适应性进行了评估。

1. 研究假设:(1) 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的家庭类型在凝聚力和适应性方面的分布有所不同;(2) 病例组的社会人口统计学变量与对照组不同;(3) 病例组的家庭凝聚力和适应性低于对照组,因此这些因素是预防因此住院的青少年自杀未遂的保护因素;(4) Olson环形模型提出的家庭类型 (极端型、中等型或平衡型) 在不同组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病例组中平衡型家庭的数量较少。

2. 研究对象:本研究以圣胡安德迪奥斯医院在2019年11月1日到2020年2月1日内住院的自杀未遂的12至17岁青少年为控制组,并在该地区的中学为每个病例寻找两个按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对照组。在取得知情同意的前提下,本研究通过问卷,收集了以下社会人口统计学变量: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兄弟姐妹数量、学校成绩、父母最高受教育程度、父母婚姻状况 (包括已婚、离异、单亲母亲、单亲父亲、分居、自由结合和丧偶) 以及住房条件 (自有住房、租房和借房)。对控制组的精神病诊断和自杀未遂次数也做了记录。

3. 研究结果:通过对父母状况变量与其他父母婚姻状况的比较,发现父母已婚几乎达到了统计学显著的保护性作用,本研究还发现,学校成绩>85分是另一个因素,因为它对自杀企图具有保护作用,尽管它也可能是由于没有导致自杀企图的心理问题的结果。在比较FACES III量表的两个分量表——凝聚力和适应性时,研究发现患者的两个变量水平显著较低,凝聚力的水平更低,这与差异的效应大小相符:凝聚力的效应大小为中等,而适应性为低。案例组中自杀未遂次数与凝聚力和适应力得分呈现负相关关系,尽管相关性并不显著。就凝聚力和适应力得分的家庭亚型而言,两组间在这两个变量上均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在凝聚力方面,案例组与对照组相比,家庭疏离感更强。此外,与对照组相比,案例组的结构化家庭更多,而混乱家庭较少。就家庭类型而言,极端家庭、中等家庭和平衡家庭类别的家庭频率分布并无差异。但对照组中平衡家庭的频率更高,并且在Olson圆形模型的类型学中观察到了不同的分布。

          

研究总结

本研究从凝聚力和适应性的角度描述有自杀企图史的青少年与对照组相比的家庭功能特征,发现有自杀企图史的青少年的家庭凝聚力和适应性水平低于对照组;根据奥尔森的圆形模型,这些家庭被描述为结构化和解体的家庭;尽管在某些文化中这些家庭能够正常运作,但可能表现出较高的自我要求、较低的挫折容忍度以及家庭环境产生的情感包容性较低,这通常与自杀企图的存在有关 (主要在墨西哥文化中)。

局限性主要来自样本量,缺乏对任何父母或家庭成员的应用FACES III来证实信息,以及无法进行后续跟踪以确定两组对家庭功能的看法的变化。更多涉及所有家庭成员并在不同文化中进行的、样本量更大、采用纵向设计的研究将阐明适应性和凝聚力在家庭功能和儿童和青少年自杀企图中所起的作用。

          

原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3390/bs13020120

期刊主页:https://www.mdpi.com/journal/behavsci

          

Behavioral Sciences 期刊介绍

主编:Jerrell Cassady, Ball State University, USA

期刊主题涵盖与行为科学有关的研究,包括但不限于心理学、精神病学、神经科学、认知和行为科学以及行为生物学。目前期刊已经被PubMed、Scopus、SSCI等多项数据库收录。

2024 Impact Factor: 2.5

2024 CiteScore: 3.1

Time to First Decision: 29.6 Days

Acceptance to Publication: 3.4 Days

1.jpg

2.jpg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MDPI开放科学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16770-1508838.html?mobile=1

收藏

当前推荐数: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