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值此国际妇女节之际,我们不仅要庆祝女性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卓越成就,更要特别致敬那些在科学研究中做出杰出贡献的女性科学家。今天,我们将聚焦于几位获得了诺贝尔奖的女性科学家,包括屠呦呦、Emmanuelle Charpentier、Jennifer Doudna以及Andrea Ghez。
她们以非凡的智慧和坚韧的毅力,打破了性别壁垒,为人类的科学进步开辟了新的道路。让我们一起回顾她们的重大科研突破,展望这些领域未来的无限可能,并探索Preprints.org上关于这些主题的前沿研究成果。
欢迎浏览Preprints.org官网了解更多有关平台和预印本的信息:
https://www.preprints.org/?mtm_campaign=sciencenet-post
01
屠呦呦与青蒿素研究
屠呦呦是中国著名的药理学家,她在黄花蒿中发现了高效抗疟成分——青蒿素,因此荣获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中国本土首位获得自然科学类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ACTs)现已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疟疾治疗一线方案。
这一重大突破不仅为全球疟疾防治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也激发了科研人员对青蒿素在疾病治疗中潜在应用价值的深入研究和探索——
青蒿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潜在治疗应用[1]
最新的研究发现,青蒿素在低浓度下对神经元细胞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能够提高细胞存活率并抑制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的蛋白聚集。其内酯环结构对这种保护作用至关重要,而其衍生物如双氢青蒿素和青蒿烯因结构改变而失去此作用。这些发现为青蒿素在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提供了新见解。
该研究预印本首发于Preprints.org,并在2025年1月发表于期刊Molecules上。
点击链接阅读原文:
https://www.preprints.org/manuscript/202412.0337/v1?mtm_campaign=sciencenet-post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在抗皮肤纤维化中的潜力[2]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青蒿琥酯(AS)和双氢青蒿素(DHA)能有效抑制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纤维化(即疤痕形成),促进组织修复。此外,不含青蒿素的非洲青蒿也有很强的抗纤维化效果。这些发现为青蒿、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在抗纤维化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新方向。
图1:【左】青蒿素(ART)、青蒿素衍生物(DHA、AS、AM)和青蒿素肝脏代谢物脱氧青蒿素(dART);【右】黄花蒿和非洲蒿[2]
该研究预印本首发于Preprints.org,并在2024年5月发表于期刊Molecules上。
点击链接阅读原文:
https://www.preprints.org/manuscript/202403.0640/v1?mtm_campaign=sciencenet-post
02
Emmanuelle Charpentier、Jennifer Doudna与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
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Jennifer Doudna是两位杰出的生物化学家,因开发了革命性的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她们共同荣获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这一技术被誉为“基因剪刀”,能够精确地编辑DNA,为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研究带来重大突破。
许多科研人员利用这一强大的基因编辑手段,取得了多项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为提升人类福祉做出贡献——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助力绵羊育种发展[3]
中国科研人员通过优化CRISPR-Cas9系统的显微注射条件,及使用特定浓度的Cas9和sgRNA混合物,显著提高了绵羊卵母细胞的基因编辑效率。在实验中,科研人员成功编辑了目标基因,并生成了基因编辑的绵羊羔羊。这项技术为家畜育种提供了一种更高效、更精确的方法,未来有望帮助培育出更好的绵羊品种,推动畜牧业的发展。
该研究预印本首发于Preprints.org,并在2025年1月发表于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上。
点击链接阅读原文:
https://www.preprints.org/manuscript/202412.0802/v1?mtm_campaign=sciencenet-post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优化威士忌生产[4]
研究发现,通过CRISPR-Cas9技术敲除HOM2基因可以有效降低威士忌中高级醇的含量,尤其是异戊醇和正丙醇的含量显著减少。优化后的发酵条件能够生产出低醉酒度的威士忌,且发酵过程中酵母的代谢途径得到了有效调控。这项研究为生产高品质、低醉酒度的威士忌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图2: 供体DNA构建示意图
该研究预印本首发于Preprints.org,并在2024年11月发表于期刊Fermentation上。
点击链接阅读原文:
https://www.preprints.org/manuscript/202410.1702/v1?mtm_campaign=sciencenet-post
03
Andrea Ghez与超大质量黑洞研究
Andrea Ghez是著名天文学家,因在银河系中心发现超大质量致密天体的开创性工作而荣获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发现被广泛认为是超大质量黑洞。多年来,她运用开创性技术观察黑洞周围恒星的运动,不仅为银河系中心存在超大质量黑洞(即人马座A)提供了有力证据,还为研究黑洞在星系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开辟了新方向。
如今,黑洞研究依然是天文学的热门前沿领域,众多科学家在这一领域不懈追求,传承着Andrea Ghez的探索精神,为揭示宇宙的奥秘提供了新的线索——
黑洞视界与早期星系[5]
最新研究通过分析黑洞视界附近的物理条件,发现这些区域的极端引力场可以显著增强重子数破坏过程,从而促进大量物质的生成。这一机制为理解早期宇宙中超大质量黑洞及它们所在星系的快速成长提供了新视角,并有助于解释观测到的低质量黑洞间隙现象。
该研究预印本首发于Preprints.org,并在2025年1月发表于期刊Galaxies上。
点击链接阅读原文:
https://www.preprints.org/manuscript/202411.2065/v1?mtm_campaign=sciencenet-post
量子引力理论揭示宇宙早期奥秘[6]
学者Piero Chiarelli提出了一个新的量子引力理论,试图把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结合起来。通过这个理论,作者解释了为什么宇宙中的物质比反物质多,以及为什么宇宙膨胀的速度(宇宙学常数)非常小。同时,文章还提出了一个关于超大质量黑洞形成的新观点,认为这些黑洞和它们周围的星系可以在宇宙大爆炸后不久直接形成,而不需要经过漫长的质量吸积过程。这个理论为理解宇宙的早期演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该研究预印本首发于Preprints.org,并在2023年12月发表于期刊Quantum Reports上。
点击链接阅读原文:
https://www.preprints.org/manuscript/202310.0318/v1?mtm_campaign=sciencenet-post
在国际妇女节这个特别的时刻,我们向所有女性科学家致以敬意。她们的成就不仅为科学界树立了榜样,也为社会带来了启迪和鼓舞。
Preprints.org 作为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有幸见证并助力着科学的传承与发展。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将有更多优秀的科研工作者在 Preprints.org 上分享他们的智慧结晶,推动科学的边界不断拓展,让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更加深刻而广阔。
参考文献
[1] Pukhov, S.A.; Semakov, A.V.; Pukaeva, N.E.; Kukharskaya, O.A.; Ivanova, T.V.; Kryshkova, V.S.; Bachurin, S.O.; Kukharsky, M.S. Artemisinin Stimulates Neuronal Cell Viability and Possess a Neuroprotective Effect In Vitro. Molecules 2025, 30, 198.
[2] Weathers, P.; Towler, M.; Kiani, B.H.; Dolivo, D.; Dominko, T. Differential Anti-Fibrotic and Remodeling Responses of Human Dermal Fibroblasts to Artemisia sp., Artemisinin, and Its Derivatives. Molecules 2024, 29, 2107.
[3] Wang, H.; Yang, H.; Li, T.; Chen, Y.; Chen, J.; Zhang, X.; Zhang, J.; Zhang, Y.; Zhang, N.; Ma, R.; Huang, X.; Liu, Q. Optimization of CRISPR/Cas9 Gene Editing System in Sheep (Ovis aries) Oocytes via Microinjection. Int. J. Mol. Sci. 2025, 26, 1065.
[4] He, J.; Zhou, H.; Liang, J.; Tuerxun, K.; Ding, Z.; Zhou, S. HOM2 Deletion by CRISPR-Cas9 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for Decreasing Higher Alcohols in Whiskey. Fermentation 2024, 10, 589.
[5] Gogberashvili, M.; Sakharov, A.S. Black Holes and Baryon Number Violation: Unveiling the Origins of Early Galaxies and the Low-Mass Gap. Galaxies 2025, 13, 4.
[6] Chiarelli, P. Quantum Spacetime Geometrization: QED at High Curvature and Direct Formation of Supermassive Black Holes from the Big Bang. Quantum Rep. 2024, 6, 14-28.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7 13: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