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PI开放科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dpi https://www.mdpi.com/

博文

Forests:北京大学沈小雪副研究员等创建特刊——气候变化下的红树林生态系统

已有 964 次阅读 2025-10-23 17:28 |个人分类:特刊征稿|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红树林生态系统因其在碳汇固存、海岸防护和生物多样性维持方面的独特功能,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自然解决方案。

Forests 邀请了北京大学沈小雪副研究员、北京大学谢曙光副教授、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贾明明副研究员、中山大学鄢春华副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高雪芹博士、海南大学黎平副教授,合作创建特刊“Mangrove Ecosystems in the Face of Climate Change: Resilience, Adaptation, and Conservation Strategies (气候变化下的红树林生态系统:恢复力、适应性和保护策略)”。本特刊旨在深入探讨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提升红树林生态系统恢复力、适应能力及保护成效的策略。重点关注如何应对海平面上升、气温波动、风暴增强及栖息地退化等气候驱动的威胁。特刊投稿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红树林碳储量评估、碳封存效率及蓝碳长期稳定性;

气候变化驱动因素 (如海平面上升、盐度波动、极端天气) 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政策机制与社区参与实践 (如REDD+、生态修复等) 的成效评估;

红树林恢复生态学与再造林策略,包括物种适应性与生态功能恢复;

健康状况与碳通量监测的遥感技术及前沿工具应用;

综合生态学、社会经济学与气候模型的跨学科研究;

红树林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及其对沿海社会经济恢复力的贡献;

创新管理模式,如适应性治理、风险缓解及传统知识整合等。

          

投稿截止时间:2026年3月30日

         

客座编辑介绍

沈小雪 副研究员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环境与能源学院副研究员、北京大学博士,广东省红树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助理主任、深圳市高层次人才、深圳市人工智能学AI红树林专委会秘书长。获2023年环保部-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23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2022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科技成果推广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青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面上)、深圳市可持续发展专项等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论文被引用765次;出版论著4部;授权发明专利11项。

研究方向: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无人机多源遥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精准监测、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与机制等。

        

谢曙光 副教授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于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获得博士学位,2006年博士后出站后留校工作,期间于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进行访问研究。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 Microbiome、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Water Research、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等SCI期刊发表论文150篇,H指数47,总引用次数超过7000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教育部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等,并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研究计划、水专项、生态环境部及深圳市项目等。

研究方向:红树林生态系统、碳氮等元素循环、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生物降解过程、新污染物评估与控制。

        

贾明明 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 (长春分会会长),香港政府“输入内地人才计划”入选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面上项目、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青年科学家项目、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担任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数字湿地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女科学家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生态学学会红树林专业委员会委员,海南省红树林湿地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以及《遥感学报》、Remote Sensing 等期刊编委。在 Science Bulletin、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SCI论文150余篇 (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其中6篇为ESI高被引论文,2篇为ESI热点论文。SCI总引用超5800次,H指数41,入选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研究方向:滨海湿地植物群落遥感分类机制、植物生理生态参数遥感反演、滨海湿地可持续发展目标 (SDGs) 定量监测与评估。

          

鄢春华 副教授

中山大学生态学院

中山大学生态学院副教授。2022年于北京大学博士后出站后入职中山大学,主要从事城市生态水文、环境与能源信息工程等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深圳市基础研究项目等,发表期刊论文51篇 (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17篇,包括中国科学院一区TOP期刊论文11篇、二区TOP期刊论文2篇),涵盖SCI论文31篇、SSCI论文1篇、EI论文11篇及核心期刊论文8篇。2023年入选科睿唯安 (Clarivate)“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交叉学科领域)。

研究方向:城市生态水文、水与能源收支、环境与能源信息工程、无人机应用、热红外遥感等。

       

高雪芹 博士

新加坡国立大学生物科学学院

新加坡国立大学生物科学学院,海洋生态学者,长期从事蓝碳生态系统研究。博士阶段于香港中文大学,开展螃蟹在红树林养分循环中的调节作用及其与微藻、微生物群落和植物之间的营养级相互作用等研究,探索这些相互作用对红树林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随后,在香港大学继续开展营养级生态学研究,研究对象拓展至海草生态系统 (2023–2024)。同时,积极参与和主持多个红树林与海草生态修复项目。

研究方向:滨海生态系统生态过程、营养级生态学、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生态修复。

           

黎平 副教授 (高聘)

海南大学生态学院

黎平,海南大学生态学院副教授。长期从事滨海湿地 (红树林)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研究、基于eDNA的生物多样性监测,以及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估。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海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参与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SCI论文7篇,出版论著1部。

研究方向:滨海湿地与近海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基于eDNA的生物多样性监测、生态系统健康评估。

      

特刊详情页:https://www.mdpi.com/si/233614

期刊主页:https://www.mdpi.com/journal/forests

              

Forests 期刊介绍

主编:Giacomo Alessandro Gerosa, Catholic University of Brescia, Italy

期刊主要涵盖林业及相关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期刊目前已经被 Scopus、SCIE、Ei Compendex 等多个学术数据库收录。

2024 Impact Factor:2.5

2024 CiteScore:4.6

Time to First Decision:17.1 Days

Acceptance to Publication:2.4 Days

尾图1.jpg

尾图2.jpg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16770-1507153.html

上一篇:聚焦气象科学——Climate
下一篇:聚焦再回收科学——Recycling
收藏 IP: 61.242.14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0-26 03: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