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加快科研成果的公开与传播,目前有多种快速发布科研成果的方式,如发布预印本、在学术会议上展示或在学术社交平台上分享等。
本文旨在介绍目前主要的快速发布方式,比较它们的优缺点,并探讨它们对后续期刊投稿的影响。同时,我们鼓励大家特别关注预印本发布,其在帮助作者传播研究成果及确立研究优先权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
欢迎浏览Preprints.org官网了解更多有关平台和预印本的信息:
https://www.preprints.org/?mtm_campaign=sciencenet-post
本文首发于“PreprintsOrg 预印本”公众号,欢迎关注及时获取最新资讯:
https://mp.weixin.qq.com/s/BWlib6MThPtt7NaF1sOCkg
01 方式一:通过学术会议发布
学术会议是学者们交流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之一,通常由学术机构或科研组织举办,目的是促进同一学科领域内研究人员的交流与合作。
在学术会议上,学者们可以通过海报展示、口头报告、专题研讨等方式向其他参会者分享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并进行交流。部分学术会议还会出版会议论文集,供参会者及其他学者查阅。通过这种方式,研究成果可以在同行中获得一定的曝光和讨论。
在学术会议上公布研究成果的优势在于可以直接与领域内的其他研究者进行交流,获得即时的反馈和建议。并且在会议上展示的、未经正式同行评审的研究成果,在经过内容的完善和扩展后,通常仍可发表在期刊上,不会被视为重复(duplicate publication)或先前发表(prior publication)。
图1: MDPI期刊针对会议论文的发表政策[1]
图2: Frontiers期刊针对会议论文的发表政策[2]
如果会议论文已经过同行评审且可引用,它就有可能会被视作先前发表,进而不被某些期刊所接受。若参会之后有向期刊投稿的需求,那么需要提前参考目标期刊的发表政策,选择合适的展示形式,在会议上分享研究成果。
图3:Science期刊针对会议论文的发表政策[3]
此外,学术会议往往聚焦于特定领域和特定话题,且参与人数有限,可能会限制研究成果的传播广度和影响力。而海报展示或口头报告,则无法详尽阐述研究细节,也可能导致研究成果披露不充分,难以被复制和验证,从而影响研究优先权的建立。
02 方式二:通过机构存储库发布
一些大学或研究机构建立了自己的学术资源存储库,用于存储其成员的工作文件、技术报告、会议论文、案例研究或学位论文等学术资料,例如哈佛大学的DASH、麻省理工大学的DSpace@MIT及加州大学的eScholarship等,学者可以在此发布其研究成果。
这些存储库通常是开放获取的,允许公众访问。此外,一些机构存储库中的文章还会被包括Google Scholar在内的搜索引擎索引,进一步提升了研究可见度。
图4:哈佛大学DASH存档声明[4]
通过机构存储库发布研究成果,能够快速与本机构的学术社区分享和交流。这些存储库通常接受更多类型的稿件,包括那些尚未达到出版标准的草稿。同时,一些期刊在其发表政策中也明确表示,它们接受在个人或机构存储库上发布过的手稿,并不将其视为先前发表。
图5:美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期刊针对先前发表的范围规定[5]
然而,这一渠道也存在局限性,一些机构存储库主要服务于本机构的研究人员,独立学者或其他机构的研究者无法在此发布作品,存在一定的排他性。此外,机构可能无法为研究手稿分配持久性数字标识符(如DOI),存在链接失效、无法溯源的风险。
03 方式三:通过学术社交平台发布
一些商业性的学术社交平台,如ResearchGate和Academia.edu,提供发布研究成果的服务,并有可能为文章分配DOI。学者们可以利用这些平台存储和管理自己的科研资料,并与学术社区内的其他研究者构建关系网络。
这些平台的优势在于能够让研究者直接在学术社区内分享成果,同时平台可能还会将这些成果推送给关注相关研究主题的学者,从而迅速且精准地触达广泛的学术受众,并及时获取他们的反馈。
然而,从期刊接受程度来看,这类平台的成果发布不如预印本和会议论文那样被广泛认可。许多期刊并未在其先前出版政策中明确排除这类平台上的出版物,因此学者需要自行联系期刊办公室进行咨询。由于缺乏明确的政策规定,学者便面临着被期刊拒稿的风险。
图6:Science期刊针对先前发表政策[3]
另外,在这类平台上发布研究成果还可能带来版权风险。它们通常不要求作者转让版权,但往往缺乏与作者之间的明确版权协议,例如开放获取的CC许可协议。这不仅不便于其他学者规范引用和传播这些成果,也可能不利于作者维护自己的权益。
04 方式四:通过开放出版平台发布
开放出版平台,如F1000Research,采用的是先发表后评审的模式,并收取相应的文章处理费用。学者通过此渠道,可在经过基础检查后迅速发布和公开研究成果,随后再接受开放的同行评审。
相较于传统期刊,开放出版平台加快了研究成果公开的速度,降低了发表偏见。相较于预印本,其增加了开放式同行评审环节,提升了科研成果发表的严谨性。
不过这类平台通常不具备影响因子,且作品一经发表,往往不能再向期刊投稿。对于那些重视期刊发表和追求高影响因子的学者来说,这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
05 方式五:通过预印本发布
预印本发布作为一种学术传播方式,正逐渐获得学术界的认可。它允许研究人员在同行评审期刊正式发表之前,将他们的研究成果公开分享。相比于其它发布方式,预印本发布几乎囊括了它们的所有优势。
首先,预印本的发布不受时间、地点和身份的限制,学者们可以在研究成果初具雏形时及时发布预印本,不必等待特定的发布机会。并且发布之后,学者可以持续更新和完善其研究内容。
图7:北京科技大学张维存副教授在Preprints.org上持续更新其研究,目前已更新至第43版,获得大量关注[6]
其次,预印本能帮助学者确立研究优先权。预印本发布要求作者上传包含完整研究方法、数据等内容的手稿,并通过多个引文数据库广泛索引与传播,确保研究成果的全面披露;预印本发布之后,平台还鼓励学者对研究进行评价和反馈,助力研究成果的验证与完善,从而帮助学者有效确立研究优先权。
推荐阅读:发布预印本如何帮助学者建立研究优先权?| 预印本知多少(十)
同时,预印本发布还能有效保护作者的著作权。通过与作者约定开放获取版权协议,以及为手稿分配唯一可识别的DOI等举措,预印本平台确保任何违反出版道德的行为都能被追究责任。
推荐阅读:预印本受著作权保护吗?预印本平台如何维护作者的著作权?| 预印本知多少(九)
此外,期刊对预印本的认可度高。尽管预印本平台不具备影响因子,但发布预印本不会影响后续的期刊投稿,并且预印本可作为正式参考文献被引用。
推荐阅读:
总而言之,无论从促进广泛学术交流的层面,还是从满足学者实际需求的角度,发布预印本都是一个优势显著的选择。
以上就是各种主要的快速公开研究成果的途径和方法。学者在需要快速分享研究成果时,可以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研究需求,选择最为合适的方式,以便有效地分享和传播研究成果。如果您有任何想法或补充,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参考文献:
[1]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Available online: https://www.mdpi.com/journal/ijms/instructions#preprints (accessed on 24 November 2024)
[2] Frontiers. Frontiers | Policies and publication ethics. Available online:
https://www.frontiersin.org/guidelines/policies-and-publication-ethics (accessed on 24 November 2024)
[3] Science. Science Journals: Editorial Policies. Available online:
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page/science-journals-editorial-policies (accessed on 25 November 2024)
[4] Harvard Library. Harvard Library - DASH. Available online:
https://library.harvard.edu/services-tools/dash (accessed on 25 November 2024)
[5] ASBMB. Editorial policies. Available online: https://www.asbmb.org/journals-news/editorial-policies (accessed on 25 November 2024)
[6] Zhang, W. A Proof of the Riemann Hypothesis Based on a New Expression of the Completed Zeta Function. Preprints 2021, 2021080146. https://doi.org/10.20944/preprints202108.0146.v43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MDPI开放科学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16770-1474797.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