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PI开放科学
第三届国际人工智能传感器与换能器会议 精选
2025-10-14 17:35
阅读:6256

第三届国际人工智能传感器与换能器会议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I Sensors and Transducers),将于2026年8月2日至7日在韩国济州岛隆重举行。本次大会由MDPI Sensors、Micromachines、AI sensors 、Micro 期刊共同主办,是探讨传感器、传感技术、人工智能传感器及其增强系统最新突破的平台。我们诚邀全球顶尖学者汇聚济州岛,共襄盛举,携手推动智能传感器技术的未来发展。

国际人工智能传感器与换能器会议已成功举办两届,分别于新加坡国立大学 (第一届) 和马来西亚吉隆坡 (第二届) 举行。历届会议汇聚了来自全球知名高校、顶尖科研机构及行业领军企业的大批专家学者,有效促进了跨领域合作与科研成果转化,为全球学者提供了至关重要的交流与合作平台。

目前,中国公民前往济州岛且停留不超过30天可免办签证,只需持有效护照 (6个月以上)、往返机票即可 (限直飞济州岛,经过韩国其他城市再转机到达济州岛需办理韩国过境签证)。

         

会议信息

会议时间:2026年8月2日至8月7日

会议地点:韩国济州岛

会议官网:https://sciforum.net/event/AIS2026

       

会议主席

Prof. Inkyu Park

韩国科学技术院

韩国科学技术院 (KAIST) 首席教授,MINT实验室首席研究员。专精于高性能传感器与混合制造技术,主导生物/化学传感器及纳米材料器件的创新研究,其成果彰显学术界与工业界的卓越融合。

         

Prof. Zhou Li

清华大学

于2004年在武汉大学获得临床医学学士学位,2010年在北京大学获得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学位,读博期间曾受国家公派在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留学。先后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纳米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现为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长聘副教授、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研究员。获国家杰青、北京市杰青、国家万人青拔、教育部新世纪、北京市青拔和北京市科技新星。

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人体自供能生物电子器件,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已在心脏起搏器上开展技术转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曦颠覆式技术创新基金、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北京市重点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海淀原始创新基金重点项目和华为技术合作项目等多项基金课题。在 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 Cell Biomaterials, Science Advances, Nature Communications 等期刊上共发表论文300余篇,3 篇入选ESI前1‰热点论文和29篇入选ESI前1%高被引论文,论文数、H指数、被引次数等排名全球前1%,并入选科睿唯安2024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Prof. Xinge Yu

香港城市大学

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城大数字医学研究院副院长、香港心脑血管健康工程中心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城大机器人联合实验室副主任。香港青年科学院院士,香港研资局高级研究学者。荣誉包括:《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学者 (港澳)、IEEE纳米医学新锐创新奖、MINE青年科学家奖、日内瓦发明展金奖、城大杰出研究奖、斯坦福全球Top 2%高被引科学家等。课题组致力于面向VR与生物医学应用的皮肤集成电子系统研发。现任 Science Advances 副主编,10本国际期刊编委,在 Nature、Nature Materials 等顶刊发表论文200篇,获授权/申请专利50项。

               

Prof. Chengkuo Lee

新加坡国立大学

李教授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工程学GlobalFoundries讲席教授,国际光学学会会士 (OPTICA Fellow),并担任智能传感器与微机电系统中心主任。于2001年共同创立亚太微系统公司 (APM),2001至2005年期间担任研发副总裁。2006年至2009年,任职于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微电子研究院 (IME),担任高级技术成员。

其研究领域涵盖微机电系统 (MEMS)、纳机电系统 (NEMS)、纳米光子学、硅光子学、超材料、能量采集技术、可穿戴传感器、可穿戴电子设备、柔性电子、人工智能物联网 (AIoT)、物联网 (IoT)、边缘计算、传感计算、电刺激医疗技术及生物医学应用。

李教授已指导40余位博士研究生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合作发表550余篇期刊论文,持有10项美国专利。其谷歌学术引用次数逾47,000次,并于2023及2024年连续入选Clarivate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根据Research.Com 2025年4月发布的电子与电气工程学科学者D指数 (学科H指数) 数据显示,李教授位列全球该领域科学家第147位。截至2023年10月1日,爱思唯尔基于c-score对全球174个子领域前2%的科学家 (总计超20万人) 的学术表现分析显示,李教授以非自引总引用量位列全球第13936位,非自引H指数为62;在纳米科学与纳米技术子领域,其综合指标排名全球第288位。另据2022年12月21日数据,其D指数在电子与电气工程领域全球科学家排名中位列第300位。

          

投稿指南

会议投稿截止时间:2026年3月31日

投稿接收通知时间:2026年4月30日

1、会议接收200~300字的英文摘要,组委会将根据内容择优选用,并安排交流类型 (口头报告或海报展示),所有被接收的摘要将被收录到会议论文摘要集。

2、海报展示:海报尺寸最大不超过90 cm×140 cm。

3、会议投稿统一在Sciforum平台进行,不接收电子邮件、纸质稿件形式的投稿。投稿后请自留底稿,一旦被本次会议接收,非特殊原因将不予撤稿。

       

参与投稿:https://sciforum.net/event/AIS2026?section=#instructions

          

出版机会与优惠

本次会议将免费为所有参会者提供在 Engineering Proceedings (Scopus收录,ISSN 2673-4591) 期刊上发表会议论文 (4~8页) 的机会。

我们诚邀参会代表将完整稿件提交至以下出版选项,并享受特别优惠:我们特别为参会者提供了20%文章处理费折扣。

特刊:Sensors (ISSN: 1424-8220, IF: 3.5)

专题集: Sensors (ISSN: 1424-8220, IF: 3.5), Micromachines (ISSN: 2072-666X, IF: 3.0), AI Sensors (ISSN: 3042-5999), Micro (ISSN: 2673-8023)

如果您已有IOAP/协会折扣,会议折扣可与IOAP/协会折扣叠加使用。所有提交的论文将接受MDPI的标准同行评审程序,以确保学术质量和严谨性。

       

查看详细出版信息及优惠:https://sciforum.net/event/AIS2026?section=#Publicationopportunities

       

会议赞助

本次会议设白金、金、银、铜四个级别的赞助方案。

赞助伙伴将有机会享有:

品牌展示:企业标识、官网链接及简介将展示于会议官方网站。

资料呈现:企业标识将出现在电子版及纸质版会议手册中。

答谢致意:在官方答谢邮件中被提及,并在社交媒体上获得欢迎宣传。

专属交流:在会议晚宴上与嘉宾及行业领袖进行交流。

       

查看会议赞助手册:https://sciforum.net/event/AIS2026?section=#SponsorshipOpportunities

      

如有赞助意向或需就其他相关事务进行咨询,请随时与会务组联系获取详细信息。

                   

会务组联系方式:

邮箱:ais2026@mdpi.com

手机/微信:

刘雅婷 18186120413 

张瀚文 18742504979

刘怡林 15714118117

    

Sensors 期刊介绍:https://www.mdpi.com/journal/sensors

主编:Vittorio M.N. Passaro, Politecnico di Bari, Italy

期刊涵盖所有传感器科学和技术研究领域,例如物理传感器、智能传感器、传感网络、生物传感器、化学传感器、雷达、可穿戴电子设备和先进的传感材料及其在物联网、工业、农业、环境、遥感、导航、通信、车辆、成像、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应用。目前期刊已被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SCIE)、PubMed、EI、Scopus等数据库收录。

2024 Impact Factor:3.5

2024 CiteScore:8.2

Time to First Decision:19.7 Days

Acceptance to Publication:2.4 Days

          

Micromachines 期刊介绍:https://www.mdpi.com/journal/micromachines

主编:Ai-Qun Liu,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China

期刊研究内容涉及微/纳米结构、材料、器件、系统及与微纳技术相关的基础研究和应用。

2024 Impact Factor:3.0

2024 CiteScore:6.0

Time to First Decision:17.2 Days

Acceptance to Publication:1.9 Days

     

AI Sensors 期刊介绍:https://www.mdpi.com/journal/aisens

主编:Chengkuo Le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Singapore

期刊旨在弥合人工智能、物联网和传感器的紧密联系,促进协作和通讯,以加速边缘计算和 AIoT 传感技术的创新。

Time to First Decision:19 Days

Acceptance to Publication:4 Days

   

Micro 期刊介绍:https://www.mdpi.com/journal/micro

主编:Prof. Dr. Zhou Li, Tsinghua University, China

期刊专注于发表物理、化学、材料、生物、医学、食品、环境技术、工程等领域的微尺度和纳米尺度研究和应用相关学术文章。

2024 Impact Factor:1.9

2024 CiteScore:3.2

Time to First Decision:28.1 Days

Acceptance to Publication:4.7 Days

尾图1.jpg

尾图2.jpg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MDPI开放科学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16770-1505931.html?mobile=1

收藏

当前推荐数: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