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当今全球化飞速发展的时代,公民身份的概念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传统上,公民身份主要基于血统 (jus sanguinis) 和出生地 (jus soli) 来确定,然而,随着跨国主义、后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等思潮的兴起,其内涵也被注入了新的考量,更多地与超越民族国家边界的理念与视角产生互动。
研究背景
当“出生地/ 血统”不再能定义公民身份
尽管如此,民族国家的公民身份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引发了社会学领域关于公民身份的三个相互关联的谜题:
1. 如何调和基于权利和基于出生的公民身份合法性?
2. 如何在非民族国家的术语中概念化公民身份,而不削弱国家的核心作用?
3. 如何解释跨国公民权利的兴起?
这篇文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理解这些复杂的问题。作者通过对全球范围内国籍法的变化进行分析,提出了“模块化公民身份”这一概念,为我们解答上述谜题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
研究方法与数据
公民权的“新模块”正在崛起
作者总结发现,全球范围内,传统的“出生地/血统”模块正在被三个新模块补充:
侨民模块:为了吸引侨民汇款和投资,131个国家推出“侨民特殊权利”(比如印度OCI、墨西哥的“海外侨民卡”);
财富模块:超过50个国家推出“投资公民权”,用钱就能买“权利模块”(比如圣基茨捐款25万换全公民权,孟加拉要求投资不撤出才能保留公民权);
资质模块:超过30个国家用“积分制”筛选移民,学历、技能、语言等“量化资质”成为新模块 (比如加拿大CRS积分、澳大利亚的技术移民签证)。
各国公民法定性分析
作者收集了超过131个国家的公民身份相关法律 (包括双重国籍、投资公民权、侨民权利等政策),梳理出近百年的政策变化趋势。图1清晰显示:1910年时,几乎没有国家允许双重公民身份,到2020年,已有131个国家承认某种“非排他性公民身份”(比如双重国籍、侨民特殊权利)。
图1:允许双重或多重国籍的国家数量不断增加
印度的深度民族志研究
为验证“模块化公民身份”理论,作者以印度“海外公民权 (OCI)”政策为核心案例,展开为期数月的新德里田野工作——通过访谈印度侨民事务局官员、追踪政策文件修订过程、座谈侨民组织代表,以及梳理印度议会关于OCI的辩论记录,完整还原了印度政府从2000年到2015年,如何通过权利模块的加减与重组,在吸引侨民资源和守住主权底线之间找到平衡。
2000-2005 年
印度政府明确将权利模块与侨民的经济价值绑定,用侨民最迫切的“财产权、教育权”模块,换取其对印度本土的投资与贡献。
2001年印度高级别委员会 (HLC) 报告中提到:“印度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计划,旨在每年增加约60亿美元的外国对印投资。据估计,约有2000万印度人居住在境外。法律规定,非印度公民不得拥有财产等。因此,富裕的外籍人士无法在印度建造医院、学校或公司,以改善当地条件和经济……印度将允许居住在美国和其他几个富裕国家的印度公民拥有双重国籍,以刺激对印度市场的投资,并平息印度裔长期以来的不满情绪。”2002年,印度政府启动了“印度裔人士卡”(Person of Indian Origin -PIO) 计划,面向居住在特定国家的印度侨民及其外籍配偶。
2005 年
2005年又推出了“印度海外公民卡”(OCI) 计划,该计划赋予了印度侨民更广泛的权利,但将外籍配偶排除在外。清晰指向:印度通过“开放经济模块、关闭政治模块”的二元划分,精准界定了“可让渡的权利”与“不可触碰的主权”,避免“权利开放”冲击国家制度根基。
2015 年
2015年,两项计划 (PIO和OCI) 合并,将OCI福利扩展至外籍配偶,并取消了对他们的血统要求。随着侨民群体结构变化 (跨种族家庭增多、金融需求升级),印度通过“新增模块、简化流程”,让“权利篮子”更贴合现实,从而持续巩固“侨民-国家”的利益联结。
作者发现国家对“公民权利模块”的调整,从来不是抽象的“理论实验”,而是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实用主义选择——用“经济、教育、流动权模块”吸引侨民的资金和资源,用“关闭政治、公职权模块”守住国家主权底线,最终实现“侨民获益、国家发展”的双赢。
研究总结
公民身份不是“一张卡”,而是“一篮子权利”
本研究最核心的结论,就是提出“模块化公民身份”(Modular Citizenship) 的框架——简单说,公民身份不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有多少、有哪些”的问题,它由两个关键维度构成:
1. 模块性 (Modularity)
公民身份不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而是由“民事权利”(比如工作、财产)、“政治权利”(比如投票、从政)、“社会权利”(比如福利、教育)、“流动权利”(比如出入境自由) 等多个“模块”组成。国家可以根据需求“添加 / 删除”模块:
比如美国H-1B签证持有者:有“工作权”(但绑定特定雇主)、“居留权”(但只有 6 年),却没有“政治权利”;
印度OCI持有者:有“财产权”、“教育权”、“流动权”,却没有“投票权”、“从政权”。
就像拼乐高,不同身份 (签证持有者、永久居民、侨民) 对应的“权利模块”不同,组合起来就是独一无二的“公民身份拼图”。
图2:以“印度公民在美身份变化”为线索,通过5种典型身份,展示“权利模块”如何随法律状态调整 (白色方块代表没有权利,黑色方块代表拥有完整权利,灰色方块代表部分权利)
2. 调节性 (Modulation)
国家不仅能“组合模块”,还能调整模块的“质量”和“数量”:
质量调节:比如同样是“工作权”,H-1B持有者只能为特定雇主工作,而永久居民可以自由换工作;
数量调节:比如同样是“福利权”,有些国家给永久居民开放医保,却不开放失业救济。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的“非公民”(比如美国H-1B持有者) 比某些“公民”(比如被剥夺投票权的重刑犯) 拥有更多实际权利——因为他们的“权利模块组合”更优。
理解公民身份的变化,将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这个世界的多样变化。
作者介绍
Professor Aneesh Aneesh是俄勒冈大学 (University of Oregon) 的全球化、劳工和技术社会学家,全球研究与语言学院的执行院长。此前,他曾任职于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ilwaukee),担任社会学教授,并兼任世界事务研究所 (Institute of World Affairs) 所长及全球研究项目负责人。 21世纪初,Professor Aneesh Aneesh在斯坦福大学 (Stanford University) 科技项目任教期间,提出了“算法治理”(algocracy) 理论。该理论将“算法治理”与科层制治理、市场治理及基于监控的治理体系明确区分,为社会科学领域的算法治理研究开辟了新方向。他著有《虚拟移民:全球化的规划》(Virtual migration: The programming of globalization)(杜克大学出版社,2006年)和《中性口音:语言、劳动和生活如何全球化》(Neutral accent: How language, labor, and life become global)(杜克大学出版社,2015年)。
阅读英文原文:https://www.mdpi.com/3468218
期刊主页:https://www.mdpi.com/journal/socsci
Social Sciences 期刊介绍
主编:Emeritus Prof. Nigel Parton, University of Huddersfield, UK
期刊下设12个栏目,涵盖社会学、社会政策、社会工作、政治科学、人类学、犯罪学、心理学、经济学、地理、历史及国际关系等。
2024 Impact Factor:1.7
2024 CiteScore:3.1
Time to First Decision:34.5 Days
Acceptance to Publication:4.6 Days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9-30 06: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