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与甲骨文时代最近的历史名人孔仲尼见过甲骨文吗?有研究认为,孔子没有见过。那么,我想孔子见过的最早文字是啥模样?即使博览群书、通古博今的孔先生未见过一片甲骨,难道在孔子时代江湖上没有甲骨文的传说?
我基本不认识甲骨文,但我喜欢对甲骨文研究者及其成果进行形而上的思考。
诗经、国语文字及其后的文章语法有据、章法谨严、捧读之下为其思想的张扬、逻辑的力量所折服,而甲骨文的解读至今却公说公的理、婆说婆的理。为什么存在这么大的差异?我很难相信目前的甲骨文释解系统使我们体会到殷商时代的现代智力水平,它与周代的卓越思想家之语言智慧与雄辩的力量之间似乎存在一个不可理喻的语言进化裂谷。文化落后但穷兵黩武的古罗马留存于世的思想宝库(如当今仍时髦的罗马皇帝奥勒留《沉思录》等)却是依托于嫁接古希腊的思想光芒。很能相信周代思想家群体的智慧光芒直接承继于似乎佶屈聱牙、不知所云的甲骨文。
史伯(有人称之为西周大思想家)、孔子等能够对大禹治水的神话口耳相传,怎么会对近在前朝的甲骨文集体失传或失忆呢?
我就想,是否甲骨文不是商朝现实中通行社会的文字,而只是占卜专用文字系统,使用范围仅限于皇室祭祀等重大典礼?否则,为什么没有刻石等文字记载方式?
据云,目前集存的甲骨文大约有4500单字,目前已经释读的单字仅有1/3。甲骨文专家黄奇逸教授认为,现行对甲骨文的解释都是错误的。黄奇逸教授在《商周研究之批判——中国古文字的产生和发展》一书中,举出了四十多个甲骨单字,分别给予了剖析,最后指出:就是这四十多个字,已足以说明甲骨学旧体系的约定与虚假、空浮的破败事实了!
余秋雨在《问卜中华》一文中说:“靠着甲骨文和殷墟,我们总算比较清楚地了解了商殷时代。可能比孔子还清楚,因为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说,孔子没有见过甲骨文。孔子曾想搞清商殷的制度,却因文献资料欠缺而无奈叹息。但他对商代显然是深深向往的,编入《诗经》的那几首《商颂》今天读来还会让一切中国人心驰神往。”
我尽管对余秋雨先生所称的“可能比孔子还清楚”深表怀疑, 但脑中依然盘旋着两个问题:苍颉造的字(或整理的字)与甲骨文孰易?甲骨文为什么很快失传?
黄奇逸先生认为,甲骨文上的文字,都是文字按照祭祀时间顺序的自然叠加,本身不是什么句子,没有完整的语言逻辑,这也是读不通也无需读通的原因。黄先生还认为,人类之所以产生文字,不是庸俗的唯物史观所理解的来源于日常生产与生活,而是来自于祭祀。
根据黄先生的判断,我对孔子为什么不谈论甲骨文也有了一个假设。因为孔子声称“不语怪力乱神”,莫非甲骨文在孔子眼里近于“怪力乱神”?
我有一个推测:正如当今的百姓可能看不明白文言一样,甲骨文是特制的占卜文字,类似于世界语,专用于与天地对话,并非殷商的通行文字与交流语言,更与商代口头语言无涉。放眼今日,如果算命卜卦者写的内容一望即知、一见便明,玄虚何在、玄机何存?然而,因为硕果仅存,对甲骨文文字系统进行破译是非常有意义的。
当然,如果最后能够获得通畅且令人信服的破译,证明这纯然属于劳动人民的智慧、流通社会的语言,这也是我所乐意见到的。
中国投入巨资实施了夏商周断代工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受到不少质疑。我想,俗语说:断文识字。在殷商之甲骨文实现断“文”突破之前,很难说浩大的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殷商断“代”结果是可靠的。作为文化载体的甲骨文的识别工程很有上马的必要。单纯依赖少量的甲骨文专家,使甲骨文的真面目大白于天下可能需要漫长的时日。能否集合语言、历史等诸多人文学科及计算机语言学等多学科的智慧,解译甲骨文密码系统?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0729-623229.html
上一篇:
莫言的精神推手与人力推手趣谈下一篇:
“不看行为看动机”的文化心理定式——国粹鉴赏