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推动出版质量与影响力的提升,并为构建更加开放、可信、可持续的学术生态系统注入新动力,MDPI已先后于大连和北京成功举办两届可持续出版论坛。今年,MDPI携手江苏省科技期刊学会,于2025年9月21–22日在南京隆重召开第三届可持续出版论坛,会议现已圆满落幕。
本届论坛由大会主席、STM中国顾问颜帅博士主持,旨在汇聚出版行业的前沿思想与技术突破,推动学术出版的可持续发展。近百位出版人、编辑、学者与技术专家齐聚一堂,围绕开放科学与智能技术融合背景下的前沿发展路径展开深入探讨,交流一线实践经验,分享领域最新动态。
开幕致辞
会议伊始,颜帅主席率先登台致辞。他向远道而来的各位专家学者致以最热烈的欢迎,并温情提及,本次会议更像是一场 “老朋友的相聚”。颜帅主席特别鼓励大家珍惜线下交流的宝贵机会,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让思想在互动中碰撞出更多火花。在这份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本次会议正式拉开帷幕。
随后,联合主办方代表、江苏省科技期刊学会理事长郑晓南上台发言。她表示本次会议的核心议程将围绕 “开放科学创新实践”“编辑出版实践”“AI4Publishing创新实践” 三大板块深度展开。郑晓南表示,期待通过本次会议,汇聚行业智慧,为开放获取的未来发展路径展开更深入、更具建设性的探讨。
作为主办方之一,MDPI亚洲区总经理Caleb Snider也带来了诚挚致辞。他分享了一段特别的 “南京情缘”:曾在南京大学求学的经历,让他早已将南京视作自己的 “第二故乡”。因此,他也以东道主的身份,再次向所有嘉宾表达了热烈的欢迎。同时,他介绍,MDPI作为开放获取出版领域的先驱者,始终致力于推动开放获取模式的创新与普及,助力全球科学研究成果更高效、更广泛地传播,让知识的价值惠及更多人。
一、开放科学创新实践
特邀报告
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泽贵以“开放获取的机遇与挑战”为引,着重讲解了在开放获取体系下,科研机构对学术发展的推动作用。谢泽贵分析了开放获取发展对管理部门、科研机构、出版社和作者的影响,他指出,出版社承担着推动科学生态、促进期刊良性发展的重任。他倡导多元化学术价值评价,表示出版社要遴选覆盖全学科领域的高水平开放获取期刊,要立足开放科学实践需求,遵循国际学术评价准则,通过专家评议和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从学术质量、出版规范、开放政策、科研诚信、社会影响力等维度对全球学术期刊进行综合评估。
专题讨论
本场专题讨论由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杨海平主持,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理事长张铁明和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泽贵为嘉宾,话题主要围绕“开放获取的意义与如何推动开放获取更好发展”。
张铁明肯定了开放获取在缩小各个国家间的科技信息差当中的关键作用,他指出,全球的科研工作者都是开放获取的受众,开放获取使得科研成果能够被广泛地阅读和评价,因此对于打破藩篱、增进研究者间的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谢泽贵认为,开放获取对于不同的人群具有不同的意义。社会发展依靠经济推动,出版商也需要通过商业运营来生存,但是出版商的商业运营模式应当控制在各利益相关方能接受的范围之内。
此外,两位嘉宾均表示,开放获取的发展势不可挡,相信MDPI在开放获取发展过程中会发挥重要积极作用,也期待未来能与MDPI有更多的合作。
二、编辑出版实践
特邀报告
有科期刊出版 (北京) 有限公司总编辑钱九红围绕“工程技术期刊集群数字化发展”主题,分享了有科出版在期刊集群数字化发展的成功经验。她表示,期刊发展要符合国家政策要求,与知名学者开展合作能够有效提升期刊影响力,带动期刊高质量快速发展。此外,出版社要提供强有力出版服务,如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数字服务平台,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出版解决方案。
扬州大学《实用临床医药杂志》编辑部主任钱锋以“DeepSeek大模型时代的人机协同学术出版趋势展望”为题,探讨了以AI大模型为核心驱动力的科学可视化与交互、万物互联、可信数据空间、去中心化科学、元宇宙等新兴科技生态与场景。他指出,AI4S正在催生“AI+Publishing”这一全新出版范式,人机协作的新模式推动科技出版与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革,标志着科学时代向智能时代跨越,加速迈向“万物皆数智”的未来。钱锋强调,学术出版高度依赖技术演进,科技期刊编辑不仅应关注期刊自身发展,也需密切关注影响全球科技期刊变革的关键技术力量。其报告内容引发了与会学者的广泛兴趣。
南京农业大学教授舒磊作为JSAN期刊主编,以“构建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学术期刊”为主题进行报告。舒磊首先对JSAN期刊进行了介绍,随后他以学者的视角,分析了文章处理速度和传播度对投稿期刊选择的影响。最后,舒教授表示,高水平期刊的运营离不开高水平学者的参与。对此,他提出要做高水平的学术期刊,可以考虑以下举措:构建论文传播生态、创新评审维度、深度联系高校博士点、配置顶尖编委团队。舒教授的报告及建议生动可行,获得参会学者的好评。
MDPI中国区出版总监李颖莉总结了2025年上半年MDPI期刊的总体工作成果。截止2025年6月,MDPI共创办9个新期刊,19个期刊被ESCI数据库收录,34个期刊被Scopus数据库收录。她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MDPI严格的同行评审流程和质量把控标准,以及MDPI在引入AI把控文章质量的和提升处理效率方面的成绩。她表示,未来MDPI将持续为开放获取出版贡献力量,为学者提供更好、更全面的服务。
专题讨论
“编辑出版实践”专题讨论由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理事长张铁明主持,有科期刊出版 (北京) 有限公司总编辑钱九红、扬州大学《实用临床医药杂志》编辑部主任钱锋、MDPI出版人胡梦蝶和南京工业大学学术期刊编辑部资深编辑周晓薇作为嘉宾上台参与讨论。关于影响期刊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四位嘉宾一致认为期刊的办刊宗旨和范围、资金支持、专业编辑团队和期刊的口碑都对期刊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AI4Publishing
特邀报告
中国图书进出口 (集团) 有限公司副主任王轩介绍到,应对AI 的挑战与机遇,头部出版商通过内部组织重构和创新解决方案等方式拓展业务的边界,赢得新的客户和商业机会。随后,王轩以中图科信在AI助力学术内容创作、期刊影响力建设等方向的实践为例,讲述了技术如何破解行业痛点,进一步佐证了AI技术赋能出版生态的应用价值。在报告的最后,王轩表示,在关注AI对于出版行业可能产生的挑战的同时,也要看到出版在质量认证和社区构建中的重要作用也能为AI技术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赋予价值。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新媒体部主任沈锡宾在报告中提到数智时代人机智能协作体的“新质编辑力”概念。他认为作者可以通过AI生成可用于文章的图片,编辑可以通过AI进行辅助审稿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助力了出版行业的发展,但AI的出现也带来了学者滥用AI的风险。基于此,中华医学会构建了“数智中心”用于检测文章中AI的使用情况,指导编辑工作,得到参会学者的广泛关注。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鄂海红通过分析学术论文不端行为入手,介绍了学术图像AIGC生成式伪造检测技术研究现状,以及针对现有技术瓶颈提出的IDEAL评测工具和基于对比学习的学术图像伪造检测模型,该技术可以检测图片是否由AI生成。针对“论文工厂”论文的检测,她提出全模态、多维度、多阶段“论文工厂”论文智能检测技术。最后,鄂海红结合具体案例介绍了大规模跨篇图像复用智能检测的主要难点和技术创新,获得了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认可。
MDPI中国AI团队技术负责人熊湛从专业技术角度介绍了AI与学术出版行业的融合。合理使用AI可以提升学者处理学术工作的速度,提高编辑找审稿人和排版等工作的效率。同时,MDPI也使用AI工具以便尽可能地检测出文章中存在的学术不端行为,避免出现道德伦理问题。该实践也能为其他出版商提供处理AI相关问题的参考。
专题讨论
“AI4Publishing创新实践”专题讨论由扬州大学《实用临床医药杂志》编辑部主任钱锋主持,中国图书进出口 (集团) 有限公司副主任王轩、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新媒体部主任沈锡宾、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鄂海红、MDPI中国AI团队技术负责人熊湛为嘉宾,就AI工具的使用、数据共享及学术论文的发展趋势进行讨论。嘉宾们对于AI工具都持积极态度,鄂海红认为当今时代AI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态势,熊湛提出要在全面拥抱AI的同时持谨慎态度。对于数据共享问题,沈锡宾提出,出版商需要依靠数据生存,数据共享可能会导致一些出版商被取代,因此数据共享并非很好的选择。关于学术论文将来的发展趋势,嘉宾们认为AI不会消解学术论文存在的价值,反之AI会为学术成果的传播作出积极贡献。
时光匆匆,思想的碰撞却余韵悠长。从开放科学的价值深耕到编辑出版的实践革新,再到AI赋能出版的前沿探索,每一位专家的分享都为可持续出版生态注入了鲜活力量。第三届可持续出版论坛虽已落幕,但对高质量、开放化、智能化出版未来的追寻从未止步。MDPI将始终与学界、出版界同仁携手,带着本次论坛的智慧成果继续前行,期待下一次相聚时,能见证更多行业新突破、新成长!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MDPI开放科学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16770-1503503.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