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PI开放科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dpi https://www.mdpi.com/

博文

Microorganisms:上海交通大学李志勇教授主持特刊——中国环境微生物学研究前沿 2025

已有 951 次阅读 2025-7-7 17:50 |个人分类:特刊征稿|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微生物广泛存在于空气、土壤、湖泊、河流、冰川、岩石、海底等自然环境中。作为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微生物可以完成地球上生命所能实现的全部过程。环境微生物能降解有害物质,能修复生态环境,能促进自然界的元素循环,能促进土壤中的物质循环,等等。在当前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深入研究并阐明微生物、污染物与环境三者间的相互关系与作用规律对环境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Microorganisms 特邀上海交通大学李志勇教授主持特刊“State-of-the-Art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in China 2025 (中国环境微生物研究前沿2025)”。特刊期待接收针我国环境微生物学研究话题的相关稿件,投稿范围包括但不限于:

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C、N、P、S 循环);

微生物处理:微生物生物降解、微生物生物修复、微生物及废物回收、微生物农药、微生物肥料等;

微生物污染:环境 (水/土壤/空气/食物)中的病原微生物、微生物代谢和环境污染(如微生物毒素) 等;

微生物生态学;

极端环境下的微生物生命;

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

微生物相互作用;

微生物种群生物学;

环境栖息地 (例如土壤、根际或含水层) 的微生物组生物学;

微生物群落遗传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

微生物群落的进化过程。

        

投稿截止日期:2025年12月31日

             

客座编辑

李志勇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博士,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海洋生物技术研究室负责人。

主要从事海洋共生微生物研究,重点从环境基因组、分子生态、功能基因 (簇)、次级代谢产物、酶等方面全面、深入地开展海绵、珊瑚共生微生物的研究。2002年以来负责了包括7项国家自然基金、1项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课题、3项国家863项目等在内的十余项项课题研究,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项、863计划课题1项。

入选2021、2022“中国高被引学者”(Highly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 榜单 (生物学)。第3届海绵微生物学国际会议大会主席 (2018)。上海市科技启明星 (2004)、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2006)、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 (2008)。2013年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奖。2016年获得“上海市育才奖”。2017年上海交通大学首届“教书育人奖”一等奖。

任国际期刊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栏目主编 (Microbial symbioses)、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 栏目主编 (Microbial symbioses)、Frontiers in Natural Products 副主编;Processes 编委、Bioengineering 编委;中国海洋药物杂志编委。FEMS Microbiology Ecology 专辑 Sponge Microbiome 编辑。

       

了解更多特刊信息:https://www.mdpi.com/journal/microorganisms/special_issues/BW9CTAS1UJ

期刊主页:https://www.mdpi.com/journal/microorganisms

        

Microorganisms 期刊介绍

主编: Nico Jehmlich, UFZ-Helmholtz Centre for Environmental Research, Germany

期刊主题涵盖微生物学的各个研究领域,主要发表环境、植物、食品、肠道、医药、技术等微生物相关领域的学术文章。现已被SCIE (Web of Science)、PubMed (NLM)、Scopus等重要数据库收录。

2024 Impact Factor:4.2

2024 CiteScore:7.7

Time to First Decision:11.7 Days

Acceptance to Publication:2.7 Days

尾图1.jpg

尾图2.jpg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16770-1492733.html

上一篇:Chemosensors:南京师范大学韦天香副教授主持特刊——应对全球卫生健康挑战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下一篇:增长38%!Q1期刊Big Data and Cognitive Computing 2024 Citescore9.8
收藏 IP: 116.211.5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7-9 12: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