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球可持续发展与清洁能源需求日益紧迫的背景下,光催化技术因其变革性的应用潜力,正受到科研界与产业界的广泛关注。该技术以太阳能为驱动,具备清洁、低碳的独特优势,在二氧化碳还原、制氢、固氮、污染物降解以及生物质转化等领域展现出广阔前景。
然而,光催化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受限于光催化剂本身的性能。如何设计与构建高效、稳定的光催化剂,成为实现光催化规模化应用的核心挑战。另一方面,光催化反应跨越从飞秒到秒、从原子级别到宏观尺度的复杂时空范围,反应机制——尤其是电子-原子/分子层面的动态耦合过程——仍存在许多未解之谜。因此,发展新型高效光催化材料、推动理论模型的创新与突破,并实现技术上的突破,已成为当前光催化领域迫切而重要的研究方向。
Processes 邀请了南京师范大学程蕾博士,江西农业大学李阳博士和昆明理工大学杨健博士,合作创建特刊Green Photocatalysis for a Sustainable Future (绿色光催化:点亮可持续发展未来)。本特刊重点关注高效且稳定的光催化剂的设计与制备,特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主题:
高效光催化剂的创新设计;
光催化应用 (包括二氧化碳还原、析氢、污染物降解、生物质转化、固氮等);
均相光催化与非均相光催化;
光催化剂的活性、稳定性与产物选择性;
潜在工业应用的案例研究,如实际工况下的稳定性评估。
投稿截止日期:2026年5月14日
客座编辑
程蕾 博士
南京师范大学特聘副研究员。研究领域为低维能源转化材料及光电催化,迄今为止,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0余篇,包括Adv. Mater. (3),Angew. Chem. Int. Ed.,Energy Environ. Sci.,Adv. Funct. Mater.,J. Phys. Chem. Lett. (正封面论文) 等,其中 ESI 高被引论文 6 篇,单篇最高引用 1400 余次,个人 H-index为19,2024 年入选斯坦福大学全球前 2% 影响力科学家、2025年入选江苏省“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培养对象。研究成果受到Nat. Rev. Chem.、Nat. Synth.、Chem. Rev.、Chem. Soc. Rev.等国际权威期刊多次引用。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4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等多项科研任务。
研究领域:(1) 新型单原子/小分子有机无机功能材料可控合成、限域调控及光电催化机制探究;(2) 太阳能驱动碳循环实现高附加值碳氢燃料转化技术研究;(3) 能源化学转化的动态本质与调控。
李阳 博士
李阳博士,聚焦能源与环境光催化材料的设计开发与实际应用,致力于通过材料创新推动清洁能源制备与环境污染治理。具体研究方向包括光催化产氢、二氧化碳资源化转化、以及有机污染物降解等。至今已在国际重要SCI期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包括5篇入选ESI全球高被引论文。目前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共5项。
杨健 博士
昆明理工大学特聘教授。从事能源与环境半导体光 (电) 催化领域研究工作,在材料科学、化学及环境等交叉学科领域进行高效纳米光 (电) 催化材料的活性位点调控、协同效应构建、结构设计及反应活性机制分析,研究集中于材料体系在塑料重整、分解水制氢 (耦合生物质选择性转化双功能反应)、产双氧水、固氮及水净化等领域的应用。在国内外著名刊物发表SCI论文40余篇,被引1400余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云南省科技厅项目2项。研究团队长期从事太阳能高效利用的基础研究和开发,助力“双碳”目标,努力创新、注重理论计算研究与实验探索相结合,聚焦太阳能、氢能等清洁能源转化和利用,从材料设计和开发的角度促进创新技术的发展。
了解更多特刊信息:https://www.mdpi.com/journal/processes/special_issues/5IP1C8MYB7
期刊主页:https://www.mdpi.com/journal/processes
Processes 期刊介绍
主编:Giancarlo Cravotto, University of Turin, Italy
期刊主题涵盖化学、生物、材料、能源、环境、食品、制药、制造等相关过程工程领域。目前已被Scopus、SCIE (Web of Science)、CAPlus/SciFinder、Inspec 等数据库收录。
2024 Impact Factor:2.8
2024 CiteScore:5.5
Time to First Decision:16 Days
Acceptance to Publication:2.8 Days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0-4 12: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