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保加利亚Trakia University的学者近日在 Veterinary Sciences 期刊发表研究成果,建立了一种基于高脂饮食与链脲佐菌素 (STZ) 诱导的T2DM大鼠模型。研究发现,高血糖、HOMA-IR、脂肪指数 (AI)、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升高,是长期高脂饮食诱导前驱糖尿病状态的重要代谢标志。随着糖尿病的发展,出现了持续性高血糖、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尿酸及氧化应激产物 (AOPP) 升高,同时胰岛β细胞功能 (HOMA-β) 下降。研究强调,结合多种易获取的代谢指标,有助于精准评估大鼠T2DM模型的进展。
对照组和实验组HOMA-IR (n = 7)
研究过程与结果
为了模拟2型糖尿病 (T2DM) 的病理特征,保加利亚Trakia University的研究团队在 Veterinary Sciences 期刊上发表了一项系统性的动物实验研究。他们采用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 (STZ) 处理,建立了大鼠T2DM模型,并详细监测了其在代谢、氧化应激和组织学等方面的变化。
实验共使用70只6–7周龄、初始体重为160–180 g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只。所有大鼠在恒温恒湿环境下饲养,自由摄食饮水。实验组在适应期后给予为期4周的高脂饲料,该饲料每100g含能量445.6 kcal,脂肪供能比例达43%;随后,实验组大鼠注射亚糖尿病剂量的STZ (35 mg/kg),成功诱导糖尿病。研究遵循保加利亚食品安全局批准的动物伦理标准。
研究在多个时间节点 (实验初期、饮食干预4周后,STZ注射后的第1、3、5、10天) 进行血样采集与指标测定,包括血糖、胰岛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脂蛋白、尿酸、氧化蛋白产物 (AOPP),并计算HOMA-IR (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β (β细胞功能) 和脂肪指数 (AI)。此外,还进行了肝脏和胰腺的组织学切片观察。
实验结果表明,高脂饮食显著促进了胰岛素和血糖水平的升高,为糖尿病的发展奠定基础。STZ注射后,实验组大鼠血糖迅速升高,第10天达到27.55 ± 5.59 mmol/L。胰岛素在STZ处理后第3天达到高峰 (17.05 μIU/mL),随后略有下降。HOMA-IR呈持续升高趋势,显示出明显的胰岛素抵抗;与此同时,HOMA-β显著下降,提示β细胞功能损伤。
脂质谱方面,高脂饮食组大鼠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低密度脂蛋白 (LDL) 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尤其在STZ处理第5天,TG达到8.32 mmol/L、VLDL为3.81 mmol/L,均具统计学意义 (p < 0.001)。第10天略有回落但仍高于初始水平。HDL虽有升高趋势,但变化不显著。
此外,尿酸水平和AOPP在STZ处理后迅速上升,并在整个实验期间维持高水平,说明糖尿病状态下氧化应激显著增强。脂肪指数 (AI) 在第5天达峰值后略有下降,BMI数据也表现出与高脂饮食和糖尿病状态密切相关的波动。
组织学观察进一步揭示了T2DM模型大鼠在肝脏和胰腺层面的显著病理变化。高脂饮食结束后,实验组大鼠肝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形态改变,胞浆中可见明显脂滴,核膜及核仁染色增强。STZ注射后第5天,肝小叶结构大体完整,但中心静脉充血扩张,窦状隙明显扩张,门管区出现脂肪变性、核固缩以及中性粒细胞浸润和Kupffer细胞数量增加等病理改变。第10天虽炎症有所减轻,但仍可见轻度毛细血管扩张。
胰腺方面,高脂饮食后胰腺结构基本保持正常,但出现脂肪细胞聚集。STZ处理后,第5天观察到胰岛形态不规则、密度下降甚至缺失,并伴有导管扩张与明显的中性粒细胞浸润。第10天部分区域胰岛结构有所恢复,但炎症仍存在,个别腺泡区域胰岛完全缺失。
本研究从代谢、生化到组织学三个层面,全方位揭示了高脂饮食联合STZ处理在大鼠中成功诱导2型糖尿病的过程,并为后续糖尿病研究与药物干预提供了科学的动物模型依据。
研究总结
本研究构建的2型糖尿病 (T2DM) 大鼠模型,基于两大关键致病机制:由高脂饮食诱导的胰岛素抵抗,以及链脲佐菌素 (STZ) 引起的胰腺β细胞功能损伤。研究团队选择持续4周的高脂饮食作为第一步干预手段,使脂肪供能比例达43%,以诱导肥胖及胰岛素抵抗。之后单次给予亚糖尿病剂量的STZ (35 mg/kg),以模拟β细胞功能进行性丧失的过程。
值得指出的是,相较于人类肥胖需要长时间积累,啮齿动物在高热量饮食干预下可在数周内诱导肥胖。实验中加入猪油作为脂肪源,依据Buettner等人观点,该类脂肪含有较多的饱和和单不饱和脂肪酸,能更有效诱导代谢异常。
尽管部分研究尝试采用更短时间的高脂饮食诱导方案,但并未在血糖方面观察到显著变化。而本研究结果表明,仅4周的高脂饮食 (脂肪供能 > 40%) 即可引发葡萄糖代谢紊乱,是肥胖—胰岛素抵抗—β细胞功能减退这一糖尿病进程链条中的关键起始环节。
研究对比了多种与肥胖相关的指标,发现在Wistar大鼠中,传统的指标如体重、身长、腹围或BMI并不能准确反映实验诱导的肥胖状态。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大鼠在这些参数上并无显著差异,推测其变化主要与自然生长发育有关,而非高脂饮食的作用。
相比之下,研究所用的脂肪指数 (AI) 更具判别力——该指标基于解剖后测量的腹股沟脂肪、附睾脂肪及肾周脂肪质量与总体体重的比值计算而得。AI在实验初期为4.08 ± 0.18%,在高脂饮食及STZ处理后均明显升高,提示内脏脂肪积聚加剧,是评估大鼠肥胖状态更为可靠的指标。
此外,实验组大鼠在高脂饮食与STZ处理后,表现出明显的胰岛素抵抗 (HOMA-IR从5.06上升至14.80),而β细胞功能 (HOMA-β) 则持续下降,反映出胰岛素分泌虽未完全丧失,但功能已显著受损。胰岛素水平的变化 (第3天升高,第10天趋于对照水平) 以及组织学上胰岛中胰岛结构的破坏与保留并存,进一步支持该结论。
在疾病进展过程中,实验组大鼠的血清生化指标发生显著改变。高脂饮食及STZ注射后,第5与第10天血清出现混浊,提示乳糜微粒及VLDL水平升高,与脂蛋白脂酶活性下降密切相关。同时,甘油三酯、总胆固醇、LDL和VLDL水平均显著升高,脂质代谢紊乱特征明显。这种失衡源于胰岛素无法有效抑制激素敏感性脂肪酶活性,游离脂肪酸 (FFA) 浓度升高,进一步诱发脂肪组织和骨骼肌胰岛素抵抗,并在肝脏中积累为脂滴,导致肝组织脂肪变性。
氧化应激相关指标亦出现动态变化。尿酸作为嘌呤代谢终产物,其水平在STZ注射第1天即升高,并持续维持高位,被认为是糖尿病发展过程中的早期预警因子。研究还观察到AOPP (晚期氧化蛋白产物) 在第3天急剧上升,并于第5和第10天维持高水平,是蛋白氧化损伤的重要标志物。既往文献也证实,AOPP在糖尿病患者中普遍升高,表明其在T2DM氧化应激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研究结论指出:该模型以高脂饮食诱导胰岛素抵抗,以STZ选择性破坏β细胞,成功模拟了T2DM发展的主要病理过程。高血糖、HOMA-IR、AI、TC、TG、VLDL、LDL、尿酸及AOPP的升高,以及HOMA-β的下降,是疾病发展的关键指标。建议结合多项易获取的生化参数,用于动态监测糖尿病进展及药物干预效果评估。
阅读英文原文:https://www.mdpi.com/2370686
期刊主页:https://www.mdpi.com/journal/vetsci
Veterinary Sciences 期刊介绍
主编:Patrick Butaye, Ghent University, Belgium;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hina
发表与兽医科学领域相关的原创研究文章、评论、通讯和简短说明,主题包括动物疾病、紊乱和损伤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2024 Impact Factor:2.3
2024 CiteScore:3.5
Time to First Decision:21.1 Days
Acceptance to Publication:2.7 Days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MDPI开放科学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16770-1498580.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